发布时间:2019-05-02 20:1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4月 | 查看:957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张黎明,男,出生于1962年9月,柘皋中心卫生院一名推拿医生。
事迹简介:张黎明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医生,我不带头献血叫谁献?”反映一个平凡推拿医生的崇高境界。他热爱公益事业,热衷参加无偿献血,从1989年开始第一次献血,至今献血总量超过3万毫升,捐献血小板三十多次。他也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2003年3月3日,他与安医大解剖试验室签定协议,死后将无偿捐献自己的遗体及一对眼角膜,用于临床科学研究和治疗。
初次献血 开启志愿服务之门
1989年,张黎明第一次在大学献血时,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只是同学们都献,他也就献了。后来,献着献着就“上瘾”了。30年间,他共无偿献血90次、3万余毫升,无偿献血小板33次。
张黎明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还要带着大家共同参加志愿活动。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感觉自己献血还远远不够,所以就鼓励身边人参与无偿献血,在他的影响下,女儿张倩文也走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张倩文也成为合肥市中心血站巢湖分站A型血库应急队伍的一员。
2015年,他组建成立了一支由12人组成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号召大家献血。服务队秉承“用专业知识服务人,用奉献精神感染人”宗旨,以“团结、友爱、奉献、互动、进步”理念奔波城镇角落和田埂村头为群众服务。每年服务队都在镇农贸南路文化广场进行义诊及宣传无偿献血知识,每次活动他都不厌其烦地把献血的好处说给别人听,号召大家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在他的影响下,志愿服务队中无偿献血最少的两次,年龄最大的队员詹荣政,献血4500ML,捐献血小板三十五次。志愿服务队中还有不少是献血“夫妻档”,无偿献血的志愿服务的文明之花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美丽绽放。
服务老人 守护百姓健康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张黎明坚持做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由于农村中青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年人和儿童,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张黎明志愿服务队经常到周边村庄开展志愿服务,为60岁以上留守老人免费测血压、测血糖、推拿颈椎病,老百姓很是感动。
志愿服务队了解到河东程家英老人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子女在外工作,行动不便,主动来到老人家中,为她量血压,询问身体情况。由于程家英老人老伴走了几年,她很是孤独、心理压抑,服务队队员不时宽慰老人,经常来看望她,老人非常高兴。柘皋镇周国才、杜干英老夫妇,年近90,行走很不方便,俩人血压都不正常,服务队帮老人量血压。天气转凉,杜奶奶的肩周炎复发了,他们就为她做推拿,杜奶奶竖起大拇指,啧啧的称赞他们是“爱心服务队……”
用心用情 守卫“母亲河”的美丽
张黎明和他的志愿服务队也是柘皋镇“母亲河”—柘皋河的铁杆卫士。他和他的服务队队员们时刻关注着“母亲河”的“健康”。几年前有人把垃圾倾于河中,他组织清理河淤,向群众宣传守卫母亲河;有居民生活用水等污水直接流入河中,他及时向镇政府反映,积极宣传劝阻。如今“母亲河”的河水变清了、污水排口看不到了、倾倒垃圾的人没有了,老百姓用水也更加放心了。近期,他和一名志愿者在石梁街发现多处路面边上、下水塑料盖破损严重,及时上报柘皋镇城管队,隐患很快消除。
无私奉献 诠释志愿服务真谛
2004年3月3日,张黎明与安徽医科大学解剖实验室签订了协议,死后将无偿捐献遗体和眼角膜,供科学研究和教学,2004年6月,他报名参加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活动”,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员。
多年来,张黎明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先后被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总后勤部授予“2001-200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2004-200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2014年被评为“安徽省无偿献血公益之星”;2017年3月被评为助人为乐类“安徽好人”。
2019年,他和他的服务队将继续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来源:安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