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旭:八旬老兵省吃俭用千万元积蓄捐家乡(图)

发布时间:2019-05-02 19:5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4月 | 查看:1311次

人物故事:

  马旭,女, 1933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木兰县建国乡建国村李国宝屯。

  “为人类奉献一切,为革命万古长青”。这是86岁的大校马旭1975年时在父母墓碑上的留言。这是她对父母的慰藉,更是对自己一生的鼓舞和鞭策。正是这嵩高坚定的信仰让马旭一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为了祖国,为了事业,为了家乡倾情付出,无私奉献。她14岁奔赴炮火纷飞的战场,参加过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并多次立功授勋,中国第一位女伞兵、军中居里夫人、穿军装的“女菩萨”、入选《中华妇女第一人》每一个至高的赞誉都让人惊叹不已,她人到暮年又将毕生的积蓄1000万元无偿捐给家乡。走近马旭,如同翻阅一本厚重的书籍,每页都写满精彩,每篇都给人带来震撼,每段都能让人读出她发光的人生。她的行为无言,但却给人无穷的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透过镜头去敬读马老不平凡的人生。

  她14岁当兵,参加过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抗美援朝,被授予“解放勋章”。在援朝战役中她成为一名上甘岭立下赫赫战功的志愿军战士,她还先后被授予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和朝鲜政府三等功勋章。回国后,她作为优秀卫生员,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1956年她以全优的成绩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20岁刚出头的她,就获得了“一把刀”的美誉。1961年,中央军委命令由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出过黄继光的英雄部队某军为主体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军医马旭参加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为了让战友在跳伞落地受伤时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马旭也要学跳伞,而且她为了跳伞做了绝育手术。但一米五的个头,不足70斤的体重的她想成为一名伞兵并没有被批准,但她没有灰心,她就在宿舍挖了一个坑,垫上细沙,把椅子叠到桌子上,自制一个简易跳台,每天晚上练习几百次。她一边刻苦训练,一边继续去软磨硬泡说服首长。最终马旭用精湛跳伞技术说服了军区领导。从1962年秋马旭第一次登机跳伞开始,马旭就从青年、中年一直跳到老年。在新中国空降兵里,她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

  20多年间,马旭跳伞140多次。她的矫健身姿闪现在山壑丛林、皑皑雪原、碧波南海、大漠戈壁。年届50岁时,她离开了她眷恋的蓝天。这时的她完全可以享受安逸的生活,但她却有了新的奋斗目标。马旭在她跳伞期间,发现总有伞兵落地不稳而脚踝受伤。因为伞兵着陆的刹那,身体如同巨石撞击地面,腰、脚挫伤时有发生,踝骨骨折更会直接造成战斗减员。如何避免伞兵着陆时损伤,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攻破这一难关,马旭和爱人颜学庸(军医)查阅了大量资料,到部队调查研究,亲自登机跳伞实践,研究设计各种器材。不知道绘了多少张图纸、推敲多少个方案。最终研制出“充气护踝”,填补了我国空降这方面的空白,使跳伞着陆时冲击力减半,扭伤情况接近于零。而“单兵高原供氧背心”是马旭与爱人颜学庸的又一项发明专利,在世界空降史上又创下了一项新的纪录,几十年来她们的小革新数不清,马旭与丈夫的发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他们说,中国女兵创造了一个个神话,不愧为中国军中的“居里夫人”。

  在马旭老人60岁离休以后,她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由于离开工作岗位而安享晚年,继续发挥着人生的余热。由于夫妇二人多年从事军医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医学知识,他们夫妇二人多年来“悬壶济世”,为贫苦百姓义诊。马旭家门口经常会出现天不亮就排起了长队的景象,多年来经她治愈的胃病患者上至将军、市长、下至普通士兵、黎民百姓,多得连她自己都记不清楚。1999年国家专利局公布了她发明的“马旭生命宝”专利,当时香港的制药商想用100万人民币买断马老的专利,但是马老却笑着拒绝了香港药商,她说:“先生,我搞发明图的不是金钱,而且我的发明专利不属于我,它属于国家、属于军队、属于人民。”马老用精湛的医术救人无数,被人们亲切的称为穿军装的“女菩萨”。

  马旭老人从事医务工作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稀之年的她把毕生的医学经验总结出来,形成文字资料献给了部队,同时她与丈夫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她们还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为祖国和人民留下了诸多珍贵文献。

  人行千里常思亲,树高千丈忘不了根。86岁的马旭少小离家,戎马一生,但热爱家乡之情始终如一,到了晚年更是思乡心切。马旭说:“我生在木兰,要不是父老乡亲送我去当兵,我早死了。虽然回家乡的次数少,但对木兰的一草一木都非常有感情”。走进马老武汉黄陂的家,破旧的院落让人看着心酸,室内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拥挤的小房子堆满了书,简单的家具也是破旧不堪,两个沙发露出了破麻袋和破棉絮,睡的是六七十年代的硬板床,吃的都是土豆、地瓜这样简单的饭菜。自己身上穿的是补了又补的衣衫,脚上的鞋子已经掉了皮子、开了线,对于马旭来说最好的鞋子是一双仅15元的红皮鞋。她与丈夫对他们自己很“小气”,节俭到不能再节俭,以至于无暇顾及他们自己。而如此节俭的老人,却将一分一毛积攒的1000万元无偿捐给家乡,用于集人文、历史、教育、科技与一体的活动中心建设。这些钱来的是多么不容易,这样的做法更让每个人动容,她带给大家的不是1000万这个简单的数字,是挥之不去的感动,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对信仰力量的深刻诠释。

  马旭曾经说过,“和我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我能活着就是无比的幸福。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为祖国作贡献是无限的,只要生命不息,就得奋斗不止。”

来源:黑龙江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