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7 19:1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3月29日 | 查看:1245次
人物故事:
黄江山,男,1986年6月出生,广西巴马人,中共党员,现任河池市人民防空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副主任。
2014年4月接受组织选派,黄江山担任河池市罗城县四把镇集环村第一书记。他把自己当成集环村人,殚精竭虑谋发展,开山修路,发展产业,把困难群众当亲人,把一个依靠“肩挑马驮”的仫佬村寨,变成屯屯通水泥路、产业初现的新天地。2013年至2016年,他连续4年年度考核为优秀,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14年至2015年,他被评为河池市贫困村党组织优秀第一书记。2017年,他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他的先进事迹收录在中组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案例选·第一书记》中。
逢山开路,一点一滴获信任
2014年4月,29岁的黄江山第一次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来到集环村。这个云贵高原九万大山南麓的小村落,没水源、石头多、土地少、道路弯,贫困户数占一半以上。全村大部分自然屯的道路是泥沙路,唯一一个连路也不通的便是岩洞屯。不通路,住在岩洞屯的人们外出靠肩挑马驮。什么时候能通路?这是岩洞屯村民们的最大期盼。要修路,得有钱。钱从哪里来?拿不出钱,他遭到群众质疑,认为他下来挂职,只为了镀金升官。
“群众不信任我,我就从小事做起”。黄江山在走访村小学时发现,夏天由于天气热,小学生拿的饭菜往往“馊”掉,于是他通过联系河池学院社团,筹集资金买了一台冰箱。从此,在村小学读书的孩 子再也没有出现吃“馊”饭送卫生院的情况。他还通过社会力量联系帮扶村小学困难学生。
驻村1个月,黄江山骑着自己从二手市场买来的摩托车,走访岩洞屯等村屯,发现交通不便不仅是岩洞屯的问题,也是整个村其他屯的问题。住村19个自然屯,仅有3个自然屯通水泥路,全村大部分自然屯的道路是泥沙路,一些屯级道路修了多年之后,由于水土流失,路面破损严重,水毁塌方不断,路面上的石块大小不一。他多次连人带车一同翻下水沟。有次,他重重摔倒,被一块尖利的石块直接嵌入了右脚膝盖,鲜血直流。
就这样,黄江山跑遍了大多数通路的自然屯,走访岩洞等村屯,逐个看望留守老人。一次,黄江山忙完工作,在村委门口看见两个70岁的老人,准备扛一袋60斤重的大米到石杯屯。他热心帮忙,翻山越 岭走了1个多小时的山路,将米顺利送到老人家里,而他已累得双腿发软,扶着石头呕吐出浅绿色的苦水。
在走访中,黄江山发现,村里在低保、危房改造等政策方面,存在偏心、了解不全面等问题,于是他坚持原则,深入每家每户了解、核实真实情况,调整了一批低保户和危房改造户。
黄江山“以心换心”积累起的“信任”结出了善果。刚来的时候,他筹集修路款,一分也没筹到,现在发出倡议,几天就收到80人捐赠的2.5万元,但“开山修路”的经费远远不够。黄江山一边找项目,一边拉赞助。经多方努力,2014年6月,岩洞屯道路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单位支持的40多万项目资金。岩洞屯的屯级路又恢复开工。2015年年底,该公路终于修通了,黄江山瘦了9斤,群众对他的信任却与日俱增。
2014年以来,黄江山和村“两委”干部一道,先后为集环村争取项目资金近1500万元,建设完成了总长17公里通屯道路,完成该村所有自然屯(13个)的屯内巷道硬化和两个自然屯(40户163人)整体搬迁,修建了32个家庭少水柜和1条长2.7公里可灌溉农田200亩的水渠,还建成了1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楼总面积200多平方米)、3个村级篮球场等 一大批惠民项目。
脚踏实地,走心扶贫赢民心
路通只是第一步,只有产业发展才能脱贫。
集环村石多地少,仅有耕地1500多亩,人均不足1亩,一直没有主导产业。大部分村屯在石头缝里种植玉米,以玉米为主食。没有水源,一年有半年旱,没有手机信号,留住年轻人,难。
经实地勘查,集环村的土质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毛葡萄。黄江山认定:这是适合集环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于是他走村串巷发动群众种植毛葡萄,在黄江山的努力和后盾单位的支持下,先后争取到300多万元资金,全部用于购买毛葡萄种苗、棚架水泥杆、铁线、肥料等物资,免费赠送给农户种植。截止2016年底,集环村发展毛葡萄种植规模达480亩。投产后,仅此一项人均增收将达到1000元。
为了鼓励年轻人回家创业,黄江山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将集环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一一拉进群里,天天更新信息,转发政策。33岁的谢谷军,多年前在集环村双沟屯老家种了10亩土番茄。由于道路不 通,销路不畅,严重亏损,无奈地离开家乡,到深圳市一家钟表厂打工。谢谷军等看到黄江山分享的家乡点点滴滴变化,了解政府最新的扶贫政策、创业政策和现代农业理念信息,又重新燃起了创业的火 苗。黄江山与他分享了自己自费去柳州、宜州考察花椒种植基地的相关案例资料,还带他和村干、屯长、村民一起去实地参观,帮助他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办理小额贷款,为他回乡创业解决后顾之忧。5个 月后,谢谷军回到家乡,同意出任花椒种植合作社理事长。2018年10月,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3个花椒(合计100亩)种植示范点。
黄江山还联系后盾单位及市直部门开展结对帮扶,为群众筹措经费11万多元用于购置苗木、化肥、农药等物资,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培训群众500多人次,在他的说服下,集环村已有11人返乡创业。“近期把这些年轻人作为发展党员重点对象,打造一只永不出村的党员工作队。”黄江山如此说。
通过优化长、中、短期产业结构配置,集环村目前累计发展毛葡萄种植520亩,核桃种植400亩,青蒿500亩,花椒300亩,养牛近200头。同时建成了7个小规模养殖基地。
“以前没事干,人打不起精神。”对比前后变化,山牛屯的郁才堂很感激,“黄书记让我参加产业培训,现在种了毛葡萄和红心猕猴桃,生活有了奔头。”
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付青春
初驻村时,黄江山新婚刚半年。一转眼两年过去了,2016年4月黄江山第一次任职期满。当时,他的儿子仅1岁。为了集环村前期的扶贫工作和扶贫项目不被中断,他舍弃了小家,毅然选择继续留任集环村第一书记。
黄江山选择留任,很多人不理解,包括他的家人。他父亲因为直肠癌在南宁医科大住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他没时间去照顾。驻村以后,除春节能回家陪陪父母外,没有时间陪家人一起过,更没时间照顾家人。对此,黄江山内心充满内疚。
黄江山惦记着妻儿,经常与妻子分享驻村工作的酸甜苦辣。在他的手机里,收藏着一张岩洞屯石门的相片。“妻子为这张照片取名为‘出路’,拿到她的公司参加摄影展 ,还获得奖呢。”他笑着说。
黄江山像亲人一样,尽力关爱村屯的困难群众、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定期为群众送去米、油、盐,成了村里群众最信任的人。
新建屯特困户吴美枝一家9口人,其中4人有视力残疾。黄江山协调残联安排两个孩子学习盲人按摩,目前在南宁打工,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发动朋友,资助吴家还在读书的两个孩子每月500元生活费。
在黄江山的帮助下,郁福才申请到4万元的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对黄江山万般感激。家里的杨梅成熟了,他不舍得给家人吃,要一心留给黄书记吃。
村民吴昌茂突发意外身亡,儿子在外打工不能及时回家,黄江山便代他儿子前后张罗料理后事。
“有人问我,3年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没有什么比群众认可和信任更值得我感动的了。” 黄江山说。
集环村的村民一提到黄江山,都赞不绝口。面对村民的赞誉和上级的肯定,他永远用他那句朴实的口头禅回答,“这是我应该做的”。
来源:广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