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贻照:日报记者践行“四力”谱写基层新篇章(图)

发布时间:2019-04-27 19:1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3月29日 | 查看:2209次

人物故事:

  谌贻照,男,广西日报驻柳州站站长、主任记者,多年来一直潜心在一线从事采写新闻工作。关于新闻,他说:好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好记者必须脚沾泥土、衣带露水,深入群众生活、扎根基层调研、记录鲜活的生活。亦如此,他深入基层一线,脚踏实地,积极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采访足迹踏遍了柳州记者站辖区苗山侗寨的山山水水和柳州各大企业的车间一线,通过撷取最鲜活的素材,发掘最真诚的故事、最美好的情感,采写了很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

  2017年8月中旬,谌贻照在大苗山深处的洪灾灾区“失联”数十小时,却在穿越40处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画面。以此为核心素材推出的融媒体报道《柳州融水突围记》,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18年记者节期间,他本人在人民大会堂做典型发言。他是一个真正称得上“四力”的记者,而其《柳州融水突围记》一稿,成为广西新闻工作者历练“四力”、增强舆论引导力的一次生动实践!  

  2017年8月12日清晨,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突发特大洪水。谌贻照得到信息后于当日上午10点从柳州驱车8个多小时,翻山越岭赶到大苗山深处的灾区现场。当晚七点半,他在广西日报柳州站官方微博发出灾区干部群众抢险自救的图文后,乡里电力、通信、交通全部中断,自此我开始与外界“失联”长达数十个小时。这数十个小时里,大雨滂沱中,谌贻照在抢险一线用一台手机进行图片和视频拍摄。在涨水的河边,在被淹的楼房上,在内涝的乡村街道上……一幕幕珍贵画面迅速被记录下来,为后来的融媒体作品提供了珍贵的短视频素材。 两天时间里,为把灾区的情况尽快向外界传递,及时争取救援,  他两次从杆洞这处“孤岛”往外突围。第一次,因天黑无法穿越太多塌方,艰苦跋涉近8个小时,失败而归。第二次,他仅带两台手机往外突围,冒险越过40个塌方区,趟过湍急的山间洪流和泥泞,终于见到前来接应的救援人员。 

  在山乡客栈,谌贻照加紧整理制作短视频,在画面中配上简洁的文字,迅速发给正在焦急等待的广西日报新媒体部团队。在谌贻照失联的数十小时里,新媒体团队形成高效运作的融媒体报道机制:在广西云客户端、广西日报法人微博开设《关注广西暴雨洪水灾情——照哥一线直击报道》专题直播。接到谌贻照成功突围发回的视频画面后,新媒体团队迅速对天气、民政、救援等各种素材梳理整合,推送出 《柳州融水突围记》,把失联30多个小时的杆洞灾情和现场新闻传递给外界。 

  2019年1月19日,谌贻照顶风冒雪驱车数百公里,来到融水苗族自治县大苗山深处,在杆洞乡高培村大寨屯采访贫困户,首篇走基层稿件《贫困户韦庆好的开心事》及相关图片、短视频报道一炮打响。  2019年2月5日(正月初一),谌贻照又与通讯员合作,采写三江侗族自治县偏远的老堡乡老巴村脱贫户王福财脱贫后过的第一个春节,次日在广西日报见报的《脱贫户过上幸福年》呈现了脱贫攻坚战带给百 姓的福祉和喜悦,得到了读者的好评。

  为了以融媒体的全景模式报道基层群众欢乐和谐过春节的幸福生活,谌贻照从正月初一下午开始,通过广西日报柳州站官方微博《柳州观察》主持展示融水全域旅游春节人文场景的微博话题《#玩转大苗山#》专栏,带领广西日报官方微博的粉丝小分队深入村寨采访推送。到2月18日(正月十四),该话题阅读量已经突破200万。

  作为记者,谌贻照已经不再年轻,年过半百的他,如今依然奔波在采访一线,而绝大多数同行,在他这个年纪,要么转行,要么转岗。可谌贻照不但照跑,还跑得很欢,很多年轻人都追不上他。你看,去年古亭山内涝现场冲在最前线的是他、见证五菱柳汽柳钢生产品下线的是他、在百里侗乡春耕一线走基层的是他、拍摄大苗山秋收喜悦的是他、到深度贫困村蹲点几天采访的是他……每一年,他都用充满  张力的一张张图片,告诉柳州人花开了、冰雪降临了。元宝山的雪殇,大塘坳的冰封,融水滚贝山头的雾凇,也都通过他的镜头,通过他的公众号,让众多埋头工作的人们,看到远方的风景。 

  谌贻照不但腿脚好,跑得快,思想和观念也新。当许多记者满足于写稿拍照,交差了事时,他却在研究怎样才能在一线做好媒体融合的移动报道。他经常身背相机,怀揣手机忘我工作。他用手机拍出的图片,甚至比一些人用专业相机拍的还好。更牛的是,他还写得一手好文章,还能拍视频出境做主持,并现场用手机进行剪辑,配上音乐和解说词,即时传播出去,让外界都能第一时间收看到他采写的新闻。而且,这些本领,全是他自学的。因此,当众多传媒致力于发展建设融媒体生态系统,大力培训掌握“十八般武器”的全媒体记者时,他早就在前边领跑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写得了大稿,编得了微博,剪得了视频,出得了镜头……” 

  谌贻照的足迹遍及柳州辖区苗山侗寨的山山水水,及各大企业生产车间一线。但他也是有家的人,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当他从采访一线归来,家是他最温暖的港湾。闲暇时,谌贻照会下厨做几个拿手菜。家里人最爱吃的,除了贵州风味酸汤鱼和酸汤猪脚,还有他做的凉拌鱼腥草,每当这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2019年春天,谌贻照将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从贵州接到柳州悉心照顾。天气好的时候,他会用轮椅推着老太太去草地上散步,看看柳州的山山水水。 

  谌贻照说:脚下粘泥土、心中有阳光。我只有在基层采写沾满露珠的新闻,心中才感到自信和从容。 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人更要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只有如此,才能厚积薄发,在关键时刻打硬仗、打胜仗!

来源:广西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