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与创新 ——中国伦理学学科建设40年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19-04-13 20:53 | 来源: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4日 15版 | 查看:748次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与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密切联系的伦理学,直接关系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我国的伦理学学科是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步伐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最初,全国只有两三个专门研究团体,10来个人的研究队伍,每年极其有限的研究成果。如今,我国的伦理学学科可以说是兴旺发达,无论是伦理学原理,还是各种伦理学史、道德史,特别是在应用伦理学领域,大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拥有了一支成百上千人的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从高中到大学普遍开设了伦理学课程,多种研究期刊上每年都有上百篇学术论文出现,一批批研究论著出版。我国的伦理学者频繁地出入国际学术论坛,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天的伦理学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谈到伦理学的发展,我们首先应当感谢我们的时代,感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最根本的。除此之外,也应当看到我们广大伦理学工作者的努力。他们自觉地恪守自己的责任义务,遵循着正确的方向道路,努力奋斗,攻坚克难。在平凡而伟大的工作中,获得了深切体会,积累了丰富经验。其经验主要有:

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以人类的彻底解放为目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高真理和智慧,更是我们伦理学学科建设的理论根基,决定着伦理学学科发展的方向道路。例如人是什么,人的伦理道德由什么所决定,如此等等。对此,马克思主义已经给予了最科学的解答。只有认识到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伦理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伦理学学科才能真正走上科学的康庄大道。再有,人类伦理道德中的许多复杂的矛盾关系,例如个体与整体、自由与必然、相对与绝对等,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才能得到科学的认识和解决。从古到今的许多伦理学者,因为认识不到这一点,不得不在黑暗中艰难摸索。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能高屋建瓴地对待这一切,在真理的大道上自觉前行。我国许多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像冯定、李奇、周原冰、罗国杰等,都是在认真阅读革命导师的原著,忠诚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原则贯彻到自己的研究中去,进行创造性发挥,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是要积极地投入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向人民群众学习

  我们知道,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40年来我国伦理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也是我们全体伦理学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反映时代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积极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程。首先是清理“四人帮”的余毒,开始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些社会实践中,我们的伦理学者们在诸如人的本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伦理学的根本问题的讨论中,迅速正本清源,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些领域里的领导地位,深入研究各种伦理学,特别是研究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为其健康发展进行理论论证。尔后,我们的伦理学者们又全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展身手。不但根据新时代的新任务新特点新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而且大力进行应用伦理学研究,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环境生态伦理、商业伦理、教育伦理、军事伦理,科技伦理、金融伦理,等等,几乎每个工作领域,都有相应的伦理规范出现,规范和指导着人们的生活。伦理学工作者深切认识到,只有在这个伟大实践中,向人民群众学习,我们才能把握住时代的课题,触摸到伦理学的核心和关键,掌握其发展的契机,调动运用已有的资源和方法方式,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艰苦思索,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为学科增进新的深度和厚度,建构起新的体系,把伦理学提升到新的水平。

三是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而优秀道德文化更是传统文化中的根本和核心。中华优秀道德文化,内容极其丰富,不但包含着忠、孝、仁、义、礼、智、信、爱等道德规范,包含着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职业道德,而且包含着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例如人性论,理欲观、义利观、荣辱观、公私观、知行观等方面深刻而且辩证的内容;不但包含了对人对事“和合包容”的赞扬,也包含了对于革故鼎新、创造革新的肯定;不但包含着修德治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践行规律,而且包含着治国理政、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科学理解。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应该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伦理学者们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中,从中汲取真理智慧,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各种应用伦理学。从实践中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四是要放开眼界,批判借鉴西方伦理文化的成就和经验

  西方伦理学学科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别是近现代出现了许多学术流派,诸如自然主义伦理学、快乐主义伦理学、理性主义伦理学、情感主义伦理学、功利主义伦理学,等等。这些流派分别从各个角度,总结了人类伦理文化的发展进程,短长互见、优劣不一。我们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清精华糟粕,进行批判借鉴。40年来我国伦理学学科的发展,在对待西方伦理学的态度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方法。例如“西方伦理思想传统一直呈现两极张力的结构性特点:神与人、人与自然、人的感性与理性(‘逻各斯’)、现象或表象与本质与本体,以及由这些两极张力及其扩展所生发的世俗世界与神圣天国等。这一特点构成了西方伦理思想衍生、流变和起伏演进的基本规律”。针对这一特征,我们对于西方伦理学,一方面要学习他们强调学理知识的明晰性和逻辑连贯性的优长,同时也要批判他们脱离唯物辩证法,片面对立,远离生活的不足。

  以上几条经验,集中体现了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只有守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吸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才能真正地创新;也只有持续不断地创新,才能不走邪路,不走旧路,实现真正的守正。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所走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充分意识到中国伦理学学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我们的伦理学也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正是中国伦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伦理学工作者一定要提高这种自觉自信,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为祖国,为人民,也为我们的伦理学本身发展与普及,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陈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原会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