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学习史诗 汲取精神力量 ——大型理论文献电视片《学习》观感(4图)

发布时间:2019-04-13 20:22 | 来源: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6日 13 版 | 查看:1010次

  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伟大历史时刻,全党同志都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前进、前进、再前进。 

  ——胡锦涛

  ■编者按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反映中国共产党90年学习历程的六集大型文献电视片《学习》。该片全景式地回顾了我们党在学习中发展壮大、在学习中艰苦创业、在学习中砥砺前行的光辉历程,系统总结了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基本经验,以独到的视角论析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不断壮大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是党永葆青春和生命力的根本。作为一部向党的90华诞献礼的精品力作,《学习》近日在中央电视台七套播出,受到了专家学者与广大观众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本报今天特推出专版,对《学习》相关情况进行介绍,以期对读者的学习有所助益。

感受学习的力量

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张效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近日,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与黑龙江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大型理论文献电视片《学习》在央视七套黄金时段播出。该片全景式地回顾了我们党在学习中发展壮大、在学习中艰辛创业、在学习中砥砺前行的光辉历程,系统总结了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基本经验,真实展现了我们党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优良政治品格,主题明确,导向正确,布局合理,结构科学。

  合理的结构布局与思想内容纵横贯通的科学把握。《学习》从《血脉的传承》、《思想的飞跃》、《先进的源泉》、《力量的凝聚》、《发展的智慧》、《创新的动力》六个方面来阐述我们党的学习历史。学习是融入党生命的血脉,代代传承,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及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靠的就是不断的学习,我们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习史;学习促进了我们党在思想上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学习是我们党保持先进的源泉,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理论、先进人物、先进精神,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学习促进了我们党力量的凝聚,通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创新各种学习形式,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提高,党的生机活力不断增强;学习开启了我们党发展的智慧,从毛泽东的“发展生产”、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到江泽民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的发展历程,正是我们党在学习中开启发展智慧、积蓄发展力量、推动发展的真实写照;学习为我们党注入了创新的动力,通过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了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实现了理念的创新、理论的创新、载体的创新和机制的创新。通过这部作品,可以对学习的科学内涵、时代特征、深远意义有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

  宏大的政论主题与高远思想定位的有机统一。学习是个永恒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学习》以思想高度增强冲击力,以生动故事增强感染力,以情理交融增强说服力,以通览古今增强学习力,从深度性和丰富性的角度发掘和论析学习的深刻要义和价值。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既结合我们党的历史和我国社会发展进程,提炼和总结了学习这一行为所具有的哲学化的本质特征,又用具体可感的事实,生动演绎了学习这一范畴具有的主动性、能动性、艰苦性、反思性、批判性、创造性,不仅强化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现实意义,而且进一步夯实了我们党新时期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思想与理论根基,对于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思想性、艺术性与知识性、观赏性的高度融合。《学习》通过丰富的文献、翔实的史实,巧妙的构思、合理的布局,将我们党丰富的历史实践和大量的理论成果,合理而富有逻辑地融入全片中,同时还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声像资料中淘寻择取点滴片段,别具匠心地连缀在一起,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该片深入挖掘了大量新素材,广泛使用电视语言、电视思维,注重用鲜活的故事、典型的事例来表达,用丰富的文献和数据来展现,用群众的感受来讲述,努力做到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体现了知识性和观赏性的高度融合,是理论文献电视片进行创新的一次很好的探索,是一部回顾学习、展示学习、讴歌学习、高扬学习的优秀党史教科书。

唱响学习的赞歌

光明日报总编辑 胡占凡

  概括地说,六集文献电视片《学习》,就是利用电视片的多种手段深刻而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学习、怎么学习、学习什么、学习解决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这正是我们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难得的生动鲜活的教材。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首先要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自觉性。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及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无一不是源于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所以,看看《学习》,了解党是如何在迷茫中找到光明、在分散中凝聚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克敌制胜的,我们就会懂得,“学习,是贯穿党的整个历史最明晰最基础的一条主线”,“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就会在当今不进则退的竞争时代、追赶时代,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会不会学习、怎么学习,这不仅是学习方法问题,更是学习的态度和出发点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学风问题。当前学习不深入、不解劲、不管事的最大障碍就是学风不端正。《学习》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党的思想路线和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的过程,特别是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大的历史性思想飞跃的基本经验,就是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看看《学习》,进一步理解我们党是怎样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怎样既防止左倾冒险主义又纠正右倾机会主义的,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科学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教育意义。

  学习为了什么,解决什么,这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明确的重要问题,也是《学习》所力求反映的内容和揭示的问题。我们党要永远保持先进,始终为人民服务,坚持长期执政,就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学习我们党和人民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典型群体和他们的先进思想、崇高精神,还要学习体现我们民族的、历史的优秀文化以及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同时,一方面把党自身建设好,就是通过学习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行能力以及防腐拒变能力;另一方面把经济社会发展好,就是通过学习把“发展生产”、“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解好、把握好、实践好,用以解放思想、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推动发展。这两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必须在学习实践中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创新需要学习,学习是创新的动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决定,顺应时代、着眼未来,我们党要引领快速发展的学习型社会,就必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学习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以更好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献文明。

  正如《学习》片尾所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脚下的学习之路,永远都是新的起点。作为党中央指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光明日报也将在不断学习中发挥优势、创新形式,努力为营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舆论氛围高唱学习的赞歌。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政党巩固之基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辛向阳: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学习的历史,在学习中发展壮大,在学习中砥砺前行。20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斯诺到陕北采访时敏锐地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红军英勇善战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战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战争。事实的确如此。邓小平曾经讲:“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革命时期,学习起了重要作用。在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学习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学习使我们能够不断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从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黑龙江大学教授于文秀:

  学习是人类文明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朱熹也提出:“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君子之学,终身焉则已。”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人类优秀精神传承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和升华学习的实践内涵和实践功能,《学习》一片表现我党靠学习起家、靠学习立党的光辉历史,从而得出了“非学无以立党,非学无以立国安邦”的闪光真理。

  ●国家一级编剧乙福海:

  《学习》作为向建党90周年献礼的精品力作,不是单纯为了纪念而纪念,而是要通过“学习”这一主题全面回答在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当中,我们为何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信仰;为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何推行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为何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等问题。只有从学习的角度看问题,才能全面而立体地展现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人民的幸福与安康,为实践党和人民的崇高理想信仰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黑龙江省广电协会马同庆:

  创新是我们党的灵魂,而学习则是创新的灵魂。我们党90年来最大的成果在于坚持发展和坚持不断创新。只有坚持发展和坚持不断的创新,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才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才会永远血脉相承,生生不息,才能使我们真正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习》是一首我们党学习的史诗

  ●北京大学教授王东:

  《学习》具有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史料丰富、形象生动、适合大众等特点。立意高深——作为这部片子题目的片头,采用了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两个遒劲飘逸的大字:学习。开门见山的题目,加上开门见山的故事,一下子把我们拉进深远立意之中。主题鲜明——《学习》用画龙点睛的方式,一下子抓住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主线,这就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学习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找到中国现代化的创新之道。史料丰富——这部片子提供了许多珍贵史料,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形象生动——集中展现了许多历史影像资料,如北大红楼、嘉兴红船、延安时代的毛泽东窑洞、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鲜活生动,丰富形象。适合大众——通过“讲历史,说故事,看影像”的方式,让广大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道。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辛向阳:

  《学习》这部文献专题片有很多的优点,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它具有历史的厚重感、现实的纵深感和未来的使命感。它以历史的厚重感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学习,以现实的纵深感告诉我们要学习什么,以未来的使命感告诉我们如何推进学习。

  ●黑龙江大学教授于文秀:

  《学习》构思宏大,立意高远,史料丰赡,思路清晰,发掘深刻,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政论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一部优秀的理论文献电视片。《学习》的主创班底带着对党和国家深厚而真挚的爱,怀着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本着强烈的精品意识,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并举,不仅欲以深刻的道理引领人,同时更要以充沛的激情感染人,不仅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蕴,而且洋溢着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为理论文献电视片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黑龙江省广电协会马同庆:

  眼下,具备时代走向的优秀电视纪录片应同时具备纪实性、人文性、过程性、叙事性、艺术性五大节目形态和构成要素。《学习》就使这五大形态和要素在节目中得到了较完整的体现和较完美的呈现。优秀电视纪录片“内容取深,镜头取真,视角取平,形式取新”的特征也在此片中得以充分体现。围绕我们党学习这个主题,需要表现和呈现的东西太多太多。此片删繁就简,约而写真,最后截取片中所表现、所呈现的六点加以展示和揭示。这六集之间,既是逻辑的必然联系,也是艺术呈现的最佳选择,六集之间既相互承前启后,又注意首尾呼应,使整体内容做到了有机融合和完美呈现。

  ●国家一级编剧乙福海:

  《学习》既有时代的高度、现实的新度、历史的厚度、理论的深度,又有故事的热度、对比的宽度。其中有四点最值得关注。一、现实切入,历史回放。即每集的片头都尽量从现实入手,用现实发展去寻求历史的轨迹。二、地方事例,全国背景。即从黑龙江的事例入手,重点而全面地展现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三、表达新颖,资料翔实。该片以生动、形象的电视画面和语言娓娓道来,不仅有珍贵的文献展示,包括大量的同期声,还对多位高端人物进行深入采访,使历史更有生命,更有温度。四、视角丰富,视觉震撼。深入挖掘大量新素材,广泛使用电视语言、电视思维,用群众的感受来讲述,努力做到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