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婷:90后扶贫干部用青春书写责任 生命定格在华年(图)

发布时间:2019-03-03 21:5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1月29日 | 查看:2023次

人物故事:

  2018年11月19日18时30分左右,大关县天星镇彝岔二级公路苦姜坪发生交通事故。在紧急组织救治后,王秋婷同志经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无效,一颗26岁的年轻心脏永远定格在了2018年11月19日23时37分。

  王秋婷同志2017年10月被大关县纪委监委派驻天星镇打瓦村。打瓦村距天星镇13公里,距县城45公里,下辖22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户376户1473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经济发展层次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对于一个90后来说,她没有任何的基层工作经验,这注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收到要去驻村的通知后,她没有任何的畏惧,也没有多余的言辞,默默开始收集整理脱贫攻坚政策等相关资料,她可能是再用这种勤奋的方式回馈着组织对她的肯定、信任和培养,也可能是准备到基层好好施展拳脚,为入驻打瓦村开展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总之她是用这种方式回应着、准备着。

  入驻后秋婷同志以村为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年轻干部过硬的作风,扎实苦干,深入走访,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群众,深入到户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短短2个多月就走遍了22个村民小组,每天平均走了2万多步,每天徒步的行走使她的双腿红肿疼痛,走烂了从县城带去的两双运动鞋,摸清家底的那一刻她是一名称职的驻村干部。走访途中遇到背柴的老人,连忙上前热心帮助,亲切关怀;看到老石家破旧的房屋,便将自己的衣物洗干净折叠好后给老石那读初中的女儿送到家里;步入王方明的家中,家无大件、满地狼藉,破败院子里的几只鸡,哼哼叫着的几头猪是他的家产,转角喔喔叫着的12桶蜂蜜是他为两个读书的儿郎准备的车费,秋婷同志得知他家的蜂蜜丰收时,又是欣喜又是焦虑,欣喜是丰收,焦虑是如何让王方明卖出好价钱,她请求有网店经验的朋友帮助,同时还自费从网上采购了一批精美的包装瓶,100多斤的蜂蜜终于卖了好价钱,那刻王方明心里比自己的蜂蜜还要甜,可看到他家混乱的场景,她又提起了角落里的扫帚,帮助他清理家里的卫生。她从老人手中接过背篼,将干净整洁的衣服递给小女孩,自费掏钱买包装瓶等驻村工作的点点滴滴,无不诠释着她入党申请里的庄严承诺。

  走访中了解到,田坝村民小组有个叫小梅的同学中途辍学,秋婷和同事当天就到小梅家了解情况,当时两位老人在家,秋婷是个热心的人,向老人告知了身份,搀扶着两位老人坐下后,与两位老人拉起了家常,相谈中彼此都建立了信任与情感,她告知两位老人来意,老爷爷告诉他们,小梅已经随她父母到浙江务工。她对老爷爷说:“现在的政策好了,读书花不了多少钱,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读书将会影响小孩子的未来,我想两位老人家也希望自己的后代多读点书,希望老爷爷把您儿子的电话告诉我们,尽早把小梅劝回来继续读书。”老爷爷凝视着她清澈的双眼片刻,经过半天摸索翻着泛黄的手机,得知号码的秋婷拨了三次后才接通,接电话的是小梅爸爸,她不厌其烦的详细告知来意,小梅的爸爸告诉秋婷:他们两个大人出来打工,每个月都有几千元的收入,虽然艰辛,但做父母的也希望孩子多读点书,只是她自己不想上学,怎么劝也没有用,我们也没有办法。她听出小梅爸爸的无奈,便告诉他,为了小梅的将来,希望家长全力配合,一起做小梅的工作。得到爸爸的协助,眼看天要黑了,与两位老人告别后,脑海里一直盘旋着如何才能做小梅工作。回来后如愿加了小梅的微信,秋婷以朋友和姐姐的身份与她谈心,打消她心里的芥蒂。通过一周的交谈,了解了她不想读书的原因,在心理上对小梅进行疏导,慢慢的她有了返校的念头,小梅告诉她想回来继续读书,就怕老师不接纳自己,眼看小梅要返校读书。为了争取小梅早日返校,她联系了小梅原来的班主任王老师,消除了小梅所有的顾虑,趁热打铁,与小梅爸爸取得联系,小梅返校了。小梅回校后,她经常向王老师了解学习情况,周末在村上给小梅辅导,虽然工作很忙,看到小梅不断进步,她心里很是欣慰。

  一次群众会上,有村民提出“白岩村民小组和打堡村民小组不通公路,家里修房材料拉不来,只能靠人背马驮,材料运输费非常贵,修房成本高,家里买点肥料,家电都只能用马驮,或请周围邻居帮忙搬运,但是现在年轻人多数出去打工,在家的都是老人妇女搬起来太吃力,老人娃娃看病也只能走路,最大愿望就是希望党和政府能够帮我们把路修通。”。这件事情成了秋婷的一个心结,依托农村危房改造契机,秋婷同志多次翻山越岭入户了解,为不打扰村民日常生产,晚上顶着夜路前行到户召开群众会议开展土地协商工作,做好建路前期准备工作,并积极向上反映群众的愿望,经过单位多方协调,项目有了着落,白岩、打堡两个村民小组的5.62公里公路终于开工,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公路建设,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辛努力,两个村民小组的群众终于告别了人背马驮的历史。

  打瓦村气候温和,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缺水成为了发展农业的最大短板,一到枯水季节就面临取水难、无水喝的困境。为了有效落实村集体经济、夯实产业发展,切实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秋婷同志多次不畏酷暑和风雨,上山穿丛林、越荆棘寻找水源。第一次寻找水源那天,气温高达39度,烈日炎炎,汗水打湿她的衣背,荆棘刮伤她的手臂,重重困难没有挡住一个女子的脚步,在找到水源的那一刻她的笑容是那般的灿烂。找到水源后,组织涉及的几个村民小组开会达成了协议,共同使用这个来之不易的水源。带领村民代表和技术人员实地勘测水源那天,走到半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大家的衣服都湿透了,为了村民喝上自来水,大家都没有放弃,依然冒雨前行。经过多月努力,这个来之不易的水源动工了,水源附近的几个村民小组终于喝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

  在加快推进“互联网+”精准社会扶贫工作中,在社会扶贫APP注册安装使用上秋婷同志创新工作方法,制作了社会扶贫APP安装PPT教程,实际生动地给挂钩单位同事培训了安装使用方法,为全面快速开展建档立卡户安装使用扶贫APP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多次入户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贫困户安装注册,为广大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贫困户之间搭建了爱心的沟通桥梁。

  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凝心聚力,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和埋头苦干蔚然成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文化活动广场建设有序开展,村民小组活动室宽敞明亮,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均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思想上引导群众,鼓励群众要充满信心,对生活要充满干劲,对未来要饱含激情。2018年8月27日,秋婷同志的努力成果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光荣的被组织吸纳为一名预备党员。

  王秋婷同志走了,同事期盼着那干净整洁的办公桌前还能看到她忙绿的身影,老乡期盼着秋婷小妹再到家里拉拉家常、讲讲政策。她留下的或许只有那一句句温馨的话语,只有那朴实的扶贫日记,只有那定格的帮扶照片。但是,我们却能从她那定格的照片及字里行间中找到一名普通的驻村队员为人民、为事业奋斗终身的身影。在各新型媒体上一位又一位的同志转发着她过去工作和生活的照片,并用无比怀念的语言宣传着她的事迹。她党性坚定、作风过硬及工作务实的精神,如打瓦村那翠绿流连的山脊,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激励着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同志们时刻不忘初心,继续向着目标大步前进!

来源:云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