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03 19:2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1月29日 | 查看:1528次
人物故事:
季景书,男,197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原北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为密云区大城子镇张泉村第一书记。
季景书是一名大学老师,2016年到地处密云深山的低收入村张泉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里后,他主动融入村民当中,和村民们交朋友。并运用数据分析,根据村里的特点和资源,制定了带村民们脱贫致富的规划蓝图。
如今,他通过培育经济带头人;创立张泉达康公司,利用村里的果品资源研发健康产品套装,打造品牌;建立“两学一做”实践教育基地、“张泉互助创业实践基地”;联合打造“龙泉寺”旅游景区等举措,带领村民们踏上了致富路、幸福路。
2018年4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村里调研,给予他充分肯定,称赞他:“你作为第一书记,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季景书是一名大学老师,2016年,他到地处密云深山的低收入村张泉村担任第一书记。为了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他住在村里,几乎很少回家,并将自己的知识和村里的发展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村民都说,“自从季景书来了以后,我们的生活真的有奔头了!”
他第一次来,张泉村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张泉不远,京城百里;山路弯弯,时光变慢;山青水甜,没有雾霾;日见蓝天,夜数繁星;静心洗肺,此为张泉。”这是密云区大城子镇张泉村第一书记季景书写的一首《张泉赋》。
在季景书的眼中,张泉村是一个美丽的、有希望的小山村,然而,他初到这里时,第一印象却不是这个样子的。季景书说,他第一次来,张泉村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他是在2016年的11月,受北京市委组织部选派,从北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的岗位上来到张泉村的,当时,他的心情可以说是既充满了好奇,又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和期待。
他还清楚的记得,那一天是11月26日,他从北京驱车150多公里,来到了地处密云东部深山区的张泉村。天上飘着雪花,一条很窄的进山路被大雪覆盖,路险难行,一共20多里山路,他开车用了三四个小时才到。
到了村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村子不大,街上连一个人都没有,房子有很多都是用石头建成的老房子,低矮冰冷阴暗,而且有的还透风。他在一家村民屋里坐了一会儿,不夸张的说,感觉寒气从脚上一直凉到全身,不停地跺脚,直到他出门都没缓过劲儿来。他说,“我在北京工作和生活这么多年了,真没想到繁华的首都北京,还有这么偏僻、贫困的小山村,我感到非常的震惊。”
那一夜,住在村委会的老房子里,他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白天见到的情景,一幕一幕地闪现在眼前,“为什么张泉村这么贫困?张泉村的精准扶贫怎么办?我做为第一书记,肩上的责任又是什么?”
为了尽快摸清村里情况,第二天,季景书就请村党支部书记赵克信带着自己挨家挨户地拜访。村民却并没有对他表现出太多的热情,许多人还直爽地当面表达出对他的质疑。
“你是来镀金的吧?”
“一个当老师的,来我们这穷山沟能干啥?”
打量着这位从大学来的略显斯文的第一书记,千万个不信任像一盆盆冷水把满怀热情的季景书浇了个底儿透。
而真正让他心凉的,是通过一轮走访,呈现在眼前的现状:全村有4个自然村,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山上,84户196口人,其中低收入户54户106人,残疾人24人。村里没有什么产业,村民主要靠种植杂粮、核桃、板栗等维持生计,是全区31个低收入村之一。
这里好山好水好空气,却是真穷!怎样担起精准扶贫这份重担,让张泉这个山清水秀却迟迟没有走上富裕之路的村子真正好起来?刚到张泉的几天里,每天夜里季景书都被这个问题困扰得辗转难眠。“一定得干出点样儿来,让乡亲们摘掉穷帽!同时也要摘掉乡亲们扣给自己的‘镀金书记’的帽子。”季景书下定决心。
他这个第一书记成了一个真正的张泉人
为了能够尽快融入村民当中,成为一个真正的张泉人,季景书白天顶着山风到这家走访,晚上冒着严寒到那家唠家常,不仅如此,对于村民家的事,他也是能帮就帮,能管就管。村里的交通不便,谁要是下山出村,他都是主动用自己的车接送他们,就在这一接一送中,和乡亲们拉近了距离。
村民刘华平年轻时因为一分之差高考落榜,导致精神分裂,严重时需要住院治疗,出院后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现在已经50多岁的她却突然说什么也不肯再去复查,季景书就装作是来考察她的大学老师,没想到却取得了刘华平的信任。他说,“只要我来劝她,她就乖乖牵着我的手跟我走,但我不怕麻烦,每回去医院我都陪着她,并协调有关部门为他办好各种免费手续。”
村里两兄弟为了后山墙的滴水沿距离,差点动手打起来,季景书第一时间跑过去管闲事,帮着调解,经过多次劝说,直到两人握手言和;为了和村里人一起过春节,他提前把爱人和孩子送回老家,然后除夕夜与村民们一起围着大炕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村里谁家婚丧嫁娶,他不但像亲戚一样随份子,还帮着前后的张罗。他从家里带来炖好的牛肉,蒸好的包子,操刀下厨,请值班的村干部、来办事的村民一起吃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大家看到,他这个第一书记,不仅身在村里,心也在村里,他就是张泉的“村里人”。
他的努力得到了村里人的认可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季老师人实诚,没架子,可交。季景书把这种工作方法总结为“弯下腰沉下身,勤走访唠家常;坐炕头下厨房,掏心窝听心声;同吃一锅饭菜,真做一回农民;兄嫂叔叔婶子,嘴甜脚勤心暖”。
我将不忘初心,带张泉老百姓达到小康,因为我是张泉人
被村民接受之后,他也把全村的情况了解了,为了能够精准扶贫,他把全村所有低收入户的详细情况做成数字档案,一个个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对于张泉村的资源,他也了然于胸:“张泉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没有进行任何商业开发,所以一切都是原生态,村里可耕地很少,但满山都是核桃、板栗和红果,而且都是绿色纯天然。”
基于以上分析,他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先修好进山的路,解决交通问题,然后搞果品、蜂产品深加工,而且要创出自己的品牌,这样不但使张泉村的农产品通过深加工而增值,还能收购邻村甚至其他地区的可用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村里的党员干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要想富,先修路。第一要解决的是张泉村的交通问题。春节过后,他先后到镇里、区里、市里,找了水务局、公路局、发改委、旅游委……几经周折,终于取得了支持,搁置多年的修路计划开始实施,到2017年9月份,10公里的柏油马路修进了村。
接着是第二步计划:借船出海!
张泉最多的果品就是核桃、板栗、山楂,为了进行深加工,他在村民王娟红家搞实验,把三种东西磨成浆,按不同比例搭配,实验不同的口感和成品形状。然后请知名大型食品企业旺旺集团上海食品研究所协助研发,试制出了“张泉达康牌”“核栗红”饼,由平谷旺旺食品加工厂代加工;对村民生产的蜂蜜,他找到中科院蜜蜂研究所合作研制出了能吃的蜂胶唇膏;他还利用村里的资源,和承德的饮料生产厂家合作,代加工板栗仁、山楂酒、山楂系列茶饮,研究和设计了高品质人士24H健康产品套装,即:早晨蜂蜜水+唇膏、白天山楂养身茶+“核栗红”饼+板栗仁,晚上小米粥+山楂红酒,让用户从早到晚都可以享用这些没有污染的绿色农产品。
与此同时,他还开始实施另一项“三加一”计划,即培育三个个体经济带头人,建设一个大景区。
他根据张泉村残疾人多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张泉村残疾人经济合作小组,帮扶长期坐轮椅的赵晓翠做手工编织的创业,使她通过双手创业致富,成为村里的励志带头人;扶持党员赵习礼,带动村民们发展养蜂,推动蜂产品的深加工,成为党员致富带头人;支持王娟红办民俗院,结合外来投资的大地乡居等高端民宿,使王娟红成为民俗旅游创业带头人,以吸引外出的年轻人回村创业。
一个大景区,就是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和与张泉相邻的大龙门、碰河寺两个村的第一书记联合,将三个村的自然资源资源整合为一,各取村名中的一个字,就叫“龙·泉·寺”,一是将这里打造成为“龙泉寺”旅游景区,二是将三个村的特色农产品以“龙·泉·寺”的品牌推出,通过二三产融合,带动农民致富,并使这里成为大城子镇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季景书说,他的第三步计划是让张泉村造船起航。
这条船,就是成立张泉达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个真正的实体集体企业。公司可以发展张泉村的民宿旅游,春天组织城里人观赏满山盛开的映山红,采摘季节,让他们体验采摘苹果、核桃、红枣、梨、红果的快乐和劳动的乐趣,公司还计划修建8公里旅游步行道,游客一般行走之外,可以通过露营等体验漫步山间休闲健步行的乐趣。公司还要为高端人群提供体验式家庭休闲度假以及为高校和企事业机关党政工作群体提供“两学一做”新农村原生态体验式教育活动的服务。
现在,经过季景书的努力,张泉达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成功注册,旅游步道也已经修上了山,用村里丰富的果品资源生产的健康套装产品也已经在淘宝等网站上线销售,而且,在区、镇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张泉“两学一做”实践教育基地、“张泉互助创业实践基地”都已经建立,定期组织北工大二级党委和社会党组织到村里开展调研活动,带来精气神。吸引有志于新型农村生态发展建设的高校学生合作创业,推动高校、企事业单位从事脑力劳动人群的应时健康产品定制服务。
张泉村脱贫致富的美丽蓝图已经展现在了村民的面前。
来源:首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