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03 11:5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1月29日 | 查看:1663次
人物故事:
任正启,1947年12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太康县马头镇任庄村村医。
待病人如亲人,用脚步丈量任庄村周边的每寸土地
“任医生,我这两天咳嗽、浑身冷,走路没劲,你给我把把脉,开点药吧。”在太康县马头镇任庄村三和源中医院,一位老人正在等着医生看病。
患者贾天新,59岁,这几天咳嗽不停,低烧。任正启听过肺部声音、看过喉咙后说他是上呼吸道感染。“吃西药吧,来得快一点。阿莫西林12片、穿心莲12片、扑热息痛9片……”任医生开始开药,“两天的药费,合计9.66元。”
贾天新为难地看着任正启说:“我早上出门急,也没带钱,能不能把药先赊给我?”
“中,你拿去先吃,等病情好了再来,把药费给了就行。”随后,贾天新拿着药,慢悠悠地走了。
任正启所在的行政村距县城约30多公里,辖6个自然村,300多户,1800余人,且村民居住分散,多以老年人为主。
“早些年,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的道路尚未完善,俺这一带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不管是在白天或者深夜,只要遇到病人突发疾病需要治疗,任医生就会立即步行前往病人家中,时间少则10多分钟,多则两三个小时。”80多岁的村民任正贤介绍说。
“多少年以来,只要村民有病痛,他都会背起药箱,匆匆赶上门。行医已有49年,他用脚,一步一步地丈量了任庄村周边的每一寸土地,和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提起任正启,村支书赞不绝口,“几十年来,由于常年徒步出诊,任医生的双腿膝关节双月板都磨薄了,现在不能长距离步行。”
“1969年,成立大队门诊,那时交通不便,一遇到雨雪天,路上的泥有几十公分深,老年人来门诊看病拉架子车不方便,我都是背着药箱到几公里外地村子看病。”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出诊,任正启记忆犹新,“1975年1月的一个深夜,雪下的正紧,距俺村4公里有余的宋屯村的一名老人突发心肌梗塞,他儿子来门诊敲门说他父亲快不中了,我背起药箱匆忙往他家赶,结果一出门不慎滑倒,全身是血,药箱子也摔烂了,箱子里的十几元钱也刮跑了。”
“那一夜,我趟着十几公分厚的雪去宋屯三次,特别是第二趟,背着10来斤重的心电图机,真是累的够呛。欣慰的是,经过抢救病人脱险了。”任正启回忆说,“这几年,看病的人越来越多,门诊容纳不下,2013年3月,扩建的三和源中医院正式投入运营。”
“任医生的手机从不关机,无论谁有个头疼发热的,随时都找到他。每一个病人发来的微信,不管多晚,他都认真回复;在聊天记录中,经常能看到他的承诺:‘不要钱’、‘这个费用免了’”说起任正启,村民任天理竖起了大拇指。”
烧掉欠账村民50余万元欠条
任正启从医49年,坚持对家庭困难的群众、孤寡老人看病免收医疗费。有些村民一时拿不出钱看病,打下欠条,甚至多年也未能还上。为免除那些欠账村民的“后顾之忧”,任正启一把火烧掉了村民们看病打下的欠条,共计有50余万元。
任庄村村民王清民兄弟4人,他和二弟都是残疾人。1991年,王清民的父亲患了偏瘫,在医院抢救后,因家庭拮据,只好拉回家保守治疗。任正启得知这一情况后,把王清民的父亲抬到了诊所内,免费治疗了8年,一直到老人去世。三年后,王清民得了和父亲同样的偏瘫病,任正启又把他接到诊所。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王清民除手有点震颤外,已基本康复。
近日,任正启又来到王清民家给他检查病。“像这样坚持上门为我瞧病,任正启已坚持10年多了。”王清民说着热泪直流,“俺欠正启的医疗费条子摞起来就有2尺多高啊!可正启为了不让俺还钱,竟把欠条给烧了!我们村里1800多口人都得到过任医生的帮助,他每年都会给村民减免医药费。”
“任医生看病有几种病人不收钱:路远的、特困户、孤寡老人等看病分文不取,有时还要送路费。”和任正启同是一个行政村的八里庙村村民组组长王克功说,“记得至少是10年前,有一次,我到诊所还账,可任医生的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不用还了,我把欠条都烧掉了!’”
“烧掉村民给我打的这些欠条,就是想为乡亲们减轻点经济负担,毕竟,我的经济状况要好些。”任正启说,“打记事起,从医的爷爷和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与人为善,与人为便’。所以只要是困难人群,我基本上都不收钱或少收钱。”
1996年春天,门诊住来了一位鹿邑县式量镇的重病老人。刚来时,老人随身带了一个用麻绳捆的铺盖卷、几个干馒头、半瓶酱豆,两脚都是水泡。
“我走了四天四夜才到这,晚上都是在公路边躺着将就一夜。”老人告诉任正启。
见到这种情形,任正启啥也没说,给他开了几十剂价值400多元中药。自那以后,他每天自己从家里给老人带饭、看护、煎药,直到老人康复。
临行时,老人掏出用破布缠着全是一角、两角、五角、一元、两元的18.3元钱递给任正启:“我平时种了几分地的菜园,一把韭菜,几根蒜苗都拿到集上换钱,一年到头,除了称盐外很少买过其他东西吃,这几百元的药费钱,我确实……”
“老人家,在这没钱也能治病,这18元钱你还拿着,到家补个家用”,说着,任正启又往老人手里塞了几百元钱。
“能为这些孤寡老人尽点绵薄之力,心里感到踏实”
几年前,贾庄孤寡老人王昌纪一直住在低矮简陋的房子里,外墙未经粉刷,屋内除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几乎没有其他家具。
如今,再见王昌纪,他已住进任正启刚建的居村联养点。
“在这住着比那都强,墙批嘞白生生嘞,空调开着呜呜叫。有大电视,新被子,新褥子;中午动荤,一天三炒菜,早晚加鸡蛋;没事了,几个老人坐在一起喷个空气,在这住着可得劲。”王昌纪老人满意的说。
“一个房间两个人,谁有个头疼发热的能及时给认医生报个信。”76岁的本村孤寡老人贾瑞乾前些天发了次烧,手上还打着吊针。看护人员不时来照看,询问体感。虽然躺在床上,但老人看上去颇为精神。
“到居村联养点里,有专业的护理,有同龄人相互聊天解闷,每天晚上还有看护人员值班,不错!”虽然还未痊愈,贾瑞乾老人显得很健谈。
任正启所建居村联养点11月底刚刚建成运行,到目前为止共入住16名老人。“来着住的都是困难户,膝下无儿无女,也都恁大年龄了,不容易。到明年开春,我计划为他们建一个花园式的联养点,让他们颐养天年。”说起未来的计划,任正启显得很平静,“行医不就是行善吗,能为这些孤寡老人尽点绵薄之力,心里感到踏实。”
任正启待病人如亲人,为免除贫困群众后顾之忧的事迹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大河报、大河网等国内知名网站、主流媒体在首页重要版面给予报道转载。
来源:河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