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潜心助学 点亮寒门学子人生(图)

发布时间:2019-02-22 08:46 |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8年12月12日 第A04版 | 查看:1023次

孙晓兰(前排中)被学生称为“宏志妈妈”

  与共和国同龄的孙晓兰,从20年前第一次见到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贫困学生,便被他们的遭遇打动了,开始了20年如一日的助学生涯。在她的带动下,20年来将近200人先后加入她的“助学亲友团”,累计帮助贫困学生千余人。她就是孩子们眼里的“宏志妈妈”。如今,已年届七旬的孙晓兰依旧奔走在助学路上。因为她的坚持,被评为2016年度北京榜样。

  被学生称为“宏志妈妈”

  1998年,孙晓兰的一位美籍华人朋友王先生在电视上看到了宏志班的报道,并告诉她希望能帮助学生。孙晓兰很快和广渠门中学取得了联系,并到学校了解宏志班的情况。当时,学校对宏志生免收学费和住宿费,提供早餐和午餐,晚餐由学生自己解决。孙晓兰就问一名叫李智宾的女生如何解决晚饭,李智宾告诉她,“中午吃饭,菜是限量的,但是主食不限量,我们就带两个馒头晚上吃。”“那菜呢?”孙晓兰接着问。李智宾说,“阿姨,有馒头就可以了,不用吃菜。”

  孙晓兰听了这番话,心疼不已,至此开启了她的助学生涯。孙晓兰当时决定从解决“晚饭”做起,标准是每人每月100元的伙食补助和卫生费,高三学生每人每天再加一袋牛奶,这样算来,每个学生从高一到高三需要3900元。孙晓兰和在美国的王先生各自帮助了一名学生,孙晓兰资助的正是李智宾。

  从李智宾开始,孙晓兰的爱心助学活动一做就是20年。20年间,近200名爱心人士先后加入助学亲友团,资助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广渠门中学,到大兴魏善庄中学、北京宏志中学、北京市大峪中学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累计帮助贫困学生1000多名,发出的助学金以百万计。2016年,孙晓兰获评“北京榜样”,而在孩子们心里,她始终是他们的“宏志妈妈”。

  关心生活更关注心灵成长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从1990年开始,提前退休的孙晓兰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电影学院,走进艺术系、中文系、考古系、心理系,做起了旁听生。她曾在12年里,追着一位北大教授,听了他的三门课,就为了学习传统文化。

  这样的坚持让孙晓兰能更好地理解学生,也带给学生更深厚的关怀。在大峪中学的一间会议室里,几名正在接受孙晓兰帮助的少数民族学生不约而同提到,孙晓兰给予他们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习得和价值观的塑造,“孙阿姨教的东西能贯穿一生”。

  孙晓兰的关怀不仅是宽广的,还是持续的。宏志生考上大学后,孙晓兰要求他们选读第二学位、学习第二外语。她还对学生们说:“你不出去看世界,世界不会来看你。”现在,已经有几十个学生先后去往美国、德国、英国、瑞典、捷克、印度、韩国、香港学习,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位。

  2009年,孙晓兰60岁生日时,100名学生联名给她颁发了一份聘书,聘她为“人生导师”。在“致孙阿姨”的敬词中,孩子们说:“真正的伟大在于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您用您一个人的力量,在潜移默化间影响了我们一届又一届的宏志生,使我们能够真诚地欣赏与感恩生活,感悟人生。”

  爱是一个圈 首尾总相连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北京60多名受过资助的宏志生筹集了几万元,由孙晓兰带到北川,送给北川中学的同学。2012年7月,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北川中学三位受助学生代表又来到北京,把他们做社会工作挣的钱捐给了东城区红十字会。

  儿子卢睿也承袭了孙晓兰的慈善基因,他在出国留学期间用自己打工挣的钱帮助了宏志班的4名学生,还先后8次到北川中学义务支教。

  打开一本厚厚的相册,孙晓兰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这是我帮助的第一个宏志生李智宾结婚时的照片,那天我还是她的主婚人。”说起这些,她满脸的幸福。“只要学生们需要我,我就会一直陪伴着他们,和他们一起用时光的刻刀雕出生命的美丽。”孙晓兰说。

  如今,孙晓兰已年届七旬,她依旧奔走在助学路上并乐此不疲。

  整理/本报记者 武文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