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04 17:25 | 来源:人民日报 2019年01月29日 14 版 | 查看:1412次
周珊珊
自觉在心中立起一面镜子,照着照着,身子就正了
近日,大连发生了这么一件奇事儿:乘客全城找的哥追着付钱,的哥则一个劲儿地拒绝收钱。
原来,据媒体报道,市民杨先生打车,下车后才发现,当时选的支付方式余额不足,车费没转过去。而的哥相信杨先生,当时也没查。结果,这笔37.4元的车费让杨先生一宿没睡好。花了好多心思、通过多方渠道,杨先生终于辗转找到司机杨师傅。杨师傅被他的这份诚信所感动,当即表示车费不要了,在杨先生的反复坚持下,才收了钱。
这件事让人感动之处,莫过于当事双方的品德都很高:虽然钱不多,但乘客不想占人便宜,钱没给成,就睡不好觉;而的哥拒绝收钱,一来受感动,二来几十块钱的事,算了算了。换位思考,克己敬人,这两位为人处世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不占人便宜,在经常面对面的环境里,在朋友、亲戚之间,或是在有监督的情况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占人便宜,让人鄙视,影响自己的形象和交际,划不来。而在这个事中,乘客下次打车还能碰到同一位司机的概率实在太低了。在这种陌生人一次性博弈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占人便宜,推己及人,就不容易做到了。
如何才能具备这种品德?报道里有一句话值得深思。乘客说了:“这钱必须得还上,不能让司机怀疑咱的人品。”
朴素的话里透出这样一种价值观:要想做到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自我监督,入暗室而不欺,就得时常自问一句,这么干别人会咋想咱?这就是自我设置一个参照系、监督者,就像在心中立起了面镜子一样,时刻对照反省,以求达到修身育德的目的。这么做的,古人就有。
汉代时,有人送金子给太守杨震,说夜里没人知道这事,你就收了吧。杨震严词拒绝:这件事情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是没人知道呢?
杨震的“四知”论,就像是自己给自己立起了四面镜子,在照镜子的过程中,不敢不“正衣冠”,不能不有所畏忌,不能不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实现自我监督、自我修正、自我提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时,就应该像杨震这样自觉在心中立起一面镜子,照着照着,身子就正了,走得也稳了。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