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村医,乡亲没钱也要为他们治病”(2图)

发布时间:2019-01-30 10:52 | 来源:重庆日报 2018年04月24日 第004版 | 查看:1863次

李孝红夫妇入户为村民体检。    (受访者供图)

李孝红夫妇经常收到村民送来的布鞋。记者 彭瑜 摄

  ● 李孝红是云阳县红狮镇中坪村的一名村医,行医27年,看病救人,给群众赊欠医药费达30万元。

  ● 他是一名受村民尊敬的乡贤,村里大事小情、邻里矛盾都找他调解;村民遇事需维权,他也义不容辞去处理。

  连日来,一篇题为《雷锋式的好医生李孝红:他们把命都交给我,和命比起来,钱算什么》的帖子,引来网友点赞。特别是李孝红所在的云阳县红狮镇中坪村,村民们纷纷留言,回忆起李孝红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的往事,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李孝红究竟是怎样一位村医?4月17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中坪村,见证了村医李孝红的一天。

  早上8点30分

  胡玉俊还了40元欠款,张家宝今年累计欠医药费1485元……

  行医27年,李孝红给村民赊欠医药费累计近30万元。

  “李医生……又得……欠起……哦……我老婆原来还欠你950元。”从李孝红手中接过药,一早就来看病的张家宝从嘴里“挤”出几个字,很不好意思:“怕欠了2000多块哈?”

  张家宝是邻镇云阳镇光华村人,他患有风湿病和慢性胃炎,他的老伴也有慢性胃炎。老两口长期在李孝红的卫生室看病拿药,但因为贫困,他们一直都是赊欠药费。

  去年,张家宝刚还清了前年的3000多元药费。4月17日一早,张家宝的风湿病又犯了,他又来到了红狮镇中坪村李孝红的卫生室。老两口今年又欠下李孝红2435元的药费。

  “作为医生,不能见病人不治,见死不救!”李孝红告诉记者:“我的一个原则:我是医生,乡亲没钱也要为他们治病!”

  有些时候,李孝红不但看病不要钱,反倒还会给病人钱。2014年腊月二十傍晚,红狮中学学生蒲玉莲因慢性胃炎找到李孝红治疗。

  攀谈中他得知,女孩父亲瘫痪、奶奶双目失明、妈妈离家出走,靠80多岁的爷爷撑起整个家。李孝红不仅免了蒲玉莲150多元的药费,还给她500元钱并鼓励蒲玉莲好好读书。

  兴红社区的潘万兴患有直肠癌,没钱治,李孝红捐出3000元,并筹集善款5万余元将潘万兴送到重庆主城治疗。两个月后,潘万兴病情好转。

  “行医27年,给病人赊欠医药费近30万元。”同在中坪村卫生室上班的妻子王莹琼说,有的病人药费欠了20来年都没还上。李孝红坦言,自家经济也不是很宽裕,多亏亲戚支持,他至今都还欠亲戚10多万元钱。他说:“是亲友们的支持让我坚持了下来。”

  采访中,村民胡玉俊找到李孝红报喜——他的肺病好多了,走路、睡觉不是很喘,每顿还能吃一大碗饭。他这次来顺便还上了之前欠下的40元药费。听到胡玉俊病情好转,李孝红比收回欠款还高兴。

  上午11点10分

  临近中午,张克光带来豌豆、印孟秋送来鸡蛋。

  李孝红夫妇的鞋垫、布鞋、毛衣等都是群众送的。李孝红说,村民这么好,难道没钱就不给他们看病了吗?

  赊欠近30万元医药费,李孝红为啥还坚持有钱没钱都给治病?他讲起了他拜师学医的往事——

  1968年,李孝红生在红狮镇原九道村,父亲患有肺病,家里穷,他10岁便开始靠挑煤炭卖勉强念完初中,然后就辍学了。

  “从小听到父亲撕心裂肺地咳嗽,我就有当医生的强烈愿望。”17岁那年,李孝红听说毗邻龙洞镇的医生王兴前很有名气,他便只身前往拜师学艺:“山顶有花山脚香,桥下有水桥上凉,高山打鼓远闻声,听说王师父医术好,今日特来拜师学艺。”

  李孝红见面时的这段开场白,给师父留下了“脑壳灵光、有文采”的印象。一本《400味药性歌括百话解》,李孝红不到半天就背下10味药的药性。王兴前便爽快地收下了他这个徒弟。

  从师两年多,师父不仅免了李孝红500元的学费、每月9元的生活费,到后来还把二女儿王莹琼嫁给了他。除了医术,李孝红记住了师父的两点教导:一是急病人所急,不论何时,随请随到;二是时间就是生命,跑步前进看病人。李孝红说,现在师父70多岁了,走路如跑,很多年轻人都赶不上。

  “那一箱子布鞋对我触动很大!”出师的那天,师父打开了一个神秘的柜子,里面全是布鞋,新的,一次都没穿过。师父告诉他,这些都是病人送的:“你为病人跑了路,人家就想到为你做双鞋。”

  李孝红说,这哪是一双双鞋啊!这分明是患者对师父医术医德的肯定。当时,李孝红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这样的好医生。

  说到这里,王莹琼拿出了两双布鞋,都是病人送给她和李孝红的。李孝红告诉记者,这些年,患者也给他们送蔬菜、布鞋、鞋垫,但比起师父还差得远,他还要努力。

  “李医生,这14个鸡蛋送给你吃。”上午11点过,印孟秋打断了李孝红和记者的谈话。印孟秋患有智障,母亲年老多病,李孝红夫妇对他家关照不少。

  这些鸡蛋印孟秋攒了半个月,自己舍不得吃,80岁的母亲也没舍得吃,专门送给李孝红夫妇的。随后,一位70岁的老病号又送来一大包青豌豆,让李孝红尝鲜。

  “村民这么好,难道没钱就不给他们看病?”李孝红眼睛有些湿润地对记者说。

  下午2点左右

  “您是我的恩人。”刘丽说,她的命是李孝红救回来的。

  这些年,李孝红救回10多名濒死患者,获得重生的患者都称他“恩公”。

  “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当天下午2点多,一位自称叫刘丽的女子叫住了李孝红。但李孝红不认识她。李孝红告诉记者,“说起她爸爸的名字,倒是想起了救人的往事。”

  1992年,刘丽因为麻痹性肠梗阻奄奄一息。父亲将她装进竹篓准备去埋葬。李孝红赶到时,发现刘丽还有一口气,就将刘丽救了回来。

  这些年,李孝红救回像刘丽一样的濒死病人至少有10多例。李孝红说,这得益于他一直坚持为病人“送终”。在农村,传言医生为病人“送终”要倒霉3年,李孝红为啥还迎“霉”而上?

  “这得从救回第一个死者说起。”从师两年多,李孝红认识到,除了要有临床经验,还必须系统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后来我先后到云阳卫校、县医院进修,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

  1991年,村民蒲东喜4个月大的女儿因窒息“死亡”。当时,医生停止了输液,开具了死亡证明。

  “我怀疑是口痰堵塞气管。”李孝红让蒲东喜将孩子双手往后脑勺反复拉伸,让蒲东喜的妻子抓住孩子的双脚用双膝撞小腹,他自己持续做胸外心脏按压,争取恢复心跳。“皇天不负有心人,孩子终于苏醒过来了。”

  事后,蒲东喜的岳母让孙女叫李孝红恩公。那年,他才23岁。这之后,从患者重病、濒死到死亡,李孝红都全程跟踪,即便停止了呼吸,他都要坚持继续抢救。

  “万一出现奇迹呢?”从医这么多年,李孝红为近100位患者送终。每次患者临终,他都会一边抢救,一边观察,记录、分析死者的呼吸、瞳孔变化。李孝红说,“这样既有可能挽救生命,又可积累经验救更多的人。”

  彭鹏程救活了、吴仕书的肝硬化得到了控制、叶道珍一分钱没花拿过药……医德好、医术高,除了当地村民找李孝红看病用药,周边群众、县外、市外的人也慕名而来,找他把脉问诊。

  4月19日,64岁的苏秀芝又从四川绵阳市赶到红狮镇中坪村。这是她第三次前来找李孝红看病。苏秀芝患有双下肢象皮肿,在当地治疗未见好转,五年前她找到李孝红诊治后,病情得到控制。为巩固治疗,老人去年和今年又赶到中坪村接受调理。

  当地外出打拼的村民,有个三病两痛都是找李孝红问病寄药,并把他介绍给外地朋友。现在,广东、浙江、北京等地的不少患者都联系李孝红看病拿药。

  晚上9点40分

  就在当天,村民刘永清去世了。忙完走访,李孝红夫妇赶去坐夜。

  红白喜事当总管、村民纠纷调解、10万元资金借给村民周转,村医成了新乡贤。

  在李孝红看来,一个村医的成就不是看的病人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高,而是村民的卫生习惯越来越好,发病、看病的越来越少。

  1992年,一个19岁的小伙子患了脑膜炎。当李孝红赶到时,屋子里几位法师正在做法事。因为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小伙子没能抢救过来。

  “愚昧!”李孝红在屋檐坐了很久,“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被你们耽搁了!”

  这之后,李孝红除了给村民看病用药,就是进院入户宣传疾病预防知识。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后,他遍访了辖区群众,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289位高血压患者、187位糖尿病患者、10位重度精神病患者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当天傍晚7点30分,李孝红与妻子出门走访。白天,夫妻俩忙着为病人看病用药,只有晚上才能入户送报告、宣讲健康知识。

  “莫吃咸了……”中坪6组杨永美患有高血压,心肌供血不足。一进门,李孝红就给她讲解体检报告,临走时还叮嘱,“别忘了常到卫生室测血压。”

  ……

  晚上9点40分,李孝红与妻子又赶到刘永清家中。就在当天下午,刘永清去世了,他们要去帮忙。除了看病,村民有红白喜事都喜欢找李孝红当总管,哪家有个大事小情要请他拿主意,邻里之间发生纠纷矛盾要找他调解。

  村民颜克兵在广东溺水身亡,李孝红前往调解16天,帮忙拿到6万元补偿;谭孝秀在云南死亡,他又耽搁20天,帮家属争取到20万元赔偿……当死者家属要付钱感谢他时,李孝红说,这是死者用命换来的钱,他不能要,让他们好好赡养老人、抚养小孩。

  刘永生两任妻子都身患重病,李孝红不但一直为他们赊欠药费,还将自家的房子廉价卖给刘永生。房屋手续过户了,人住进去了,李孝红至今连一分房款都没收到。

  “他既治病,也救急。”老社长朱元兵说,村民卖肥料没钱、娃娃读书差钱、修房造屋缺钱……大家都喜欢找李孝红借。李孝红称,每年他会拿出10多万元钱供村民周转借用,“大家都称我家是‘小银行’。”

  李孝红有过机会到县城、重庆主城去上班、开诊所,也有亲友约他外出承包工程,但他都婉拒了。他说,女儿上班了、儿子念大学了,他和妻子都愿意留在乡村,守护这方百姓的健康。

  治病的好医生、纠纷的调解人、维权的代理人、村民的“小银行”……红狮镇卫生院院长邓雪琴称,李孝红是治病救人的村医,更是引领乡风文明的新乡贤,他生动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