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重塑,那“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图)

发布时间:2019-01-06 00:30 | 来源:中国军网 2018-12-25 05版 | 查看:1493次

——从北部战区陆军某特种作战旅看战斗精神培育

  本报记者  魏兵  特约记者  李士昌  通讯员  罗孝平

艰苦训练后的嘶吼,意味着一种精神的“破茧”。 马 亮摄

  习主席深刻指出,一代一代革命军人正是靠着向死而生的英勇决绝,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伟大气概。

  那么一股气,那么一种特有的战斗精神,被我们昔日战场上的对手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为中国军人赢得了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

  战斗精神不是枪的附品,不是只在战斗时才有的状态,而是由军人的信念、意志、情感等融合并升华的一种内在力量,直接支配军人行为,进而夺取一切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站在新的历史框架中理解,传承与重塑“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是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精神奠基。

  “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不是战争年代的“谜语”,而是和平岁月的呼唤,呼唤我们去思考中国军人理解战争、准备战争、驾驭战争的精神维度,思考新时代革命军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战斗精神培育,既是一种进化,又是一种回归。

  莫忘了,战斗精神的最终评判,不是谁的表扬、不是谁的吹嘘,而是战场上对手的信服。

  话题·和平的重量

  ●太平岁月改写着价值维度的“元素周期表”,也悄然隐去了战斗精神培育的“靶心”

  ●“生死置之度外”并非源于“闻战则喜”的亢奋,而是来自对和平阳光的无比珍视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特战一营教导员张鹏从未想过,我军最负盛名的战斗精神口号,会遇到一个“异次元”问题——

  “你最难以忍受的事是什么?”一次随机教育,他组织官兵们谈一谈。兵龄8年的战士难忘“背着5支枪爬了4趟12米横索”“20公里武装越野”;而兵龄1年的战士却坦言是:“手机不让随便用”“冬夜里起来站岗”……

  “当年轻战士的苦与乐,不在同一个坐标系里,战斗精神培育已不再是‘三点成一线’的简单瞄准射击。”张鹏说。

  发生“位移”的何止是苦乐观呢?“现在,有多少年轻人在慨叹自己‘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有多少青春以‘我做主’的名义挥霍金钱、挥霍时间甚至挥霍生命……”作战支援营教导员任永利接过话茬。

  太平岁月改写着价值维度的“元素周期表”,也悄然隐去了战斗精神培育的“靶心”。

  我们真的有资格挥霍吗?

  特战六连五小队副小队长郭浩飞回忆起维和的日子:一名战友执行任务出发前,家里传来消息,妻子刚进产房……

  执勤一路险象环生,最糟糕时,武装分子把他们团团包围,双方剑拔弩张,生死就在一线间……安全返抵营区后,这名战友看到家人通过网络传来的新生儿子的照片,热泪一下就涌出眼眶。

  “其实,我流泪是对老婆孩子心怀愧疚,也是为他娘俩感到幸福。在这儿咱们亲眼瞧见了,多少妈妈没能等到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多少孩子没能等到开口叫‘妈妈’的那天?”一天晚上,战友袒露心声,郭浩飞思绪万千。

  “战乱中的生命,脆弱得像镰刀割草一样,手一挥,一片就没了。一次冲突爆发,一个村子甚至一个部落都没了。我们还可以聊选择、聊青春,他们呢?”

  归国后休假回家,郭浩飞最强烈的感觉是妈妈做的饭真香,妈妈的笑容是那么温暖。

  泰戈尔说:“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当我们对和平阳光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可曾想过:今天的安宁生活究竟是怎么来的?

  长征,仅雅克夏雪山至黑水途中,就有近万名红军战士倒下,“他们的坟包很快就被雪掩埋了”。在茫茫草地上,红军成建制牺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静静地长眠于此的战士成片成堆”。

  据权威统计,全长3176公里的川藏公路,修筑时“每前进1公里就有1名战士倒下”。驻防在海拔4500米以上高原地区的那曲军分区,组建50多年来有804名官兵牺牲,平均每个月至少有1人……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和平的美好,是无数战士用血肉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真的没有挥霍它的权力。

  郭浩飞说:“为了更多的孩子和妈妈,如果再上维和前线,如果真要打仗,我都义无反顾。”

  年轻的官兵身上都潜藏着战斗精神的种子,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培养。只要我们懂得,“生死置之度外”并非源于“闻战则喜”的亢奋,而是来自对和平阳光的无比珍视。

  话题·战争的嬗变

  ●凝视“后天的战争”,才能辨别“思想河床”上沉积的新与旧

  ●不轻言“必胜”、不轻言“定律”,是战斗精神最基本的理性

  “机器人面对枪林弹雨也毫不畏惧,执行命令更是不死不休,如果战场上和这样的‘终结者’较量,我们的战斗精神优势在哪儿?”

  特战三连的一间排房里,代职副连长、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吕少德的一句提问,像是扔下了一颗手雷,“炸”得战士们半晌没说话。

  新型作战力量的战斗精神是否也应该是“新型的”?“智能化”战争时代军人还需要战斗精神吗?讨论越来越深入,博士和战士都陷入沉思……

  凝视“后天的战争”,才能辨别“思想河床”上沉积的新与旧。

  战争形态的演变必然呼唤战斗精神的重塑。广义的军事变革,既是充分挖掘信息、智能、隐形、无人等新兴技术对战斗力增长贡献率的过程,更是以新的战斗精神对新型武器装备进行“二次赋能”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战斗精神培育,不仅推动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物化”,更是加快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人化”。

  一次国际军情学习,官兵们惊讶地发现——

  美国陆军决定设置多种形式的近距离搏斗课目,训练军人即兴使用手头上的任何武器,包括木头和石块……被高科技“武装到了牙齿”的美军为什么抡起了“板砖”?

  军事学者指出:在复杂的战争中,众多的制胜因素是同时起作用的,表现为一种规律的“群作用”和“场效应”。由于某一因素的实际作用或突出作用,引起战争中某一节点的骤变,进而锁定或扭转战局,最终表现出某种概率和弹性。

  一次战史战例研究,官兵们清醒地看到——

  解放战争中,华野第十兵团克福州、夺厦门,势如破竹,却在孤岛金门“由于主观指导上对渡海作战的特点和困难估计不足,组织战斗不严密,致使登岛部队9000余人,苦战三昼夜,弹尽粮绝,一部壮烈牺牲,一部被俘。”这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罕有的一次严重损失,教训深刻。

  一名指挥员想得更深: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就是这样一种既确定又不确定的过程。那种“强必胜”“弱必败”“正义必胜”“非正义必败”的说法,不能简单地作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战争制胜规律。任何线性的或绝对的描述来概括制胜机理,都是不准确的。

  战斗精神的重塑,是让我们的头脑丰富起来,而不是走向简单化。不轻言“必胜”、不轻言“定律”,是战斗精神最基本的理性。

  在外军特战训练营拼死创下训练纪录、被授予北约特种部队荣誉勋章的一等功臣吴海燕,曾被外军教官将活青蛙塞进口中,咽下去还能感觉到青蛙在胸腔中扑腾;曾被关在没及脖子的水牢中4个小时,骨头似乎都已经冻酥……

  特种兵的训练是残酷的,特种兵的战场更加残酷,然而最残酷的是,你正准备舍死一拼,战斗已经结束——

  一次上级组织侦察比武,以复杂电磁环境为背景,信息化装备的操作使用占了所有比武课目的一大半。吴海燕闯过重重难关,却在“敌”强电磁干扰下未能及时传回情报。最后,总评成绩仅排在第11名。

  残酷的事实,让场上的特种兵们“惊醒”:单纯靠“一杆枪、一根绳、一把刀”在战场争雄的时代结束了!

  只有引导官兵把战斗精神转换为发现未来战争“秘密”的探索精神,只有创造环境机制让官兵全身心投入到思战、研战、能战的努力中,战斗精神才会进一步“落地生根”。

  话题·文化的自信

  ●革命军人拥有了一种对时代、民族、个人的文化命运感,才能直面战场的残酷与冰冷

  ●传承红色基因、重塑战斗精神,不是“灰烬的守护”,而是“火焰的传递”

  “外军进入维和任务区,连续3个月只吃单兵自热食品,我们的官兵能坚持下来吗?”

  “模拟战场遇袭,我们大多是扔几个发烟罐,外军却用真实炸药在营区进行‘可控性爆炸’,对战术技能、战斗精神的锤炼有不错效果。是否值得我们反思?”

  执行维和任务归来,旅政委章海军坦言,多国军队汇集的维和营区,是一个无声的擂台,也是一个多棱的镜鉴——

  “天天听着枪炮声,让人不能不思考,我们的战斗精神培育应该坚守什么、改进什么,面临的考验又是什么?”

  基辛格曾惊讶于: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缺乏后勤保障、空中保障,装备是如此之差,为啥没有“打输”?习主席告诉他:“我们靠的是一种革命的战斗精神,我们的战士是不怕你们的,无论拿什么武器,都敢与你们较量。”

  从根本上说,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是革命军人的文化自信,是我军战斗精神的根基所在。革命军人拥有了一种对时代、国家、人民的文化命运感,才能直面战场的残酷与冰冷。

  委内瑞拉“猎人学校”的蛙人训练,要求参训队员在规定时间内,在限定海域设置爆炸装置,期间任何一名队员浮出水面,就意味着任务失败。

  当9 名中国队员刚刚潜到 20 米深度,教官突然发难,接连拔掉3 名队员的水下呼吸器,扔向海底。

  危急时刻,队长刘晓东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呼吸器塞进战友口中。大家你一口,我一口,9 名队员共用 6 个呼吸器,以高度的信任和密切的配合,终于躲过了“敌人”搜索,成功安装了水下爆炸装置。

  考验接踵而来:海中游泳 15000米、连续划舟 12 小时进行渗透行动……

  连续一昼夜的水中作业,胳膊、腋窝、膝盖都被潜水服磨破,近乎晕厥的队员们,又被教官要求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浸泡 3 小时,进行抗寒训练。

  一支外军代表队无法忍受,提出抗议。而刘晓东和战友们则在水中紧紧抱作一团,齐声唱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歌声并不嘹亮,却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在这些疑惑的目光里,中国队员一直坚持到了最后。担任裁判的美军海豹突击队军官,专门提出为中国军人申报“最佳集体斗志奖”。

  文化自信不是沉湎于以往的故事,而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出更大的自信。正如列宁所言:“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但它实质上是和旧东西根本不同,是更高级的东西。”传承红色基因、重塑战斗精神,不是“灰烬的守护”,而是“火焰的传递”。

  一次跳伞,武装侦察连连长吴志辉的伞绳和操纵带缠在了一起,带着他打着转,以每秒约50米的速度急坠。

  “倘若不是备份伞挂到了电线上,他这条命是捡不回来的……”然而谁都没想到,死里逃生后,吴志辉随即又登上飞机,继续训练。

  “当时并不是想做什么惊人之举。”说到这儿,吴志辉顿了顿,“在我们连队的荣誉室里,一直珍藏着11封血书,那是连队先辈在战场上请战时写下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道理谁都懂,为什么他们义无反顾?这11封血书是我们培育战斗精神的‘镜子’,出征前来读一读,有困惑来读一读,每一次都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吴志辉说:“当我再次跳出机舱,降落伞完全张开的那一刻,我感觉我又得到了重生。”

  赫尔曼·黑塞说,这世间有一种使我们一再惊奇而且使我们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遥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一个故乡,并对那些似乎极隐秘和最难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那就是,灵魂的故乡。

  这么一股斗志,这么一种与众不同的灵魂、风骨、血性和情怀,永远是人民军队战胜一切敌人的自信与能量。

  版式设计:梁 晨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