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次生的希望

发布时间:2018-12-05 16:04 | 来源:新华网 2018-11-14 16:05:10 | 查看:1135次

  新华社沈阳11月14日电(高爽)14日一早,49岁的赵玉玲接到血站通知又紧急踏上献血的路,这是她15年来第106次义务献血。

  2003年到2018年,整整15个年头,在沈阳市做保洁工作的赵玉玲默默义务献血百余次,如果不是今年6月她请假参加一次公益活动被意外“曝光”,赵玉玲所在的单位和身边的人对她长年献血还“蒙在鼓里”,更没人知道这个言语很少,工作认真的保洁员10年前就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一身橙色工作服,推着保洁车,额头上沁满汗珠。记者见到赵玉玲时,她刚刚结束街道12个社区的卫生巡查工作。作为沈阳市铁西区中环洁公司的一名保洁员,赵玉玲因为表现突出,被提升为保洁主管,“她还是像以前一样带着我们一起干”,身边的同事对赵玉玲充满了好感。

  谈起15年前第一次献血的经历,赵玉玲记忆犹新。2003年夏天,赵玉玲陪同丈夫去献血,丈夫因血压偏高无法采血,便试探性地问她愿不愿意尝试一下,当时还晕针的赵玉玲最终鼓起勇气抽血化验。“护士很惊讶地说我是AB型血,这种血型十分稀缺,用血缺口很大。”偶然的献血经历让赵玉玲意识到,自己身体中流淌的血液也许能给更多人带来生的希望。

  此后,赵玉玲加入了义务献血队伍。2005年,采血站工作人员告诉赵玉玲医院急需AB型血小板,问她愿不愿意捐献成分血,赵玉玲二话没说就赶了过去。相较于献全血,成分献血耗时长,绝大多数献血员会选择每次捐献1治疗量,即便这样也要耗时40到60分钟。而赵玉玲几乎每次都献2治疗量,滚针了就休息一会儿继续采血。

  2016年的一天,沈阳正下着大雨。医院打电话告诉赵玉玲,有一个3岁白血病患儿正在抢救,问她愿不愿意马上献血。当时赵玉玲是医院能联系到的最后一位献血员了。来不及多想,救人要紧,赵玉玲冒着大雨赶到医院。

  这早已不是赵玉玲第一次“随叫随到”,因为AB型血稀缺且很难预约,大多是当天采血、当天使用,所以15年间只要采血站打来电话,她几乎有求必应。

  在赵玉玲家的橱柜上,记者看到一些献血证,从2003年至今,每年都是厚厚的一打,随手拉开一个抽屉,就能翻出三四本不同时期的献血证。

  “去年我得了脂肪肝,医生让我好好调养。比起自己的身体,我更担心不能再献血了。”患病后赵玉玲坚持运动,3个月内减重近30斤,这对人到中年的她来说并非容易的事。“那之后我更关注身体状况,忌口、运动一项不落,现在又可以规律献血了。”说到这,不善言辞的赵玉玲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