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向草河全是爱(2图)

发布时间:2010-01-06 07:59 | 来源:宜春日报-宜春新闻网 2006-1-18 8:47:00 | 查看:2286次

  ——记全江西省“十大爱心人物”宜春市袁州区西村镇蚕塘村农民周会连

清清的河水懂她的心(中国好人网配图)

  在袁州区西村镇蚕塘村旁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叫草河。

  一位农家妇女在36年的时间里,靠省吃俭用,在草河上修筑了6座便民桥。

  她,就是全省“十大爱心人物、今年67岁的袁州区西村镇蚕塘村农民周会连。

工作虽苦,生活很甜(中国好人网配图)

  “为别人家,也为了自家”

  36年前,蚕塘村草河上只有一座用两根木头架起的简易桥,老人和孩子过河很不方便,掉入河中的事件时有发生,要是碰到涨大水,那木桥常常“随波逐流”。当时年仅31岁的周会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决定自己出资建一座坚固的石桥,为村民做点好事。当她把这一想法告诉在林场工作的丈夫时,立即遭到丈夫的反对。丈夫说:“公众的事,你一个妇道人家操哪门子心?”但是,周会连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晚上,她把两个上小学的女儿叫到自己和丈夫跟前,轻声细语地问:“你们上学过桥怕吗?”“好怕!”两个女儿不约而同地说。就是“好怕”两个字感动了周会连的丈夫。造桥需要资金,当时一个壮劳力一年才二三百元的收入,上哪找这笔庞大的建桥资金?周会连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并到处借钱,终于凑齐了几千元钱。一个多月后,一座漂亮而又坚固的石拱桥在草河上落成了。人们在感激她的同时问她,为什么要修这座桥?周会连只是笑了笑说:“为别人家,也为了自家。”就为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桥建好后,周会连花了8年的时间才还清因建桥欠下的债务。

  “做点积德行善的事情,图的不是个‘谢’字”

  岁月,就像草河的流水一样无声地流淌,一眨眼,20多个春秋就过去了。周会连由满头青丝的少妇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而她那颗积德行善的心始终没变,人们经常能看见她义务修桥补路的身影。

  1994年,周会连的丈夫去世,女儿也出嫁了,她孤身一人生活,靠养猪、养牛、种菜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艰辛。但她依然起早摸黑,艰苦劳作,节衣缩食,积攒每一分钱,先后又修建了3座石拱桥和一座红砖桥。蚕塘村旁有一条西村镇至竹亭乡的公路,下雨时,路面总会被汽车碾得大坑小坑,交通很不安全;汽车路过时,路旁的行人经常被溅得满身泥巴。于是,周会连就冒着雨,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挑着土箕一担一担地挑沙石去填平路面,几十年如一日。村里村外的人都称她为“编外养路工”,就连过往司机也经常会鸣笛向她致敬。1995年春天,洪水肆虐,河上的桥严重受损。面对这残缺的桥,周会连心疼得落泪了,擦干泪水回到家,她二话没说,把准备用来建房子的砖和木头运到河边,请人来修桥,没想到晚上木头被大水冲走了,她又把用来做门框的木头搬来,桥修好了,一直守在一旁的她才有了带泪的笑容。从桥上走过的行人朝她鞠躬致谢时,周会连仍是平平淡淡的一句话:“谢啥呢,人活在世界上,做点积德行善的事情,图的不是个‘谢’字啊。”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铿锵的誓言,有的只是一颗平平常常的心,一种朴朴素素的信念和追求。

  “年纪大了,该给后人留点什么……”

  周会连的女儿大了,自己又勤劳俭朴,本来她的生活应该过得还宽裕。然而,周会连却把所有的积蓄用来建桥修路。自己虽过着寒酸的生活,但周会连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草河的爱,对村民的爱。

  几年前,一场特大洪水淹没了周会连修的几座石桥,西村一中的3名学生一起掉进了浊浪翻滚的河水中。周会连心想,要是修一座洪水淹不了的钢筋水泥桥,孩子们就不会再掉进河里了。但修桥资金怎么办?年过六旬的周会连挑起箩筐、蛇皮袋,干起了走村串户卖小百货的活计。随着年龄的增长,周会连没肩力没脚劲挑担叫卖了,于是,她又背着编织袋,拿着铁夹子,房前屋后、走村串巷捡破烂卖钱。为了建造钢筋水泥桥,周会连生活节俭得近乎苛刻,衣服破得补丁叠补丁,她都舍不得扔掉,年久失修、透风漏雨的房子,也舍不得动用积蓄修一修……2004年,周会连请人运来石头、水泥、钢筋,请来泥工、小工,用了半个月时间建好了一座3米宽、5米多长的钢筋水泥平板桥。

  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周会连老人积德行善的义举,村里人提议以她的名字来命名这座桥。周会连老人摇头摆手拒绝了,她仍是平平淡淡地说:“别这样,我图的不是名声,我年纪大了,活一年,算一年,死后,该给后人留点什么吧……”

(任编辑: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