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超: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患儿

发布时间:2018-10-19 21:01 |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8-10-15 A07版 | 查看:1777次

  付超是西城公安分局二龙路派出所的一名民警。自2007年以来,付超每年坚持参加无偿献血,2008年在听说捐献造血干细胞(俗称骨髓移植)可以帮助患病的人重获新生,他毅然加入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

    2017年,经过了近十年的漫长等待,付超同志接到造血干细胞初配型成功的消息,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他的妻子、父母也全力支持他的决定,家人的鼓励更坚定了他要进行无偿捐赠的信念。为了确保造血干细胞的质量,付超同志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之余抓紧锻炼身体,确保身体指标保持最佳状态。付超提前几天就住进了捐献病房,按医嘱每天注射一针“动员剂”,将原本存在于骨髓腔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释放到外周血中,以便于通过手臂静脉采集血液。

    在经历了血液采集、高分化验、体检等环节的层层考核后,2018年8月20日上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采集室里,29岁的付超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无偿为一名4岁血液病患儿成功实现了捐献,为患儿送去了生命和健康的希望。采集之后付超脸上一直挂着微笑,他认为自己能成为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能帮助需要他帮助的人,自己也是幸运的。

    看着接受捐献的孩子写来的信,付超有些哽咽。他说:“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任何影响,而一旦移植成功,将彻底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现在我的孩子也即将出生了,等他长大了,我会把与善为邻的故事讲给他听,把奉献的薪火也传到他的手中。”

    文/本报记者 王薇

    其他上榜人物

    林桂英:丰台区太平桥街道太中里社区居民。受社区“巧娘手工编织作品展”启发,林桂英利用旧毛线、废布头等做出拖鞋、包包、儿童用品等各种美观实用的小物件。 2016年8月她牵头组织姐妹们成立了社区缝纫组,至今已为邻里改造衣裤上百件,缝制购物方便袋50余个,为孤寡老人缝制坐垫40个,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环保巧娘”。

    王猛: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总裁、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决定在京成立特种机器人事业部,王猛放弃铁饭碗投入其间,仅一年多就完成了智能光伏运维系统、安防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等涵盖陆海空服务特种领域的5大类10余项产品的研发生产。在此期间他获得国家专利9项,公司发展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标杆企业。

    陈超:大兴区三羊东里居委会社区工作者。2008年入职后陈超见居民孙秀琴屡遭精神病儿子暴力心疼不已,劝老人送儿住院自己来照料她。此后10年他带老人参加合唱队踏青游玩,还不顾他人误解帮170斤体重需爬6层楼的老人换了一套新电梯房。换房周转期他让老人在自家居住了两年,并执意谢绝了老人的赠房意愿。

    张利铭:石景山区鲁谷社区重兴园社区居民。肢体重残但爱心满满的张利铭自2007年开始在以智障患者为主的职康站工作,她以生活劳动技能培训为切入点,以练代赛激发兴趣,学员乐此不疲。每周五她还在社区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青少年服务,义务教学珠艺编织,写口诀做图标手把手教,让社区生活充满色彩。

    王志林:平谷区北环东路居民。2017年6月26日清晨,王志林发现邻家4岁女孩在阳台外半悬空,他安抚孩子别动随即跑去敲门但家中无人,女孩母亲跑回来哭喊着上楼但门已反锁。急中生智的他从3层楼道窗户探出去看到有装空调的小平台,便冒险跳到平台又攀爬到护栏上,发现厨房窗户可开便翻进去,小女孩终于获救。

    文/本报记者 王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