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16 15:56 | 来源:人民日报 2018年10月11日 19 版 | 查看:818次
肖 严
在剧院里欣赏交响乐时必须保持安静,这是世界通行的规则,中国乐迷对此也并不陌生。但是近日在国家大剧院的一场交响音乐会上,听众们随着乐声吟唱,却并未引来诟病,反而为之感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7月18日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奏返场曲《我的祖国》,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全场听众立刻受到感染,情不自禁地伴着乐声大合唱。英国艺术家们对此虽然感到惊讶却报以理解的微笑——是的,谁没有祖国,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呢?当一首歌曲引发万众合唱,它所蕴含的力量必定是磅礴而深厚的。
在所有歌唱祖国的歌曲中,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的这首《我的祖国》脍炙人口,其歌词之隽永、旋律之优美、意境之高超、情感之真挚,都是同类作品难以比肩的,也因此,尽管歌曲诞生的那个年代早已远去,但这首歌依然传唱不衰,成为最受群众喜爱的歌曲之一。
歌唱祖国是个异常宏大的主题,但乔羽的词却从小处写起,贴近群众最亲切最质朴的情感。乔羽曾回忆,歌词写好后,导演找他,问是否能把“一条大河波浪宽”,改成“万里长江波浪宽”。乔羽说,不能改。他说:“这首歌是写家乡、写祖国的,人们都会怀念故乡的小河,哪怕他家门前流过的是一条小水沟,但在他的眼里却永远是一条大河。这样,‘我家就在岸上住’才使人感到亲切。如果开头用‘万里长江’,就会失去很多人。在长江边上住的能有多少人?毕竟是少数啊。”
乔羽先生的这段话看似平凡无奇,其实蕴藏着深刻的创作真谛——艺术以动人为高,而空话、大话、套话、假话是不可能打动人的。今天我们不少主旋律作品,什么都好,主题端正、导向正确、制作用心,但就是传唱不开,为什么?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缺少打动人心的品质。歌词看似写得很有气魄,但究其实质又太虚;语言看似非常华丽,但情感却不够真挚。而《我的祖国》,语言的朴素与情感的朴素相统一,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在平淡从容之中撼动人心,如石入潭中,涟漪一圈圈放大,情难自已。
一个作家对人民对国家对家乡对家人是不是有真感情,往往决定了作品的境界。人们能够感受到《我的祖国》中的感情是真实而真挚的,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灵体验,这是这首歌能代代相传的根本原因。感情这东西是做不了伪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真就是真,假就是假,玩不得半点花活儿。今天的很多作品也许技巧很好,但离群众的生活太远,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有些艺术家的作品玄而又玄,仿佛非常高级,但就是乏人问津,曲高和寡,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说时间是作品的试金石,那么人民就是作品的评判者,不论创作者如何判断,也不论批评家如何评价,一部作品的命运最终是由人民决定的。人民喜爱的、认同的作品,就会传播开来,不胫而走;反之,则被淘汰而消逝于历史长河。文艺家应该认识到,背对着人民的人,人民也必以背相对;只有与人民同行同心,才是艺术创作的正途。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