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组图)

发布时间:2018-10-12 11:06 | 来源:今日头条 2018-09-17 07:38:48 | 查看:6660次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想看大案系列全集的朋友,请订阅微信公众号

照例声明:本文是萨沙创作的小说,声明完毕

(你不知道的大案第95讲)

再多申明一点:这篇文章相当血腥恐怖,心理素质不好的千万不要看,别留下什么心理阴影。

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要看,切记!!!

这是海外凶案的最后一期的。

今天萨沙要写的凶手,是1个才高八斗、堪称天才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他可以说是,中国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精英。就这样一个人,突然枪杀了6个大学博士,然后开枪自杀。不错,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卢刚。听萨沙说一说吧。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卢刚的名气极大,只要留学北美的学生,谁没听过他的大名?

去年有个傻鸟,在个人推特留言“如果学校再不让我通过考试,我就让他们体验卢刚事件的恐怖”。不到2天,这鸟人被警方逮捕,搜缴了枪支,被学校开除加驱逐出境。

为什么这么夸张?

卢刚事件本身就很夸张。

我们回到事发当天。

1991年11月1日,美国爱荷华大学,校园里很安静。

爱荷华大学,是美国最顶尖的公立常青藤大学之一,也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大学建立于1847年,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爱荷华大学在多个研究领域,处于美国学术界的领先位置。其中之一,就是物理系。

同其他大学有所不同,爱荷华大学很强调引进人才的重要性。在就读该大学的学生中,有大约百分之十是外籍学生。其中,又以中国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最多。

卢刚就是中国留学生的一份子。

几个月前的5月,卢刚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爱荷华大学的博士学位,目前正在找工作。

当天下午3点30分,高瘦的卢刚,准确说卢刚博士提着1个包,走入了熟悉的物理系大楼3楼307室。

这里正在展开一场研讨会,参加的人包括卢刚的前导师戈尔兹教授、前同学(同样来自大陆的)山林华博士。

除了他们2人以外,还有史密斯副教授、韩森老师,以及李新等七八名学生。

当卢刚推门进入307教室的时候,大家只是看了他一眼,又继续讨论。

在美国的大学,课程都是开放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帮听。更别说卢刚本来就是熟人,还是戈尔兹教授的前学生。

卢刚坐下后并没有说话,脸色阴暗,似乎在凝听。

卢刚经常做一些怪异的事情,却从没有什么暴力行为,大家也没有当回事。

大概几分钟,让所有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卢刚突然站起,从口袋里面掏出1支9毫米口径,巴西仿造的史密斯.维森转轮手枪。

这把手枪是卢刚花费200美元刚购买的,可以装5发子弹,威力很强。

在今天之前,卢刚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射击训练。

根据靶场的记录,卢刚枪法不错,基本达到十发九中。

卢刚掏出手枪后,毫无犹豫,先对准他的前导师戈尔兹教授的头部,开了一枪,呯!

两人相距不过三四米。

这一枪准确的射中47岁的戈尔兹教授。

一团血雾,瞬间从戈尔兹脑袋上喷出来,

几秒钟以后,卢刚又对准戈尔兹教授的后脑补了1枪,呯!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随后,卢刚将枪口对准史密斯副教授,他曾经的第二导师。

呯,子弹射穿胸部,史密斯仰天跌倒。

枪击了2名教授以后,卢刚又对准前同学山林华开枪。

27岁的山林华博士,目瞪口呆的看着卢刚,几乎一动不动的挨了2枪,头部被射穿。

在卢刚开枪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没有人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有人认为今天是万圣节,卢刚是拿着玩具手枪来恶作剧。

直到山林华的鲜血,喷射到傍边李新的脸上,他们才知道这是真的是在杀人。

同样来自大陆的学生李新,受不了巨大刺激,当场昏厥过去。

其他几个人,惊慌的四散躲避。

有1个大陆留学生很机灵,他飞奔出教室以后,立即打电话报警。

接到报警电话以后,爱荷华警方惊呆了。

爱荷华是个仅有三四万人口的小城市,而仅仅大学就有2万多人。小城百分之九十五都是白人,社会治安良好,多次被评选为美国最宜人居住的地方。

接警后,警车立即高速赶往现场。

在这期间,卢刚并没有停止杀人。

在307教室打倒3人后,卢刚迅速下到2楼,冲入物理系主任办公室。

此时,听到枪声的系主任尼克森,正出门查看,被卢刚一枪射中面部。

杀死44岁的尼克森以后,卢刚又不慌不忙的走回307教室。

此时,戈尔兹和山林华已经死亡。

史密斯教授受重伤但还没断气:我喘不上气!快救我!

老师韩森和2个学生,正在全力抢救史密斯教授。

见到卢刚再次用枪瞄准史密斯,2个学生吓得向后躲避。

韩森老师出于义愤,高声喝道:请你住手!!!

卢刚就像没有听到一样,呯的一枪射中史密斯教授的头部,将他彻底打死。

随后,卢刚又对戈尔兹和山林华的尸体,连射数枪,保证彻底将他们打死。

此时的教学楼开始骚动,卢刚知道很多人听到了枪声。

怕自己的目标借机逃走,卢刚不再不慌不忙。

他飞奔到附近的生物系大楼,冲入每间办公室寻找。

期间,他还闯入了女厕,似乎是在寻找1个女人。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然而,卢刚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懊恼的继续跑向行政大楼,去杀下一个目标。

至今,我们也不知道枪口逃生的女人,究竟是谁!

卢刚将手枪填满子弹后,冲入了校长办公室,找到了副校长克莱丽女教授。

女教授已经年过半百,行动有些缓慢。

她刚刚开口询问卢刚有什么事,就被一枪击中头部。

傍边的副校长女秘书,只有25岁的菲律宾裔女学生西欧森惊恐万分,大声喊叫救命。

卢刚将枪口对准西欧森,一枪射穿了她的脖子。

此时,也许卢刚还准备杀别人,但他显然已经听到了校园中的警笛声。

不错,全副武装的警察已经快要赶到了。

卢刚用手枪对准了自己的脑袋,缓缓的扣动了扳机,成为枪杀案的最后1个受害者。

从卢刚枪杀戈尔兹教授开始到饮弹自杀,前后不过12分钟。

期间,卢刚打死6人重伤1人(女秘书西欧森被射断脊椎,导致全身瘫痪)。

这起顶尖学府的枪击案,迅速震惊了全美。

客观来说,在90年代的美国,枪击案并不稀奇。

在卢刚案件之前不到半个月,刚有1个家伙报复前雇主,用枪扫射快餐店,导致多人伤亡。

然而,在顶尖大学发生如此恶性的枪击案,还是极其罕见的。

而外国留学生下手又如此恶劣的枪击案,更是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卢刚为什么要杀人?他和这6人有着什么刻骨仇恨?

事实让所有人无语。

站在傍观者的角度,所谓的矛盾,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小事不要说杀人,甚至连打架都犯不上。

让我们回到卢刚的学生时代。

卢刚自杀的时候,不过28岁。

他出生于1963年的北京,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

卢刚家有3个孩子,上面有2个姐姐,他是小儿子。

中国人都明白,在这样的家庭中,卢刚会受到什么样的优待。

事实也是如此,在卢刚没有体现出自己才华的时候,全家也把卢刚当做独苗,呵护备至。

从小学开始,卢刚就体现了自己的高人一头的智力和学习能力。

每次考试,卢刚都是全班第一甚至全校第一。

进入北京最好的中学后,卢刚也是出类拔萃,始终处于全校的前3名。

老师们都认为,卢刚的学习能力极强,领悟能力也超过普通人。

成绩特别优秀,又在各种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卢刚自然成为学校的骄傲。

经历过当年的人都知道,那个年代高考刚刚恢复不久,又没有什么私营经济。

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几乎只有高考这一个办法。

学校的一切,都是应试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分数。

高考并不考学生的人品和其他能力,就看试卷的分数。

以这个作为唯一的目标,卢刚自然如鱼得水。

这样的孩子,全国也是很少见的,堪称宝贝。

于是,学校、老师包括家长,都将卢刚当做明星一样。

学校尽一切力量,保证卢刚的学习条件。

后来我们知道,学校不但专门组织最好的老师,单独给卢刚辅导。当卢刚的孤僻、傲慢的个性,和一些同学发生冲突时,老师也主动出面拉偏架,保护他。

在无数学校大会上,卢刚被当做榜样宣扬。无数学生对卢刚崇拜备至,就像今天的追星。

相反,只有卢刚同班同学,对他颇有意见。

这并非嫉妒,而是卢刚确实有很多问题。

就像上面说的那样,很多人认为卢刚是标准的自恋性格。

他的性格傲慢自大、唯我独尊,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能够进入这种中学的学生,也是很优秀的。

卢刚对他们不屑一顾!

多年后,有个同学回忆卢刚:卢刚这人是什么性格呢?大概就是这样。比如他说太阳是方的,我们都必须同意是方的。如果我们说不是,他就会不停地抓住你辩论,用尽所有方法,直到把你说败为止。当然,第二天他又可以说太阳是圆的,然后用同一套方法再让你承认。他的辩论不是单纯的说理,还有很多嘲笑、讽刺甚至人身攻击,很多是强词夺理。他很擅长发现别人的弱点甚至缺陷,以此反复攻击、嘲弄。这让任何人无法忍受。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意和他说话。

有意思的是,有的同学认为,卢刚的人品有很大问题。

有个同学回忆:我们上中学时候,是七十年代末。当时的中国非常保守,特别重视男女关系。即便未婚男女朋友夜晚去公园约会,都可以被逮捕。就我所知,卢刚就和班上1个女孩,堂而皇之的谈恋爱。如果换成是别的同学,早就被严厉批评、通知家长甚至开除了。卢刚是我们中学的宠儿,老师和校长都当做看不见,由他们出双入对,卿卿我我。那个女孩承受的压力更大,但她似乎认为这是真爱。我们都知道,卢刚这种人只是玩玩而已。果然,刚考上大学,卢刚就将这个女孩甩掉了,借口是两人不在一所学校。其实,他们两人都是在北京上学,维持关系根本没有困难。说白了,就是卢刚感觉腻了,将她抛弃了。要知道,在当年1个女孩早恋又被抛弃(且不谈有没有失贞),是相当大的丑闻了,对学习、工作甚至未来婚恋都有影响。我们都认为,卢刚这人过于自私自利且翻脸不认人。哪怕对于自己的恋人,他也是如此。

通过卢刚的遗书,我们知道卢刚的风流史还有很多。

在大学时候,他就曾经带女孩去家中老房子过夜,发生过关系。

卢刚大学时代,也不过是八十年代初期,也是非常保守的。那时候,婚前性行为叫做流氓罪,一旦被发现是要倒大霉甚至要坐牢的。

而卢刚去了美国以后,显然又甩掉了那个大学的女友。

这个女友失贞以后,在八十年代想要再嫁人,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是拔弟弟无情的人,也可以成为流氓。

放在今天,这似乎没什么特别。但联系当时的年代,这属于标准离经叛道加不负责任的行为,还非常大胆。

似乎是个有才无德的典型,然而卢刚仍然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混的有声有色。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18岁,考入北大物理系以后,卢刚混的更好。

1985年,22岁卢刚迈出了更高的一步,就是出国留学。

通过李政道主持的中美物理学交流计划(CUSPEA)考试,卢刚得以交换学生身份,公费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当时他才22岁。

参加考试的人不少,卢刚却顺利通过。这说明,他在北大物理系,也是成绩最好的一批人。

卢刚学的是天文物理,得以来到这方面顶尖的爱荷华大学。

卢刚的导师,就是第一个被枪杀的戈尔兹教授。

戈尔兹教授不是纯正的美国人。他在20年前,刚刚从南非移民到美国。

40岁出头的戈尔兹教授是德国后裔,有着德国人特有的冷静、理智、严谨、不苟言笑的特点。

几乎所有人都没见戈尔兹教授笑过,他对于学术特别认真,到达痴迷的地步。

戈尔兹教授在美国的20年内,已经发表过高达150多篇天文物理方面的研究论文。他主持世界一流水平的专业杂志《地球物理学研究》(JGR)。最近1年里,仅他个人从美国太空总署获得的研究经费,就高达五十多万美元。

卢刚成为戈尔兹的学生的第1年,后者对他还是很满意的。

同在北大一样,卢刚仍然保持着优秀的成绩。

他选修的课程,每门都是A。入学时候参加的留学生博士考试,卢刚成绩非常优秀,至今没有别人打破。

然而,戈尔兹教授却逐步对卢刚有所不满。

这很容易理解。

美国的大学和中国有一定不同,他们强调一个优秀的学者,首先必须有不低于常人的基本素质。

对于美国人来说,智商只是一方面,而情商也许更为重要。

而在戈尔兹教授和其他人看来,卢刚显然是个情商低甚至做人都有着问题的人。

两人的隔阂,最初来自于一次进修。

1986年,出于对卢刚的信任和喜爱,戈尔兹教授将去欧洲进修的机会给了他。这是破例的行为,原则上留学生是没有这种机会的。

卢刚在欧洲逗留了2个月,使用的都是学校的经费。

没多久,戈尔兹教授得知,进修上课只有1个月时间,随后1个月都被卢刚用于游山玩水了。

诚然,年轻人好玩,这也可以理解。

不过,拿着学校提供的经费,擅自延长这么久的时间,就是不讲诚信了。

自然,卢刚并没有花多少钱,基本属于今天的穷游。

对于严谨的德国后裔戈尔兹教授来说,这种行为是不能接受的。

出于保护学生的心理,戈尔兹教授并没有公开这件事,只是私下说了卢刚几句。

卢刚并不服气,立即硬顶了几句。

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当然,矛盾并不仅仅是一次旅游,还有学术方面。

卢刚自大的个性,让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对于恩师戈尔兹,卢刚也认为他没有什么了不起。

多年后,卢刚在一次推算中,认为戈尔兹发生了错误。在发生学术争论时,卢刚又拿出在国内的那套,试图用强辩的手段压倒戈尔兹。

然而,戈尔兹的学术才能终究不是几个高中生,可以相比的。

最终就是,卢刚的说法往往被戈尔兹辩驳的一塌糊涂,卢刚却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双方各执己见。

自然,学术上的争论是好事。然而,立足于研究问题还是试图压倒别人唯我独尊,这还是可以轻松看出来的。

由此,戈尔兹教授逐步形成了一种观点:卢刚似乎不是真正能够研究学问的人。

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卢刚不愿意选择导师戈尔兹现有的项目,而选择了1个相当冷门的课题:电浆。

戈尔兹认为卢刚选择的领域中,纯理论的抽象性大,要求进行大量繁复的数学运算,既令人头疼,又不易出具体成果,不是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

面对戈尔兹的劝告,卢刚并不在意,前者也就听之任之了。

戈尔兹对这个领域不太擅长,对卢刚的指导就有限了。

大体上,卢刚是独自研究。

而大家都知道,对于博士来说,他们另一个身份是导师的助手,必须参加很多研究工作。

而导师每年都要想方设法从科研机构获取经费,然后完成许诺的研究。

研究不能及时完成,以后想要再获得经费也就困难了。

原则上,博士生的1项工作是为导师服务,完成部分的研究。

作为回报,卢刚他们会得到研究助理(RA)的薪水,不需要像很多学生一样跑到校外打工还要受气。

导师成为博士生口中戏称的“老板”。

卢刚选择和导师完全不同的研究项目,意味着他对导师研究领域的投入,自然不可能很多了。

以上的种种,都是双方小的摩擦,更谈不上是冲突。

这一切,又随着一些事情出现变化。

卢刚来校1年后,出生浙江农村的山林华,带着妻子来到爱荷华大学,研读博士学位。

山林华也是和卢刚类似的天才学生,从小就读于大学少年班,后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成绩极为优秀。

山林华来了以后,就考试和学术上都丝毫不比卢刚差,卢刚终于遇到了强悍的对手。

更重要的是,两个人的个性几乎完全相反。

山林华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朴质、热心和天生的善良。

他对朋友、同学都非常好,以帮助别人为常事。

大家都说:小山(山林华的爱称)是个好人。当时不少留学生都有车,但小山经常赶赴几十公里外接送新生。一些同学要买菜(小城的菜场就那几个),小山明明已经买过了,也会乐于带你去。大家有些小麻烦找小山,他总是乐于解决。

山林华的妻子回忆:我不知道卢刚和他有什么矛盾。之前没多久,卢刚试图改换研究方向,去找他帮忙。我丈夫给他讲了几个小时,还将之前所有的笔记和资料都借给他阅读。

山林华还热衷于各种体育、打牌、下棋。

他的朋友很多,还经常组织各种留学生活动。爱荷华是个小城,留学生通常没有什么娱乐。

他的好友、物理系冯炜同学说:“我们每次去他家就做饭吃、看电视、打扑克、玩拱猪比赛。他家成了大伙儿的‘小据点’。”

山林华很快成为留学生中的核心人物,这就远非卢刚可以相比的了。

89年,人缘广泛的山林华当选为大学中国同学联谊会主席,成为无数活动的组织者。

说起来,山林华的出身远远不如卢刚。

卢刚是普通工人家庭孩子,毕竟来自北京这种大城市。在他成长的60年代和70年代,北京的待遇是全国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北京人,也是一个相当光辉的身份。

而山林华家是浙江农村,家境贫穷,生活艰难,父母都是没有文化的农民。

山林华在大学假期,甚至赴美的前几天,还在家里帮助耕种。

也许从很差的环境来到美国,山林华并不在意这里所谓的困难,甚至认为这些都是一种生活体验。

后来我们知道,山林华为了替父亲治病筹钱,每天只吃牛奶面包(这些在美国最便宜),将生活费省下一点点寄回去。

换成别人,会觉得这种生活难以接受,他却淡然处之,始终笑口常开。

他乐观的对待一切,也从不忌讳自己农民的出身。

这种心态,对学术研究和人际交往,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相反,卢刚自私到偏执的个性,却越来越明显。

一次,物理系的9名中国留学生,一同驾车去郊外野游。

返回以后,大家根据美国习惯,以AA制算账。

9个人都是每天都见面的同学,都很熟悉,算账也很简单。

大家将派人专门购买的一些食物以及来回的汽油费列出,直接处以9,每人分摊了22美元。

另外8人都表示没有意见,卢刚却表示反对。

卢刚提出,他自己带了一包薯片和几瓶饮料,一共价值4.5美元,应该一起算,大家分摊。

另外8个人,对于卢刚的提议啼笑皆非。

区区4.5美元,9个平摊就是0.5美元,有必要吗?

其他人也各自带了一些食物,供大家一起食用,却都没算进去。

况且,卢刚的那包薯片,是他已经吃过的。

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却也不愿意为小事伤了和气,最终就按照卢刚所说的去做了。

第二次聚会时,有人觉得不爽,提出卢刚以后不要自己带东西了。

卢刚不服,和这个人辩论起来,最终聚会不欢而散。

此事后,即便物理系的另外8人,逐步不和卢刚来往,认为他行事怪异,过于自私。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的活动组织者还是愤愤不平:你说,做人能这么做吗?小气也不能小气成这样。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关键他又不是没钱,他是全额奖学金的。你可以说这人脑子有毛病,就为了这几个子儿,伤了哥儿们的感情!

类似的事情还有一箩筐。

一些事情,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卢刚同其他学生合住一个宿舍,他住在客厅,放着一个冰箱。

宿舍里面没有空调,大家都靠电扇解暑。

而卢刚觉得热了,就毫不犹豫的整晚打开冰箱的门,让自己凉快。

这样一来,第二天冰箱里面的食物就变质了。然而,卢刚几乎不在冰箱里面放食物,变质食物都是室友的。

这种事情出现过很多次,室友也是忍无可忍。

曾经和卢刚同住一屋的赤旭明博士回忆:1987年夏天,我与卢刚、山林华合租一个一房一厅。我与小山住卧房,卢刚住客厅。卢刚从不打扫屋子,喝牛奶从不用杯子,打开盖对着嘴咕噜咕噜喝完就随手扔在地上。我比卢大10岁,以长辈的口气告诫他“大家是合租,要考虑别人”。结果卢刚“目露凶光”,表现得非常凶恶。我觉得卢刚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视甚高,常以“物理尖子”自居。说话喜欢揭别人短处,以嘲弄别人为快乐,时常“出口伤人”。

卢刚很快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仅有1个学弟对他很崇拜,两人还有来往。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有意思的是,如此在乎自己金钱的卢刚,却在有些地方舍得花钱。

卢刚的舍友后来回忆:他很好色,从来到爱荷华就开始追女人。

舍友说的没错,卢刚的遗书也承认这点。

卢刚将自己打扮的很美国化去泡酒吧,请女孩喝酒。

卢刚每周都至少去酒吧二到三次,这时候他又不怕花钱了。

在爱荷华这种地方,学生很多,也比较开放,卢刚自己说追到过不少女人,包括已婚妇女甚至娼妓。

卢刚的学弟回忆,卢刚曾经在他面前吹嘘体验过不同美国妞,还鼓动学弟一起去玩:你这个土包子,跟我去就行,不要你开口。

但是,卢刚自己也说,他只是玩玩而已,没有一段所谓的感情是长的。

而此时,卢刚也有了一些麻烦。

这些麻烦,让他动了杀心。

首先,导师戈尔兹教授,开始明显更重视山林华。

在戈尔兹看来,山林华有着和卢刚一样的学术能力,更有一个开朗、坚韧的性格,这才是符合美国学者标准的形象。

山林华很谦虚,他不像卢刚那么狂妄,唯我独尊。

山林华认为自己知道的还很少,在选择研究方向上,选择了和戈尔兹比较接近的课题。

戈尔兹本人对山林华的课题也很有兴趣,很多时候两人是一同研究的。

这样一来,他们交流就比较多,曾经有三四篇论文是联合署名,发表在天文物理界最权威的刊物上,被学术界肯定。

自然,戈尔兹和山林华的交往,完全都是研究方面。

很多人回忆,除了研究以外,不苟言笑的戈尔兹几乎不和山林华闲聊。

相反,卢刚的论文,也就是研究电浆,则是相当冷门的课题。

甚至卢刚自己,对它也不屑一顾,认为:一切都是推测的。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于是,关于论文方面,卢刚就遇到了麻烦。

众所周知,美国的博士论文是很难通过的,很多人很多年不能毕业,放弃学业的也不在少数。

卢刚对此心知肚明,却认为自己是精英,论文绝对没有问题。

第一次论文答辩会上,卢刚得到了迎头一击。

除了曾经教过卢刚的3个教授,卢刚还邀请了自己的导师戈尔兹和第二导师史密斯副教授。

主考委员之一的系主任尼克森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卢刚仅用一种方法计算精度,不够精确,希望能够用另一种方法再做一遍。

自然,所谓的再做一遍,也就是意味着这次论文答辩不通过,论文至少要延迟半年以上。

卢刚大吃一惊,对此极为恼怒,认为尼克森是故意整他,对他开始恨之入骨。

然而,卢刚同尼克森并没有什么矛盾和冲突,毕竟一个是学生一个是系主任,双方接触很少。

而尼克森因此被杀,也是很冤枉的。

尼克森遇害后,他的学生王金根认为:卢刚认为尼克森故意刁难他,这是不存在的!我是尼克森的学生,这就是他一贯的学术方式,对任何人都要求很高。对我们,他也是一样这么要求。

于是,卢刚的论文由此不通过。

这意味着,有史以来,卢刚第一次遭遇了失败。

自然,就像上面说的那样,论文不通过并不稀奇(萨沙偷偷的说,我的论文也曾经不通过),很多人都遇到过,无非是完善以后第二次评审而已。

自负的卢刚,却不能忍受。

他固执的认为论文没有问题,都是被人陷害刁难。

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些事情,在卢刚看来是关联的。

就在卢刚修改论文期间,比他迟来1年的山林华的论文却顺利通过,这让山林华比卢刚早半年毕业。

系里所有教授,一致认为山林华的论文很精彩。

戈尔兹、史密斯和尼克森还将山林华的论文推荐为全校最佳论文,获得了2500美元的奖金。

2500美元不算多,却是比较大的荣誉。

卢刚极为恼怒,认为他的论文还没有修改完毕,这边就将山林华的论文推荐出去,是私下操作,以权谋私。

同时,卢刚涌起一股对山林华强烈的嫉妒心理。

而卢刚修改后的论文,在5月也顺利通过,他由此获得了爱荷华大学天文物理的博士学位。

可以说,卢刚在大学的学习也算是相当成功的,只是有些挫折而已。

挫折谁没有经历过,有谁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呢。

就连动画《灌篮高手》中,全国卫冕冠军山王工业,被无名的湘北击败。山王工业的教练也是这么说:没关系,今天的失败就是明天辉煌的起点。

而从没有失败经历的卢刚,却非常不满。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有意思的是,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卢刚并没有去闹。也许这是他的聪明之处,怕闹事会影响学位的获取。

然而,从5月获得学位以后,爱荷华大学已经和他没有太大关系。

此时的卢刚,仍然纠缠着所谓的不公平。

他先去质问戈尔兹教授和尼克森系主任,询问为什么论文不被推荐。

后者回答,卢刚的论文学术上没有达到推荐的标准,而且负责论文推荐的直接责任人并不是他们,而是史密斯副教授。

卢刚又去找史密斯副教授质问。

史密斯本来和卢刚关系尚可,双方没有什么矛盾。这次,史密斯也是据理力争,认为山林华的论文更好。

两人各执一词,最终不欢而散,谁也没有说服谁。

史密斯副教授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仅仅半个小时的争论,为自己引来了杀身大祸。

卢刚不服,又向研究生院投诉。

6月,也就是1个月后,研究生院反馈投诉结果,没有发现暗箱操作,评选也符合大学的要求。

卢刚不死心,继续向更高一级的副校长克莱丽博士投诉。

克莱丽博士已经五十多岁,是个温和的老太太,还出生在中国的上海。

她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有着特别的爱护。每当节假日,她总是邀请中国留学生去做客。

这个学术上严谨的老人,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很多中国留学生成为她的宠儿。

经过询问调查,克莱丽博士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在1个月后,她告诉卢刚“此事并没有什么不妥”“我会再和他们通电话”。

在克莱丽女士看来,很平常的解决方法,却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克莱丽他们不知道的是,卢刚不仅仅继续向校长控诉,又后写了匿名信,向爱荷华本地的大报《得梅因纪事报》揭露大学黑幕。

在言论自由开放的美国,如果卢刚是实名举报,他的信件基本肯定会被报纸刊登。

社会舆论就会介入这件事,给予卢刚所谓更多的公平。

然而,卢刚却是匿名。匿名虽然保存了卢刚自己,报纸就有很多顾虑。在美国,言论自由也是有底线的,就是不得随意捏造事实诽谤别人。

诚然,基于事实上的分析,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但伪造事实,在美国属于诽谤罪,会让报纸惹上麻烦。

如果卢刚署名揭发,报纸可以将相关责任转由卢刚负责。卢刚聪明的不愿意站出来,报纸也没有必要惹上无妄之灾。

后来我们发现,报纸的记者应该是去大学调查了一些情况,发现匿名信讲述的很可能不是事实,也就没有敢于刊登。

卢刚等了1个月,发现报纸没有登出,认为这条路也不行了。

而至于投诉到校长那里的东西,也没有回应。

戈尔兹教授却因此受到一些影响,比如关于教授的评选,他也有些恼怒。

根据卢刚自己说,戈尔兹直接找到他,让他“要考虑这样胡闹的后果”!

卢刚认为这是威胁,更下定了报复的决心。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戈尔兹、史密斯、尼克森、克莱丽因为所谓的合伙“整”卢刚被杀?山林华则是比卢刚出色被杀?

就这么简单?

当然不是,还有所谓推荐信。

5月毕业以后,卢刚知道自己不可能留校继续成为博士后,他的论文不如山林华出色。

而此时的山林华,已经成为该校博士后,年薪3万美元。

对此卢刚非常不满甚至嫉妒,却毫无办法。

当时,他正在四处投诉导师戈尔兹,闹得起飞狗跳。

而5月博士毕业以后,就要面临着找工作,卢刚需要有人写推荐信。

卢刚认为,戈尔兹不可能帮他,就找到了系主任尼克森教授。

尼克森教授是个很有趣的人,他年轻时候曾经是半个嬉皮士,到老仍然有些放浪形骸的感觉。

相比死板的戈尔兹,柯尼森谈吐和行为都颇有意思,甚至会说“狗娘养”“狗屎”这类的粗话,这在教授里面是很少见的。

所有人公认,尼克森是个好人。

华人清洁工陈彼得谈起对尼克森:在他简洁的办公室的墙上,挂有一面三角旗,上面用中文写着“中国”二字;他下班后总是把拉圾桶放在门外,以便于清洁工打扫;他是那样平易近人,每次见了清洁工都热情打招呼,没有半点架子。“没想到他就是系主任!”

有意思的是,卢刚却对尼克森长期看不上眼,认为此人学术能力差,编写过的一本书是不知所云的垃圾。

事件后,很多人认为,这又是卢刚狂妄的一面。事实上,尼克森这本书水平相当高,长期被学术界作为专业的辅导书。

卢刚和尼克森关系并不好,后者还曾经在论文答辩“为难”过他。

到了这个地步,卢刚也只能找到尼克森帮忙写推荐信。

听到卢刚的要求,尼克森有些吃惊:怎么你的导师戈尔兹教授,没有帮你写吗?

卢刚支支吾吾的掩饰过去,最后尼克森同意写信。

几天后,戈尔兹教授却主动找到卢刚:你需要推荐信,为什么不来找我,而去找尼克森教授?我会为你写信的,以后你不要找他。

显然,尼克森教授,询问戈尔兹教授关于推荐信的事情。

这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卢刚却认为尼克森教授表面答应背后玩阴的,对他更加仇恨起来。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而卢刚的就业,也非常的不顺利。

当时是美国的90年代,经济开始衰退,各大企业包括大学都在削减规模。

而卢刚的身份,又让他找工作困难的多。

他研究的是天文物理,论文又是电浆这类冷门。在社会上,企业几乎不需要这样的人才,卢刚自己也明白的。

在美国,大学里面有很多冷门的学科,比如哲学、历史、宗教等等。

研究他们可能会有一定学术成绩,但不代表你能够顺利就业。美国是个商业社会,一切取决于社会是否需要这样的人才。

美国是没有中国这种包分配的体制。

在卢刚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时候,不但导师戈尔兹甚至同学山林华,都劝他考虑换个方向,不然就业会困难。

卢刚也曾经思考过,还向山林华请教,最终却没有改变。

一种说法是,卢刚认为这一领域全球研究学者不过300人,比较容易出人头地,也就是押偏门。

企业不行,那么国家研究单位或者高校怎么样呢?

遗憾的是,90年代的中美关系刚刚破裂。作为共产党中国的留学生,卢刚是不可能进入政府和国防相关的科技单位的,比如美国太空总署、国家实验室、贝尔实验室这种地方(防止可能存在的间谍),就业的空间瞬间少了一大半。

去高校?几乎全美的高校都在缩编,很多教授因此失去了工作,更别说卢刚他们这种新人。

大家都知道的黄仁宇,因研究中国史这种冷门,被三流的纽约大学分校辞退了(学校经济困难,把东亚史项目全部砍掉)。

卢刚本来是想留在爱荷华大学,可惜唯一的名额给了山林华。

随后,卢刚又想进入其他大学,去应聘了几个,结果都不好。

这才是卢刚最大的挫折。

他终于要从象牙塔的学校,进入残酷的社会。

事实证明,象牙塔中的骄子,在社会上未必也是一样。

这是卢刚之前28年所没有想到的。

他突然发现,自己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之前28年的荣耀瞬间消失了。

更夸张的是,同一年的物理系同学,混得似乎都不错。

这些同学最后1人,宋彬,也在几个月前离开了爱荷华,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博士后。

其余的同学也都找到了工作。

留在爱荷华的,只有已经成为博士后的山林华和没有工作的卢刚了。

现在的卢刚,似乎成为所有人中最差的一个。

甚至,他连合法居留美国也成为问题。

根据学生签证,卢刚如果不能就业,他的签证就要到期,要回到中国去。

好在,在毕业后,爱荷华大学又热心的帮助他延长了签证时间,可以合法找工作到3年后,也就是94年。

卢刚却对就业,尤其是从事物理方面失去了信心。

卢刚曾经和学弟聊天,学弟问他:如果你有钱,还会从事物理方面工作吗?

卢刚果断回答:不会!物理没意思,都是靠猜测,谁也不知道对不对。如果我有钱,就去干别的。

为了留下来,他找到学校签证顾问布鲁克小姐,询问如果从事一些和物理毫无关系的工作,是否可能继续得到签证?

布鲁克小姐热心的回答:这也是可行的,卢刚博士。

对于这个回答,卢刚却恼怒的吼道:不要叫我博士!我连工作都找不到,算什么博士。叫我卢刚。

这声怒吼,把布鲁克小姐吓了一跳。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此时的卢刚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却抱怨戈尔兹、史密斯、尼克森甚至克莱丽联合整他,导致他现在的困境。

他也仇恨山林华,觉得他靠巴结戈尔兹,抢走了自己博士后的位置。

在遗书中,卢刚抱怨戈尔兹写的推荐信总是推迟寄出,导致就业失败。对于这一点,我们已经无从考证。

但是,卢刚的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

卢刚案件以后,阿拉斯加大学公布了相关资料,这是卢刚申请该校2个博士后名额的资料。

一共有15个人申请,其中7名是大陆来的博士,卢刚就在其中。

和卢刚所说不同的是,阿拉斯加大学接到了戈尔兹、尼克森、史密斯3名教授的推荐信,没有存在故意推迟的情况。

推荐信中,不含任何感情色彩的介绍了卢刚的学识和研究能力,3名教授对卢刚都持肯定态度,认为他是很强的。

阿拉斯加大学负责这方面工作的李罗权教授认为:如果将15个人的推荐信分等级的话,卢刚的推荐信绝对是第一级的。可以看到,这3个教授为了自己的学生找工作,还是不遗余力的,信写的非常好。要知道,这些推荐信是教授直接寄给阿拉斯加大学的,卢刚本人不会看到信件的内容。

不过,李罗权教授认为,卢刚是很优秀,却并非最优秀。

阿拉斯加大学在15个人中选择了3人,进入一下轮的面试,卢刚并不在其中。不过,面试的通知还没有发出,卢刚就已经行凶了。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那么写到这里,有人会问,卢刚为什么不回国工作?

事实上,卢刚曾经打电话回家,向二姐和父亲讲述自己就业难的事情。

虽只是北京汽车厂的普通工人,父亲也劝他回国就业。当时一些留学生纷纷回到国内,通常都可以在一流高校任教,一样名利双收。

卢刚却断然拒绝了。

原因呢?很简单,卢刚认为回国就是承认失败,是逃兵,他不会承认失败。

拒绝回国又在美国无法就业,卢刚让自己走到了他认为的绝境。

在匿名写信给报纸无果后,卢刚动了杀心。

卢刚并不是冲动杀人,而是计划了很久。

在动手前,卢刚出门旅游,游遍了美国全境。随后,他将剩下的5000美元,全部寄回国内,作为父母的养老费用。在90年代初期,大陆人月薪才一二百元工资的时代,这笔钱用于养老是够了。

他在动手前2天,打电话给二姐,痛哭了一场,说会寄给她2个包裹(遗书和遗物)。

二姐感到他异常,却没有想到他会去杀人。

在动手前1天,卢刚将密封好的信,交给了4个同学,让他们寄给美国最大的几家报纸,这就是他的公开信。

卢刚动手的当天,他是携带2支手枪,而不是只带着那支左轮手枪。

众所周知,左轮手枪是不会卡壳的,而卢刚还带了另外1支手枪,说明他有完整的计划。他带着1支备用的手枪,是保证不会因为手枪故障而导致行动失败。

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冷血的谋杀。

5名博士被杀,也许还可以成为同卢刚有过节。

然而,女秘书西欧森被打成重伤,导致全身瘫痪,就毫无道理。

西欧森只有25岁,也是个兼职的学生,和卢刚毫无接触,更谈不上过节。

西欧森全身瘫痪以后(只有脖子以上有知觉),仍然坚持生活。17年后,因为残疾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她还是不幸去世。

在去世前,已经残疾17年的西欧森曾经说:我不怨恨任何人(也包括卢刚)!

一般认为,卢刚到最后已经杀红了眼,不再管什么有仇没仇了。

如果警察不是迅速赶到,卢刚可能不会那么快自杀,甚至会继续滥杀无辜。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写到这里,大家发现了什么?

对,没错,卢刚的遭遇远远不至于杀人,更不至于杀了这么多人。

他的遭遇只是一次挫折,根本没有到要胡乱杀人甚至自杀的地步。

大家同萨沙一样在社会上混过,尤其有过出国经历的人都知道,社会上是有很多不公平和受气的。

卢刚事件后,一些心理学者分析了他的性格。

卢刚是明显的自恋性格,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一旦遭受挫折,他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而会迁怒于别人。

在卢刚看来,他并不是在杀人,而是除去伤害自己的不利因素。

当然,自恋狂有很多,会杀人的却极为罕见。

在卢刚的内心中,还有一种隐藏的危险因素,这就是大家无法把握的。

曾与卢刚同住一室的爱荷华大学教育系博士生赤旭明回忆说:卢刚这种冷血杀人行为,不仅是由于妒恨,而且是因为他天性中潜伏着一种可怕的“杀机”,“性格决定命运”。

这也许就是人性中,所谓的暗物质吧。

在这个事件中,卢刚是施暴者,也算是一个受害者吧。

愿所有人的灵魂得到安息。

91年灵魂中的暗物质:北大卢刚博士在美国大学枪杀6人

附送克莱丽女士遇害后,她的弟弟们给卢刚家属的一封信:

致卢刚的家人:

我们经历了突发的巨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每一个接触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 她的家庭,邻居,她遍及各国学术界的同事,学生和亲属.

我们一家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不但和姐姐众多朋友一同承担悲痛,也一起分享着姐姐在世时留下的美好回忆.

当我们在悲痛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

因为这个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的.

姐姐最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

在这痛苦的时候,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

我们知道,在此时,比我们更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从中一起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这样希望的.

诚挚的安.克莱丽博士的兄弟们

弗兰克/麦克/保罗.克莱丽

1991年11月4日,克莱丽女士的3位兄弟以她的名义捐出一笔资金,宣布成立克莱丽女士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基金,用以安慰和促进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