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2-16 14:28 | 来源:新华网 2009-12-05 11:18:49 | 查看:11701次
(中国好人网配图)
12月1日,停课20多天的大方县雨冲乡油杉小学复课了。两间挤满6个年级119名学生的教室里,再次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这一天,也是这所学校的代课教师赵鹏离开学校住进医院的第24天。
此时,在贵医附院照看丈夫赵鹏的张梅老师告诉丈夫:“你挂念的那119名娃娃已经复课了,4名乡中心校派出和临时招聘的老师, 接过了为学生上课的担子。”
此时,大山深处的孩子心里惦记老师。“爸爸,你能早点回来吗?你和妈妈不在家,我会哭的。”赵鹏5岁的女儿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这样的文字。“老师,你要挺住,有这么多好心人帮你,我们相信你一定会好过来。”
为了山村孩子的明天,赵鹏夫妇9年来不为贫困所压倒,不被灾难所屈服,坚守出一所乡村完小,但他却在病魔中倒下。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社会各界接草成绳,用爱心挽留一颗年轻的生命。
贫困使乡亲们往外走,17岁的他却回乡接过教鞭
赵鹏的家乡大方县雨冲乡油杉村,方圆几十里的人都叫做“油杉河沟沟”,这里山奇、水丽,是一块待开发的旅游宝地,却因多年来交通闭塞,外人望而生畏,本地人拼命往外跑。
12月1日,记者在一位乡干部带领下,行走在挂在悬崖峭壁的通村公路上,进入油杉村。
因为交通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导致了这里的贫困和落后。“这里的大部分老年人都没有走出过油杉河,很多老人近几年通路后才看到汽车。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小时读书要到村外很远的地方,村里读过书的少,妇女基本是文盲。”30出头的青年农民戴常元与记者交谈中苦笑:“在这里生活没出路,村里有点文化,能走的都走了。”
据乡中心校副校长李连勇介绍,每年,至少有一户人家通过外出打工等搬离这个地方。
但有一对有文化的年轻夫妇却留在了这个深山沟,这就是赵鹏和他的妻子张梅。
2000年,年仅17岁的赵鹏,好不容易走出大山,到大方县百纳中学读完初中,即将升入高一。可这年秋天,一场疾病夺去了父亲的生命,10多年前母亲就病逝的这个家庭,只留下赵鹏和3个年幼的妹妹。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赵鹏放弃了读书,回家照看妹妹。
父亲病逝前的一年中,赵鹏经常到镇上给父亲抓药,并决心学点医疗技术,为当地乡亲们治病。但一年后,赵鹏改变了这种想法。
当时,当地有一所才办两年的私立学校,由于很多家庭交不起学费,办学者生活困顿,只好到外打工去了。如果学校不继续办下去,就意味着村里的孩子们失学。在乡亲们恳求的目光中,赵鹏接过了教鞭。
执着的坚守,9年顽强支撑着乡村完小
9年的教书生涯,赵鹏夫妇变成了山村里一盏微弱却一直闪亮的希望之灯,照亮着下一代孩子走出大山。
赵鹏办学之初,由于没有校舍,只好靠借民房和自家的住房当教室。没有课桌,就用木板替代。由于赵鹏所在的油杉村已经有了村级学校,他的办学点主要是根据这里山一家水一家,一所学校无法解决全村孩子的读书问题而设。在外面教师不愿意到这个地方教书,这里师资稀缺的情况下,乡亲们牵线作媒,将在另一村教书的本地女青年张梅与赵鹏"撮合"在一起教书,使这对年轻人成了志同道合的一家人。
乡亲们穷,不少人家交不齐书学费,夫妇俩得到的报酬就很微薄。多少次了,看着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夫妇俩的内心很不平静。但外出的想法,一次次被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拷问,被山村里朗朗的读书声打断。守着这种缺盐少油的贫困日子,油杉小学的办学规模不断发展,从当初的两个班4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个班119人。
“6个班,两间教室,就赵鹏夫妇两名教师,真不容易啊!”乡中心校校长李启荣说,油杉河这个地方,贫穷闭塞,外面拿国家正式工资的老师都不愿意来,师资力量很缺乏。加上山一家水一家的,一所学校又解决不了这个村的孩子入学问题。目前这个村有3所学校,村级中心小学有6名教师100多名学生,另一所石笋小学和这里的油杉小学,都是靠当地代课教师支撑。前些年,这些教师靠收取学生学杂费解决报酬,由于大多数人家都很穷,交不齐学费,老师们的待遇都很低。近前来,实行义务教育后不再收学杂费,只好从生均公用经费中解决这些代课教师的工资。就这样,油杉小学靠赵鹏夫妇两名代课教师,承担着6个班的课程。夫妻俩用复式班的方式,完成着一至六年级的主科教学任务。由于教得尽心尽力,教学质量在全乡村级学校中排在前列。“从2006年到2009年的几年中,全乡组织学生成绩统一检测,油杉小学的大多数班级的成绩都名列前茅。2007至2008学年度,油杉小学的一、二、五、六年级学生成绩都在前面,赵鹏夫妇拿到了6000多元奖金,接近全乡全部村级学校奖金的一半。”乡中心校副校长李连勇介绍。
夫妻俩的爱心感动着各方人士。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油杉小学,2005年,时任大方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瀚时来到油杉村调研,紧接着县财政拨款2万元,建起了两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
夫妻俩的爱心,传递到山外,引来了广东的志愿者。从2007年开始,每年暑假,边远的油杉河都会迎来一批"80后"的年轻娃娃,他们来自广东省的各所大学,带着体验贫困,帮助落后乡村发展的想法,为孩子们义务上课,带给孩子们图书文具、牙膏牙刷等学习和生活用品,力所能及地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这些贫困孩子。
灾难一次次降临,把山村教师推向生死临界点
当赵鹏夫妇办学的状况不断变好的时候,灾难却向他们袭来。
2006年冬天,一场猝不及防的大火,把赵鹏父亲留下的一幢木板瓦房烧毁。眼看日子开始拨雾见天,却又遭到突如其来的灾难,这对年轻的夫妻欲哭无泪。
“不管有任何困难和灾难,一定不能倒下。”大山的贫穷,铸就了山里人坚强的性格。火灾之后,赵鹏夫妇一咬牙,在姊妹和乡亲们的支持下,举债5万余元,建起了5间小平房,成为当地最耀眼的现代建筑。但随后的日子,由于靠代课的微薄收入难以迅速还清债务,居住了一年的新房后,赵鹏只好将房屋变卖还债,将剩余的钱用来在学校教室的楼上搭建两间小平房居住。
今年,当建房还未结束,疾病却把这对讲台夫妻的生活之梦粉碎。
10月国庆过后,油杉小学20多个孩子先后发烧感冒,作为学校仅有的两位老师,懂得简单中西医知识,经常为当地村民看病的赵鹏忙着为孩子们治病。
实际上,在学生生病的同时,赵鹏也在患病。他经常发烧,有时烧得很严重。到11月5日,学生们的病全部治愈了,而赵鹏的病却严重起来。这时,乡中心校副校长李连勇来村里检查工作,强行要求他到大医院去检查。但赵鹏认为自己只是普通的感冒,吃药打针就行了。为了不耽误孩子上课,他采取"拖"的办法,让妻子张梅在家里为自己输液。
但他的病情却没有得到缓解。10多天后,赵鹏的体温又蹿到40℃,病情反复。
两度昏迷后,张梅强行将赵鹏“押”往毕节地区的一家医院,医生检查后怀疑是白血病。张梅拿着家里仅有的2000元钱,将丈夫转到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医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我们一家人听到这不幸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大家在背后偷偷哭后,又强作笑脸安慰哥哥。”赵鹏在贵阳打工的堂妹赵梅说。
从家人异样的神态中,赵鹏觉察出自己的病情严重。但他没有哭,他给妻子张梅说:“不管我的病能不能够治好,看来暂时不能给娃娃们上课了,赶快通知乡中心校,请他们另外安排老师上课。我们那里边远,其他老师不愿意去,就拿我们下半学期的工资作为补贴。”
从医生的介绍中,妻子张梅得知,治疗好丈夫的白血病,至少需要四五十万元。这对于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是巨大的天文数字。
为了继续在医院治疗,赵鹏的姊妹和家族中人紧急筹集医疗费用2万多元。其中,在广东打工才一年多的二姐,将自己的9000多元积蓄全部拿出。赵家姊妹们还做出决定,由每家人向政府申请2万元的小额贷款,帮助赵鹏治病。
爱心聚线成绳,山乡赤子呕心沥血感动八方
大方县雨冲乡油杉小学,苦等一个星期不见老师回来的孩子们听到赵鹏老师得白血病的消息,噙着眼泪,把自己平时积攒的钱或五角或一元交到帮老师看家的赵鹏姐姐的手里。
雨冲中心校,几名学校负责人紧急召开会议,号召全乡教师为赵鹏捐款,并研究调剂教师到油杉小学任教。
赵鹏患病的消息引起了大方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副书记、县长卢林,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沈毅勇,以及大方县教育、民政、工会等多部门干部职工纷纷为赵鹏捐款,很快将5.5万元来自单位和个人的“救命钱”送上。紧接着,大方县在全县教育、民政、工会等部门中开展募捐活动,为赵鹏筹措医疗费。
最令人感动的是,当张梅将赵鹏患病的情况向远在广东,前几年暑假来油杉村支教的广东商学院志愿者陈华信联系后,一则由广东商学院校内网上发出的网贴被迅速转到各大论坛,并通过《南方日报》等传媒迅速刊载了赵鹏的事迹,一场传递山村学校薪火,援助白血病老师赵鹏的行动,迅速在南方城市展开。同时,从众多“80后”志愿者中选出的3名志愿者,从千里之遥的广东奔赴大方县油杉村支教。
截至目前,广东商学院“向日葵天使”已为赵老师募捐10.9万元,其中,4.6万元已打入赵鹏的账户。
88岁的广东省委原书记吴南生看了赵鹏的事迹后,称赵鹏是位可敬的青年老师,并慷慨解囊,拿出夫妇多年积蓄的10万元工资,救助赵鹏治病。
贵阳市民也对这位来自大山深处的老师予以关注。不少市民来电表示将去看望赵鹏,热心公益的“老兵螺蛳”摊主昨日专程给赵送去了1000元。
目前,雨冲乡已经派出2名教师到油杉小学上课,又另外招聘打工回来的当地高中毕业生江兴武、初中毕业生周慈敏两位青年作为"特岗教师",抓紧为油杉小学的学生上课、补课。(刘莹 项开文)
(责任编辑:张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3楼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09-12-18 10:52:49 发表
第2楼 广东省广州市2009-12-17 01:16:46 发表
第1楼 广东省广州市2009-12-16 21:28:57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