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吴天祥,影响一座城(2图)

发布时间:2018-07-23 10:37 | 来源: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1日 01 版 | 查看:1170次

本报记者 夏静 长江日报记者 余坦坦

吴天祥看望孤寡老人。CFP

武汉长江大桥。CFP

从吴天祥,到1万多个“吴天祥小组”,再到如今数万个志愿者组织,现在湖北武汉常年从事志愿服务的市民已达百万人。专家这样评价,志愿者已构成1000万武汉市民的“骨骼”,武汉正在成为一座“志愿者之城”。

  11月8日,许多市民来到“武汉市民大讲堂”,聆听陈忠贵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陈忠贵生前所在“水上救援队”的队友与大家一起聆听英雄的精彩人生。

  像陈忠贵一样,很多武汉志愿者的感人故事,始于一个响亮的名字——吴天祥。

一个人和一座城

  一个人,引领一群人。

  一个人的精神,点亮一座城。

  吴天祥曾任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数十年来,他先后自掏腰包照顾30多名孤寡老人、17名孤儿,结识了4000多个“穷亲戚”。为了救人,他曾4次跳入长江。

  在平凡的岗位上,吴天祥无私奉献,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他的影响下,武汉三镇掀起了一股“学习吴天祥、争做吴天祥”热潮,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1996年6月,吴天祥所在的武昌区信访办成立武汉市第一个“吴天祥小组”,提出了“学习吴天祥,奉献在岗位”的口号。如今,“吴天祥小组”已遍布武汉的部门、街道、社区、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小组已超过1万个,小组成员数十万人,仅武昌区就有志愿者11.7万人。

  2011年,武昌区成立了“吴天祥小组志愿者联合会”,全区1860个吴天祥小组志愿服务队常年开展便民利民等17项志愿服务。各分会紧密配合、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形成了“红背心”“博士义工”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33个。

  “我生活工作的社区是一个充满真情、充满关爱的家园,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感受到的是和谐、快乐和幸福,因为吴天祥精神在这里闪光。”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街袁家社区居民曾这样称赞“吴天祥小组”。

一种精神,激励一城人行动

  一个吴天祥,影响一座城。一群“吴天祥”,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吴天祥,已成为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象征。199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在全省开展向吴天祥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志愿者积极响应,同时激励着一城人积极行动,投身志愿事业,而一项项志愿服务也释放着一个城市对市民和客人的善意,让人感受到一个大爱之城的温暖。

  武汉立新中医院院长侯立新,每年都要在社区、工厂、学校免费为群众看病,义诊万人次。环卫工人郭建荣13岁的女儿婷婷患有脑瘫,由于没钱治疗,病情非常严重,生活无法自理。侯立新得知后,每周都免费给婷婷做针灸治疗,几个疗程后,婷婷的情况明显好转。

  51岁的出租车司机邢刘宝,被人称为“爱心送考大使”。每年高考,他都会免费接送距考点较远的考生,十年不辍。在他的影响下,武汉大通汽车出租公司30名的哥集体报名,参加今年的爱心送考。

  从2004年开始,每逢“六一”,邢刘宝都会为小朋友半价服务。两年前,他又做了块牌子放在车上——“60岁以上老人乘车半价”。记者问他这样做是不是亏了不少,他笑着说:“既然打出这块牌子,就不能一心想着赚钱。”

  武汉被誉为“大学之城”,10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武汉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长江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创办12年来,积极开展“义务支教”“关爱残障儿童”和“服务进城务工子弟学校”等爱心活动。1万多名志愿者走遍200多所敬老院,服务1000多位孤寡老人,组织、参加义演、社会公益服务活动200余场。

  为了给盲人带去丰富的精神娱乐,武汉理工大学成立了“给盲人讲电影”助残志愿服务队,用声音描绘电影,“让爱点亮心灵的眼睛”。

  身残志坚的献血冠军陶智雄;博爱奉献的退休医生曾凡荣;两次捐献骨髓的女教师郭卉;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汇聚成一张张“武汉名片”,凝聚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成为这座城市的价值追求。武汉,因为他们而温暖。

一种品格,折射一座城的良心

  在吴天祥精神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吴天祥”活跃在武汉三镇。他们一诺千金,用宽广的心胸,标定了人间的公平;他们大爱无声,用人间真爱,诠释生活的真谛;他们善行无疆,用平凡的举动,帮助老弱病残。

  2010年2月9日,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不顾路途遥远和天气恶劣,赶回武汉给返乡农民工发放工钱。然而发薪路上遭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弟弟孙东林为完成哥哥孙水林“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遗愿,毅然“接力”还钱。

  “无论多困难,决不拖欠一分钱!”孙东林朴实而坚定的话语,折射出这对“信义兄弟”感天动地的义举。

  今年48岁的易勤,是武汉市东方红食品有限公司的经理。她带着12名残智工人坚守着一家规模不大的福利企业,大家都亲切地喊她“犟妈”。她先后卖掉、抵押两套房子往工厂里贴钱,每天起早贪黑带着工人劳动。在8年累计亏损近80万元的情况下,也坚持留下12名智残工人。

  易勤说:“我就是想靠自己的力量,把目前企业好的产品和东方红这个厂延续下去,让这批伢们有饭吃,让他们有一棵大树,能够遮风挡雨。”

  武汉新洲被誉为“慈善教育之乡”,“新洲民间慈善大王”的武汉商人陶宏国,33年来以个人或企业的名义共向社会捐款捐物至少3300万元。

  “人民的好医生”王争艳,小处方,大情怀。她关心病人疾苦,视患者为亲人,处处想患者之所想。从医20多年来,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至今还常开两毛钱的处方。王争艳常说,她只是尽医生的职责,病人回报的却是更加的良善和信任,他们的爱更大。

  桂希恩,以一个医生的良知向艾滋病瘟神开战;黄桂英,大爱无疆坚守17年的承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诠释着一座城市的良心。“近年来,武汉先后涌现出8位全国道德模范、40多位中国好人、5位全国优秀志愿者、两个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武汉‘群星现象’,体现出了武汉人热情善良、重信守义、豪爽豁达、坚忍执着的精神特质。”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说。(本报记者 夏静 长江日报记者 余坦坦)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