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文茂:带着诚信去播种

发布时间:2018-07-10 14:4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年5月 | 查看:2252次

1958年9月,凌文茂出生于莆田城厢白洋村。父亲是县农行的一名普通职工。出于对职业的敏感性,父亲常教育他:“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做事要诚信,做人要诚实。”从小,凌文茂的心里就埋下了诚信的种子。1980年,父亲退休,凌文茂补员为县农行的一名员工,先后任平海镇农行当渔区信贷员、县农行信用合作股外勤、莆田芴石镇农行主任、莆田市秀屿农村信用合作部主任,兼任信用联社常务副主任。不管走到哪里,他就把诚信的种子播到哪里。

1998年,凌文茂调至仙游县信用联社工作,先后担任县联社副主任、主任、理事长兼县联社党委书记,开创了“诚信仙游”的新局面。

刚刚走马上任的凌文茂面临的问题一大串:县信用联社每年亏损1000多万元,历史挂帐3000多万;员工多达400多人,其中退休人员100多人;存款屡屡滑坡下降、网点建设严重滞后、金融竞争实力落后、行业内排名位列全省末尾;信贷管理混乱,不良信贷率高达70%多,存款支付面临危机。当时发生在仙游的“黑猫公司”事件,把仙游的诚信滑入深渊。仙游我到厦门住宾馆,都说是莆田人。服务人员一看身份证是仙游的,都不让住。诚信危机到这种程度。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有钱都不敢放。

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凌文茂认为仙游农村信用联社的发展思路必须走“诚信为本、合作共赢”之路。他动情地对员工说:“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诚信从我做起!提高信誉,营造服务,营造社会诚信氛围,我们金融系统责无旁贷。”凌文茂在全县金融机构中首家推出“一公开、三承诺”的“阳光信贷”制度,在各个基层网点统一规范设立“阳光办贷中心”,并履行时间承诺、廉洁承诺、投诉承诺,向全县分发《致全县人民的公开信》,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凌文茂要求员工必须在诚实守信上带好头,进一步破解“农民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问题,以诚实守信的形象感召群众。

凌文茂上任后的第二把斧是在全市首家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着力开展“争做文明信用人、争当文明信用户、争创文明信用村、争得文明信用镇”活动。自2000年以来,县农村信用社在各村成立了由信用社主任、包片信贷员、村干部组成的资信评定工作小组,按照“坚持标准,规范运作,加强监督,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联合县委文明办、人行、银监等部门按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只要群众基础好,无不良信贷记录的农户均可参加“文明信用户”评选。农户申请后,经村委会推荐、乡镇政府审核、县信用联社批准最后确定。被评选为“文明信用户”的村民,只需凭借“文明信用证”,无需任何担保抵押,就可及时获得当地农村信用社1万元的信贷资金。“文明信用村”在资金使用上也有相应的政策优惠。此举大受广大群众欢迎。

构建长效机制是凌文茂实施“文明信用工程”的第三把斧。县联社对所评定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实施倾斜政策,以资金保证、额度提高、手续简化、利率优惠等举措兑现优惠待遇。全县评选出13批信用村73个,向信用村发放了5.75亿元贷款;评选出13批信用户7308户,向信用户发放1.97亿元贷款;评选出莆田市第一个信用乡(镇)——盖尾镇,向信用镇发放贷款1.36亿元,占全县贷款余额近1/12,每年利息优惠达200多万元,有力地带动农村文明诚信氛围的形成。

“带着诚信去播种。”凌文茂即兴奋又幽默地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诚信是可以播种的。春天时,播种诚信,秋天来了,我们收获的就是金灿灿的诚信果实。”县农村信用社因“诚信建设工程”的有效开展迎来了企业发展的新起点,连续三届获得“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连续八年被县、市评为“纳税大户”,四级不良贷款余额由1998年底的7991万元下降到2011年底的2074万元,下降5917万元,降幅为74.05%。

凌文茂被誉为构建“诚信仙游”的开拓者,多次在全县大会上作经验介绍,并被推举为诚信促进会副会长。多年来,他先后荣获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市劳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省联社个人突出贡献奖,当选为县第十一届党代表、市第五届党代表,第六届市人大代表。

来源:福建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