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恩缘” 情牵千里 施恩报恩19年

发布时间:2009-11-09 08:5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11-07 | 查看:1532次

   19年前,他仁心仁术施恩。19年后,他全心全意报恩

  题记:10月31日,经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批准,由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2009年10月“好人榜”名单揭晓,河南省永城市推荐的李敬斋入选当月“诚实守信好人榜”。李敬斋是该市顺和乡张庄村李庄组的一位普通农民。19年前,他求医得到无私帮助。19年后,他报恩深沉而执着。施恩与报恩之间,永城和羊城之间,演绎了一出医患佳话、一段人间真情,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大医精诚 无私相助

  一名广州医生的仁心仁术救助了来自河南的贫困农民患者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这段日子,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间病房里,经常会传出《东方红》的歌声。唱歌的人是躺在病床上的该院老教授袁浩和不远千里,从河南永城赶来照料他的农民李敬斋。看着这一老一小说说笑笑、其乐融融的样子,不知情的病友都感到纳闷:老教授哪里找的这么好的护工,全天24小时陪护,一干5个多月都不烦?

  问号的背后竟隐藏着一段延续了19年的真情。

  1990年4月的一个清晨,风尘仆仆的李敬斋、梁桂英夫妇敲开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袁浩教授的家门,哀求教授救救他们。

  李敬斋命运坎坷,三年内两次遭遇车祸,双腿先后骨折,由于家贫没能及时医治,后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症。这种病治不好,病人会慢慢失去行动能力,严重者还会终身瘫痪。李敬斋上有老,下有小,若是倒下了,一家八口可怎么活?悲痛和绝望之中,他听说袁教授已经攻克了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难题,便毅然变卖家产,筹得3000多元赶到广州。

  当听说住院押金就要1万元时,李敬斋万念俱灰,他顾不得许多,甩开手中的拐杖,“扑通”一声就和妻子一起跪了下来。袁教授十分同情他的遭遇,连忙扶起夫妇俩,答应尽量想办法。

  医院床位紧,要等好些天。得知夫妇俩为了省钱准备住在医院走廊,袁教授关切地说:“这附近有点乱,小偷多,这救命钱丢了咋办?不如先交给我保管吧。”李敬斋夫妇当即面露难色——钱缝在梁桂英的内衣里面。袁教授赶紧把梁桂英请进自家卧室,又让爱人找来一把剪刀。钱取出来时,早已被汗水浸湿,发出一阵酸臭味。

  几天后,经袁教授出面担保,医院同意给予李敬斋住院费半价,医药费也是能减免就减免。还安排梁桂英在医院做临时清洁工,换来两人免费床位和一日三餐。

  当时,李敬斋最大的心愿就是袁教授能为他主刀,对此,尽管自己作为科主任,手术排得满满的,袁教授还是答应了。

  手术前,李敬斋从老家借来500元,让妻子跑到袁教授家里,偷偷塞在一本书下面。也是老天有眼,手术非常成功。想不到术后第三天,袁夫人竟拎着营养品、水果和那个500元的红包前来探望他:“教授从来不收病人红包的,你们留着急用吧。”

  夫妻俩禁不住热泪盈眶:“天上掉馅饼喽,我们赶上好人了哩!” 尽管医院已减免大部分医药费,李敬斋办理出院手续时仍欠医院1000多元。李敬斋夫妇“急中生智”,提出留在医院继续打工,还清钱再走,被袁教授拒绝了。

  “欠的钱我去想法子,你给我马上回家好好休息,还有老人孩子在眼巴巴等着你们!”第二天,袁教授含糊地告诉他们,所欠的医疗费已免了,然后将两张火车票塞到李敬斋的手上,不由分说,把夫妇俩“赶”回了河南老家。直到几年后,李敬斋看到一本《爱舟竞珠江》的书,提到袁教授曾帮一个河南农民垫付医药费,才知道内情,第二天就把钱寄给袁教授,但袁教授又将钱寄了回来……

  经过一年的休养,李敬斋终于甩掉了拐杖,身体康复如初。李敬斋也知恩图报,从此奉袁教授两口子为“再生父母”,并在堂屋的香案上摆上一个大相框,里面全是袁浩教授的大照片。

  “我不迷信,我就是要把袁教授当活菩萨来供!”以后的19年里,每当望着发黄的照片,李敬斋总是眼眶湿润……

  每年春节、中秋,李敬斋都会给袁浩写信或打电话,时不时寄些家乡特产。去年年初,南方遭遇冰冻灾害,李敬斋夫妇担心上了年纪的袁教授冻着了,便用自家产的棉花做了两床厚厚的棉被寄去,只是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我特别高兴的是你的右腿已基本恢复了正常,实现了医生治病救人的天职,这比得到任何东西都好啊。”袁教授在回信中,经常提醒他如何巩固治疗,注意保健,还给李敬斋寄去一些药品。

  感恩图报 不计得失 河南好人不远千里,来到广州无偿照料先后中风的医生夫妇

  去年4月,袁教授的爱人突然不幸中风,生活不能自理。李敬斋知道后,心中十分牵挂。9月的一天,在一次通话中,李敬斋得知袁教授请来的保姆熬不过辞职了,4个子女也因分住各地、工作繁忙而无暇照顾时,便萌发了去广州照顾袁教授一家的念头。

  此时,李敬斋本身也是面临难题:父母都已年逾八十,母亲更是多年前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全身颤抖不止,吃饭都需别人喂。

  “19年前要不是人家袁教授帮你,你早是废人一个了,现在是报恩的时候了。”深明大义的父亲说。

  二人到了广州后,梁桂英全天陪护袁夫人,袁教授则为李敬斋在一家名为友好医院的老人院找了份清洁工作,平时也兼顾照料教授。袁教授多次要求支付工钱,都被李敬斋婉拒,“我收了钱,那还叫报恩吗?”

  祸不单行。今年5月,袁教授也突然中风住院。李敬斋赶紧辞了工作,为老人端茶送水、抹身子,就像照顾自己的亲爹一样。

  为了照顾好袁教授,李敬斋这个年近六十的老农民开始跟医生学习护理知识,回去后先在妻子身上试验,直到妻子说“感觉不错”,才在袁教授身上“下手”。

  每天早上5点多,他就起床帮老人洗漱、抹身子、端茶送水,然后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地帮老人做“语言训练”;中午陪老人做康复治疗;下午陪他念唐诗,哼一些《东方红》《国际歌》之类的老歌;到了晚上,教授经常会因肌肉收缩、痉挛而疼痛不已,他就反复帮教授摩搓双脚,直至老人入睡……

  李敬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帮教授恢复语言功能,所以一有空就陪教授说话,像教小学生一样,阿拉伯数一个一个反复数,汉字一个字一个字反复念;散步时则看到什么就教他说什么,如蓝天、白云、飞机、汽车。

  采访中,李敬斋一本正经地告诉记者,在与袁教授的相处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家都知道,袁教授是治股骨头坏死的权威,全国很多病人打电话找他看病,他特别能理解病友的失望、焦急的心情。所以,照顾好教授 ,也能帮助更多的病人及早解除病痛的折磨。

  在李敬斋的细心照料下,袁教授身体恢复非常快,走路不用拐杖了,说话也清楚了。

  9月25日,回到家中的李敬斋,看到院子里年迈的母亲,拿出袁教授赠送的中秋月饼,禁不住伏在母亲身上哭起来。

  “好人哪!”李敬斋回到家的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纷纷赶来看望这位质朴善良的农民,主动帮忙打扫卫生、干起农活……“袁教授‘喷’的是‘涌泉’,我‘报’的只是‘滴水’,这点付出,不值一提。”李敬斋谦逊地说。

(责任编辑:郭钰)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