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1 11:28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06-05 05版 | 查看:640次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精准思维习惯,干工作不能满足于一般化、大呼隆抓,不能以原则应对具体,要一一回应,具体解决。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党政机关应自觉培养精准思维习惯,精细操作,精准施治,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贡献力量。
精准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精准”,顾名思义,即精细、准确。强调准确,要求在工作中做到精准到位、精准发力,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在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精准治理上下功夫。强调精细,要求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细节之间显水平,排斥大而化之地抓工作。精准思维还强调具体,要求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切实有效地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不能满足于只提一般性的原则要求,排斥笼而统之地抓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培养精准思维,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对策”“对准瓶颈和短板,精准对焦、协同发力”“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都很具体,不能以原则应对具体,要一一回应,具体解决”。这些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缺乏精准思维习惯,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作风不实、质量不高。有的想问题时模糊笼统,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做决策时,不能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照搬照抄他人经验;有的执行上级决策时,照本宣科喊口号,不能因地制宜地提出具体措施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培养精准思维,运用精准思维解决各种突出问题。
精准思维是做好一切具体工作的有效思维方法。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方面具体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要“精准”。在深化改革方面,总书记强调,“精准把握各项改革举措”“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在扶贫开发方面,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将精准思维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在从严治党方面,强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和善于运用精准思维,将精准思维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和办事情的全过程。
培养和运用精准思维,党员干部应该在“三个注重”上下功夫。
注重深入调查研究。深入调查研究是提高精准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调查不可能做到“精准”。各种思路办法举措的精准程度取决于对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这个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调查研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树立精准思维,首要的就是深入调查研究。
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精细”,要求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落细落小,在每个细节处严格把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都需要一步步进行,在进程中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在落实各项工作中,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周恩来总理注重细节的领导风范,抓好关键环节和重要细节,做到细致入微。
注重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具体”,要求拿出具体可行的落实办法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思路办法举措不管多精准,“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狠抓落实就要不回避问题、不避忌矛盾,勇于攻坚克难,真干、实干、苦干、巧干,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结合起来,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扎实推进,持之以恒,积小胜为大胜。
(尚传斌 作者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校)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