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9 21:5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2-02 | 查看:1235次
九渡河镇西台村妇女主任赵仕芬
走进九渡河镇西台村妇女主任赵仕芬的家,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30多位妇女把100平米的小院塞的满满当当,东厢房内十几个人围着高高的架子编制汽车靠垫,西厢房内大伙儿正在仔细的制作麦秸画,正房内大妈大嫂穿针引线,正在为一批外贸服装缝制彩珠装饰,旁边还有几个大姑娘小媳妇在绣着十字绣,小小的院落好不热闹,俨然一个能人“聚集地”。这就是由西台村妇女主任带头成立的好运鑫达合作社。
西台村是九渡河镇极普通的村子之一,村内资源贫乏,群众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一产核桃板栗种植,一年有一半以上农闲在家,尤其是30岁至50岁的妇女,基本没有任何收入。和普通群众一样,赵仕芬家也是靠种植果林为生,唯一不同的就是,身为妇女主任的她,比别人的肩头多了一份责任。为了帮助村里的妇女寻找一条增收致富的好门路,赵仕芬多方奔走,自费外出参观学习,跑市场,做调研。
2007年听说地坛举办农民艺术品展览,赵仕芬二话不说就直奔现场,巡视一圈后,一个展卖毛线编织品的摊位吸引了赵仕芬的目光。赵仕芬当即与摊主攀谈起来,购买了摊主的物品作为样品,并索取了摊主的名片。回村后,赵仕芬把样品拆了自己研究,经过几番尝试,她发现这种市场价格100多元的帽子其实很简单,像她这样粗手苯脚的人都能做的来,村里的巧大姐们更不用说。于是,赵仕芬拨通了摊主的电话联系摊主到村里给妇女们讲课授艺。妇女们一听广播觉得很新鲜,也都来听课,不就是织帽子嘛,太简单了,不到一天时间,村里20多人都掌握了技术要领。临走授课老师把织帽子的原料留下,让每个学员领材料认真织,合格一顶给4元钱手工费。手快的妇女一个星期赚了100多块,从此拉开了西台村妇女手工编织的序幕。随后,赵仕芬又寻找其他利润更高的手工活,请来老师培训汽车靠垫编制,一套靠垫纯手工费150元。之后又发展了彩珠编制、十字绣、麦秸画等艺术含量较高的工艺品加工项目,群众的收入也逐渐提高。
良好的开端给了赵仕芬奋进的勇气。2008年4月,赵仕芬投资3万元成立了“好运鑫达”手工艺品合作社,把村内从事手工艺品加工的妇女全部吸收进来,对大家进行规范管理,统一营销,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麦秸画、十字绣这样的产品利润很高,但是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很高,不仅需要眼神好,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感悟力,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为了照顾大伙的利益,赵仕芬又与一家外贸服装公司联系,为村里找了一批服装手绣的活,就是在外贸服装上装饰彩珠,只要拿得动针线就能做,一天下来每人也能挣30块钱,一个月稳稳当当收入800元。群众有了活干,腰包里有了钱,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大家都说赵仕芬是个女强人,带领姐妹们致富奔小康,可是赵仕芬没有骄傲,她知道目前才刚刚起步,前面的路还很远,步子还要继续向前迈。
在大家伙眼里,赵仕芬是个有能耐的女强人,也是个好心肠的姐妹。左邻右舍不管谁家有了困难,赵仕芬总是不辞辛劳的跑前跑后帮忙张罗。邻居下地没回来,孩子下学没饭吃,赵仕芬把孩子招呼到自己家和儿子女儿一起吃。谁家有个红白喜事,赵仕芬比事主还上心。对待公婆更是没得说。公公婆婆是丈夫的爹妈,也是我的爹妈,孝敬爹妈是每个儿女的本分。赵仕芬用自己简单的逻辑尽心侍奉70多岁的公婆,洗衣做饭,瞧病照料,没有一样让老人埋怨的地方。老人说有这样一个儿媳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没有魅力的外表,只有一个农民淳朴的笑脸;没有壮硕的臂膀,只有敢于担当的坚毅;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的勤奋。赵仕芬,在小小的山村,用实际行动谱写着普通农民的人生,用双手写就一首真善美的赞歌。
来源: 首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