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2 22:1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5-05 | 查看:5846次
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是河南周口市太康县农民。王文田,男,汉族,1954年5月生,朱口镇后邱行政村王庄村人,2000年到广东顺德做废品收购生意。谢凤运,男,汉族,1947年7月生,朱口镇坡谢村人,2007年2月到广东顺德务工。刘金行,男,汉族,1980年10月生,马厂镇聂楼行政村刘桥村人,2007年2月随岳父谢凤运到广东顺德务工。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为人善良、勤劳质朴、团结邻里、遵纪守法、乐于助人,在群众中口碑很好。
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见义勇为。2007年6月15日凌晨,广东顺德、佛山地区浓雾弥漫,10米左右就看不见东西,能见度非常差。4时许,正在广州顺德市收购垃圾的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驾驶三轮车开上了广东九江大桥。三、四分钟后,司机刘金行发现超过去的两辆车很快不见了尾灯,惊疑中赶忙停下车。三人下车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九江大桥坍塌了,刚才超过去的车肯定掉进了江里。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没有立即驾车返回,而是在大桥随时有断裂延伸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站在距断裂处5、6米左右的地方,拦截过往车辆。一些司机开始还以为他们是拦路抢劫的,根本不相信他们的话,恶语相向,但他们不为所动,努力劝解说服,最终拦住经过的7辆汽车、1辆摩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那些被救汽车在返回时,只顾自己逃命,没有一个司机报警。最后还是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发现大桥收费站还在收费放行车辆,赶忙跑到收费站,告诉收费人员大桥坍塌了,避免了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名利面前不为所动,无私奉献。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等在九江大桥坍塌之际,不顾个人生命安危,站在悬桥边用身体阻拦接踵而来的汽车、挽救多人生命的感人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纷纷联系他们,想对他们的事迹进行采访,但他们始终非常低调,看到陌生的号码根本就不接电话。即便是迫不得已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他们也认为拦车救人的是非常普通的事情,没有什么可说的,没有必要宣传。面对荣誉,他们多次说:“在那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会这样做的。”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家境困难,为脱贫致富才到广东打工,但他们对身外之物、身外之财看得非常淡。王文田的妻子已过世7年,他一个人拖儿带女,既做父亲,又做母亲,生活非常艰难。谢凤运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常年依靠几亩田地谋生,二儿子右手先天性残疾。他们在九江大桥拦车救人的事迹宣传报道出来后,广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按照有关政策,奖励三人25000元奖金,他们全部捐献给家乡小学。太康县有关部门考虑到王文田、谢凤运的实际困难,为两家人办了低保,他们对此一方面非常感激,一方面心里不安,总觉得是政府特殊照顾,决心不管何时何地,都要遵纪守法,勤劳致富,不给河南人丢脸抹黑。
日常生活中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危急时刻的英雄义举不是偶然的。王文田在家务农时,就乐善好施,村民邻居不管谁遇到困难,只要他能帮上忙的,都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在河南平顶山、安阳等地收购垃圾时,几年下来,他辛辛苦苦积攒的钱,大多都借给了遇到困难的村民。到广东打工后,他的居住地成了村里外出到南方打工者的大本营,为他们提供路费、住宿和饮食对他来讲是常事,帮助举目无亲的家乡外出务工人员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谢凤运13岁在村里的磨房倒塌时,就救出了一个正在里面磨面的老太太,自己被埋在废墟中,差一点丢了性命。上世纪70年代中期,有一次他去看戏,由于戏台下人多拥挤,两个小姑娘被人流挤倒在地,他扑过去用手死死撑着地,把两个小姑娘护在怀中,救了她们的生命。刘金行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连续6年照顾村里的一个孤寡老人,帮老人担水、磨面、购买生活用品,直到老人去世。
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的英雄壮举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 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作了重要批示。省委发出了向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国和省内外新闻媒体对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同志英勇救人的事迹进行了连续报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央电视台网、新浪网、搜狐网、《广州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分别报道了他们舍身拦车的感人事迹。人民日报刊发了专稿,香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组对三人进行了专题采访。广东省和河南省各级组织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彰。广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三人
25000元奖金。河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三人“河南省见义勇为先进群体”荣誉称号。
来源:河南省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