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河北韩芳:抗艾前线的“尖兵”

发布时间:2018-06-09 21:3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2-02 | 查看:1164次

  她是一个没有持枪的战士,十几年来一直战斗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她的一次普通握手对于一些人来说鼓足勇气也难以做到,因为与她握手的那些人是艾滋病患者。她叫韩芳,今年37岁,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科长。在韩芳的胸前,经常别着一枚象征着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鲜艳的红丝带胸章。她说,她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韩芳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与我市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见面的情形。“当时,要说没有一点的害怕是不可能的。但进入工作状态,我就忘记了一切,因为这是我的职责。”韩芳说。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韩芳始终用一颗关爱的心,温暖和鼓舞着每位艾滋病毒感染者。

  有一对夫妻同时感染了艾滋病毒。年轻的妻子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想到了自杀。韩芳知道后,找她谈心,给她打电话,鼓励她勇敢地生活下去。在韩芳的关心下,这位妻子也逐渐把韩芳当成了知己,有什么心里话都跟韩芳倾诉。慢慢地,在韩芳的关怀下,这位女青年从生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她给韩芳发短信说:“我不再将您看成一个医生,而是将您看成一位大姐。”从此,她对韩芳以姐姐相称。在韩芳的建议下,这位女青年开始学习技术自食其力。2004年底的一天,当在疫情网络上看到外地一医院报告的“沧州市某县出现一名艾滋病毒感染者”情况时,韩芳的心情很沉重。

  一个星期天,她走进了这名“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家。在这家,她看到了一个被疾病和精神压力折磨得即将崩溃的家庭:一个精神恍惚的丈夫和他泪流满面的妻子,一个受了惊吓的小男孩蜷缩在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爷爷奶奶身边。

  这家的丈夫小Z(化名)在外地打工,在一次生病治疗时,被当地一医院诊断为艾滋病毒感染者。韩芳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采集“感染者”的血进行核实诊断,同时对其妻子和儿子进行采血检测。

  孩子太小不配合,第一针的采血量不足,需要采第二次。孩子用惊恐的眼神看着韩芳,哭闹着不让采。韩芳安慰孩子说:“好孩子别闹,采完血阿姨给你买糖吃。”针扎在孩子身上疼在韩芳的心里。

  由于忙着给小Z夫妇采血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韩芳没有抽出时间给孩子买糖。回到沧州后,韩芳抽了个时间,连同女儿捐赠的5元钱,总共寄给小男孩15元钱,让他买糖,并在信中鼓励他,祝福他,信的署名为“为你采血的阿姨。”

  “15元钱对任何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它代表着我们疾控工作者对‘患者’的责任,对孩子的承诺。”韩芳说。

  经过认真实验筛查,小Z的艾滋病毒抗体筛查为阴性。为了慎重起见,韩芳他们一连做了六次实验,连晚饭都没有顾上吃。六次筛查结果全部一样。结合小Z夫妻无婚外性行为史、无受血、吸毒史等情况,经向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预防监测中心请示,韩芳为小Z摘掉了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帽子”,一个家庭恢复了往日的欢乐。为此,小Z的妻子专门给韩芳写来一封信表示感谢。作为一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韩芳从中更加深深地体会到,“对工作一丝不苟”这句话的分量。从2004年6月开始,韩芳和她的战友们接受一项新的任务:为既往有偿供血人员和特殊群体进行艾滋病毒筛查。

  这是一个既复杂又危险的任务。由于筛查人群特殊,人数又多,他们中极有可能存在艾滋病毒感染者。他们就像“定时炸弹”,必须及时排查出来。筛查用到大量的试管,如果装有艾滋病毒感染者血液的试管破裂扎伤工作人员的手怎么办?危险伴随在韩芳们左右。韩芳顾不上想这些,她亲自带领10余名工作人员一直战斗在一线。头一天采来血,第二天就要分离血清。分离出来的血清要进行编号,不容许出现任何差错。他们每天都要忙到晚上7点多钟。

  一天下来,大家都已经累得腰酸腿疼。韩芳让其他工作人员回家休息,她自己把一份份分离出来的血清核实后冷藏起来,然后把一天用的血试管和垃圾运到焚烧炉销毁,再将工作室消毒……

  2004年底,在这次筛查任务中,韩芳累病了,发起了高烧。但她没有躺下休息,继续坚持着走进实验室。同事们听她声音嘶哑几乎说不出话来,劝她休息两天。韩芳笑笑谢过,继续坚守岗位。

  在韩芳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他们做了万余份艾滋病毒抗体筛查工作,我市两类人群的艾滋病筛查工作得以如期完成。

  从1997年到现在,韩芳已经在防艾一线工作了10余个年头。她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但她并不为此感到高兴。人们对艾滋病的盲目恐惧,对感染者的歧视,感染者的增多……这一切都在催促着她,让她怀着一种急迫的心情在“抗艾”的道路上快步前行。

  来源: 河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