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江苏韩作秀:爱心妈妈真心助人44载(图)

发布时间:2018-06-08 21: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2-02 | 查看:1039次

  也许不曾有人问过你,44年的光阴意味着什么?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那都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而对于今年75岁韩作秀老人来说,这44年是沉甸甸的。她用44年的光阴积累了无价的财富——500多张捐物证书、10万元捐款单据、40本学雷锋日记,还有数也数不清的荣誉簿和感谢信。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每一张纸的背后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如果要说,就是一千零一夜也说不完。认识韩作秀的人都亲切地叫她“爱心妈妈”,她用自己孜孜不倦的行动去诠释了我们都十分熟悉的4个字——助人为乐。

  简单而又充实:助人为乐的生活方式

  这是的普通一天,早晨5点多钟起床,简单洗漱用餐。6点30分,韩妈妈准时出现在梅山第一中学门前的丁字路口。很多骑自行车上班的人都从这里经过。韩妈妈气定神闲地在路边坐下,身旁摆着一个打气筒,旁边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专供自行车免费打气”。

  路上的人流渐渐多了起来,人们都熟悉了这样一位老人,时而有人停车打气,时而有人向她问候致意。无论寒风酷暑,还是是刮风下雨,韩妈妈总是准时出现。韩妈妈说,有一天下大雨,路上都没什么人了,她估摸着要不要提早回家。突然远处有个人急匆匆地推着自行车径直向她走来。到跟前一看,是位中年妇女,脸上都湿了。没等韩妈妈开口,中年妇女就开始道谢:“哎呀,您在这儿真是太好了。您可救了我的命了。”原来她赶着送孩子,却发现车胎没气了。韩妈妈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你帮助了别人,越是有意义。”从此以后,韩妈妈坚持在恶劣的天气里去为路人服务。

  早上8点,韩妈妈起身回家。到家稍作整理,差不多就是梅山老年大学开课的时间了。韩妈妈学得很认真,钢琴、书法什么都学,她的中国画画得尤其好。近几年,韩妈妈还学了老年推拿。

  中午回到家,韩妈妈看见自己的房门上挂着个塑料口袋。韩妈妈打开一看,笑了,又有好心人给她送棉花棉布来了。午饭后,韩妈妈就开始在她那台70年代的缝纫机上开始忙活。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要在寒冬来临之前赶制一批棉衣棉鞋,好送给需要的人。几小时的伏案工作,韩妈妈的颈椎、肩周、腰椎还有腿脚都开始酸痛。可她一想到,那些穿上她缝制的衣服的人该有多高兴,立马来了干劲。

  晚饭后,韩妈妈会和邻居们窜窜门。一位名叫蒋剑佩的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最让韩妈妈牵挂。蒋老行动不便,长期卧床,韩妈妈一有空就去看望,还给老人按摩。回到家,韩妈妈就该写她的日记了,把一天做的好事和自己心里的想法都记下来。

  屋子里静悄悄的,家具陈设也都如主人一般上了年岁,历经沧桑。最值钱的东西就是韩妈妈床头的一台14英寸彩电。那是韩妈妈两个女儿来南京看她时硬要送的。小院的衣架上正晾着老人的几件衣物,已经是补丁盖补丁了,一双棉袜也被洗得看不清原来的颜色。

  问韩妈妈为什么要这么简朴,她先是回答习惯了。接着又说:“要是不这样,我节约不出钱来,因为我工资不高。我在旧社会长大,小时候是个苦孩子。雷锋也是苦孩子,他能穿补丁衣服,我也能穿。他一个月才60元钱,能一次寄200给别人。我现在一个月700,也能节余下钱来,支援孩子读书,我也可以给灾区做棉衣棉被。我心里感觉甜蜜蜜的,这就是我的人生道路。”

  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帮助别人:助人为乐的价值追求

  韩妈妈自觉自愿地做好事,开始于1963年,在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后,韩妈妈被雷锋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她把雷锋日记整整抄了三遍,心里总想着:“雷锋能用做好事回报新社会,我也能”。那时她是丈夫部队的一名普通职工。此后,每当部队有任务外出时,韩妈妈就会利用业余时间为战士们洗衣服、洗被褥,发现破了的地方还亲手缝补好。后来,韩妈妈的一位女同事瘫痪,她又主动干起了义务护理,忙里忙外一干就是三年。

  70年代初,韩妈妈随丈夫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梅山国家重点钢铁基地建设,从上海来到南京。工作岗位变了,可韩妈妈坚持做好事的信念一点没有动摇。厂里的工作干完了,她就去附近的生产队帮忙收稻子、扬场、晒米。天气渐渐转凉,韩妈妈却依旧干得火热。一个偶然的机会,韩妈妈发现生产队里的许多孩子没有鞋穿或者只穿单鞋。经过询问得知,当地人买不起棉鞋,也没有人会自己做。第二天,韩妈妈买来料子,一针一线地开始了工作。很快,10条棉被、10双棉鞋送到了孩子们手中。大人们也激动非常,可到了这时候依然弄不清楚这位亲切的好心人是谁。韩妈妈都以有纪律为由谢绝了他们的询问。直到有一天,生产队长在韩妈妈帮完农活后一路跟着她回家,韩妈妈助人为乐的事情也就曝了光。韩妈妈说:“我一个普通妇女,做了一点好事,哪值得你们这样夸奖。”以后的日子,韩妈妈照样做着她认为算不得什么的小事。

  1977年,韩妈妈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分子”,应邀到北京参加“全国群英大会”。这段经历成为了韩妈妈最难忘的事件。她说当时激动得几次掉下眼泪,当得知邓小平等中央首长要接见他们的时候,高兴得连饭也吃不下了。直到现在,韩妈妈家里醒目的位置上依然挂着一幅将近2米长的黑白照片,这正是全体学雷锋标兵与中央领导的合影。韩妈妈说:“从那时候起,我一看到这张照片,身上就要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做起好事来,就有劲了。这张照片鼓舞了我一辈子。”因为这不仅仅是荣誉,更重要的,韩妈妈认为党和人民肯定了她的作为,给予她生命价值的最高评价。

  1983年,韩妈妈退休了,可做惯了好事的她反倒更忙了。她开始为骑车上下班的职工免费打气、煮绿豆汤;开始跑敬老院、小学、托儿所,捐钱捐物;开始义务照料行动不便的街坊邻居……有人看到韩妈妈年事渐长,劝她别苦了自己。韩妈妈回答说:“一个人要是光顾自己,就一件好事都干不成!”

  1991年夏天,长江流域的一场特大洪水揪住了韩妈妈的心。年近花甲的她又为灾区群众做起了棉衣棉鞋。从那以后,韩妈妈每年都要坚持制作10到30套棉衣棉鞋捐给需要的人。安徽、湖北的灾民们收到过,云南苦聪的孩子们收到过,陕西贫困地区的群众们收到过……一件件棉衣、一双双棉鞋不仅传递了温暖,也见证了“爱心妈妈”的人生价值。

  感动更多的人、凝聚更多的人:助人为乐的大爱真谛

  1995年,韩妈妈从媒体上了解到灌云县有个叫马二兵的孩子,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与奶奶相依为命。失去生活来源的他,上学成了奢望。韩妈妈立即与“希望工程”取得联系,捐出500元与马二兵结成帮困助学对子,其间还不时为他寄去棉衣、棉鞋和学习用品。韩妈妈则收到了马二兵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来信。每当读到这些信件的时候,韩妈妈总是兴奋地说:“我花的钱花在刀刃上了,做了一件好事,把一个孩子从没爹娘、没书读救活,让他找到工作,这是我的理想。”

  韩妈妈的行为不仅感染者被帮助的人,也感染着她的家人、她的朋友甚至街坊四邻。韩妈妈的亲人都在上海工作学习,有时来南京看她,一家人也不是忙着聚会,而是忙着帮助别人。韩妈妈会拉着两个女儿一起做棉衣,会拉着学医的外孙女去敬老院给老人们按摩。这样的团聚方式在韩妈妈一家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了。

  除了自己的家人,韩妈妈还组建了一个“爱心妈妈小组”。组员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她们被韩妈妈的精神和行为打动,自愿地加入助人为乐的行列。2005年8月,梅山上怡新村一户低保户家庭的双胞胎考上大学,家人却为孩子的学费犯了愁。几位“爱心妈妈”一商量,从她们微薄的养老金中拿出了700元钱,赞助这对双胞胎上大学。最终在组织的帮助下,顺利地让两个孩子圆了大学梦。

  2005年11月,在“爱心妈妈”们为云南苦聪孩子赶制过冬衣物的过程中,8个人挤在韩妈妈家的小房间里,大家像是在与季节赛跑,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12点。由于市场上买的棉花不够用,担心赶不上送衣服的韩妈妈还拆了自己的一条被子弹棉花救急。很快22套棉衣裤完成了,“爱心妈妈”们的眼睛也熬红了。她们却满不在乎地说:“为了孩子,我们辛苦点,少睡觉这算什么。”

  2006年,“爱心妈妈”们又把爱心送到了江宁区陆郎敬老院和江宁敬老院。她们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们送棉鞋、量血压、推拿、理发还表演了节目。老人们都开心得像过节一样。一位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在韩妈妈为她做完推拿以后流下了眼泪,激动地拉着韩妈妈的手不肯松开,说:“太感谢你了,不仅来看望我们,还为我们治病。你们下次还来不来啊?”这时的韩妈妈就下定了决心:“来,下个月还要来。”

  今年,“爱心妈妈”们又有了新行动,她们要为党的十七大献礼,早早地就开始制作棉衣棉鞋,目标定在了40套。她们也要在与自己的比赛中破纪录。韩妈妈的小屋中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是爱让她们如此年轻,是爱让她们如此富足,是爱让她们的生命如此绚丽光辉。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这次韩妈妈被梅山第三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今天,她要去给孩子们讲讲学雷锋的故事。韩妈妈向着学校出发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目送她,并且完完全全地相信:不管有多难,韩妈妈的好事会一辈子做下去!

  来源: 江苏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