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7 21:2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1-04 | 查看:1094次
感动感言:大爱无价,大孝无价。两代人半个世纪如一日默默照料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其孝行善举感动众生!这种爱,像水在世间流淌,像火炬在人间传递!十足体现中华传统美德: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
王冬娥给程奶奶喂饭
鄂州市鄂城区泽林镇余山下村5组路边一座旧楼房内,早上9点多钟,刚刚吃过早饭,58岁的董昌友搀扶着103岁的老奶奶在门前的椅子上缓缓地坐下,初冬的太阳暖暖地照在老人身上。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跑过来,和老奶奶玩游戏。小女孩嘻嘻笑着跑开了,老奶奶笑着喊:“别摔倒了。”这位老奶奶虽年过百岁,但神志清楚,耳聪目明,衣着整洁,看上去身体很好。她与董昌友无任何血缘关系,却已经在董昌友家住了整整50年。 村民们都说:老奶奶能活得这么快乐,多亏了董昌友一家悉心照顾。
“大妈,住到我们家去吧”
老奶奶名字叫什么,村里没有人知道,只知道她姓程,人们叫她程氏老太,董昌友夫妇喊她程奶奶。程奶奶有一段坎坷而不幸的人生经历:她生于1905年3月,出生后没几天就被自己的亲生父母狠心地丢弃。一王姓人家外出时,听到孩子嘤嘤的哭声,动了恻隐之心,将她抱回家做童养媳。程奶奶从小跟随着养父母讨饭为生。十八九岁时,与养父母的儿子结婚,生下一男孩。可丈夫在儿子4岁时不幸去世。丈夫去世后,程奶奶被婆家驱遣,居无定所,衣食无着。迫于生计,她只好带着4岁的儿子到处乞讨。
一天,当程奶奶乞讨到泽林镇余山下村5组时,人们看到她们母子俩实在可怜,大冬天里还穿着一件衣不遮体的破旧衣服,冻得瑟瑟发抖,便问她愿不愿意再找一个人家。当时湾里有一家兄弟四个,都没有娶妻,有好心人便把她说给其中的老二董朝武。程奶奶嫁给董朝武时,才24岁,因董朝武没有生育,没给董家留下后人。1957年冬,董朝武患胃病去世。程奶奶的儿子也因患有精神病,漂流在外下落不明。董朝武的其他三个兄弟都因未婚没留后人,先后去世。程奶奶住在丈夫生前留下的半间土房里,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伤心老人。
董昌友的父亲董开林是程奶奶的邻居,是个热心善良的中年汉子。见程奶奶身体不好,挑水很吃力,总是主动地帮她将缸里的水挑满。程奶奶丈夫死后那年冬天的一天夜晚,一场风雨将程奶奶的半间土砖房吹得摇摇欲坠,雨点从屋顶的破洞里滴滴答答地漏下,程奶奶躲在一个角落里,浑身被淋得透湿。第二天,董开林见程奶奶半天没出门,心里感到不妙,便跑到她家去看。“大妈,大妈……”董开林站在门外喊。屋内半天没人应。董开林推门进去,见程奶奶正躺在床上发高烧 ,董开林急忙找来医生给她打针。他见程奶奶一个人过得很艰难,房子要倒,就对程奶奶说:“大妈,住到我们家去吧,虽然我家穷,但我们吃饭不会让您吃粥。”程奶奶不想拖累董开林一家人,犹豫了10多天不肯去,董开林又和妻子一起买了些红糖去看望,再三劝说。程奶奶被董开林一家的诚意所打动,才住进了他家。那年正是1957年腊月快过年的时候,程奶奶53岁。
“我就是您的亲儿子”
董开林将程奶奶接到自己家时,当时只有三间土砖房,8口人,6个孩子,最大的孩子只有12岁,生活非常苦。董开林将这个无依无靠、体弱多病的程奶奶当作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自己孩子多,怕吵着他,专门为她隔了一小间房子;程奶奶体弱多病,董开林从没让她到田畈里干过活;对她说话总是轻言细语,从未大声过;程奶奶有肾病,不能吃盐,每顿做饭时,总是先把她的菜炒起后,再放盐。
程奶奶刚到董开林家时,正是闹饥荒的年代,没有吃的,一家人靠董开林夫妇两人挣工分得一点口粮。当时妇女一个月只出24天工,有几天休息时间。为了找吃的,董开林的妻子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挖野菜或捡菜叶吃。附近找不到吃的了,听说黄冈江边的菜地里可以捡到菜叶,董开林的妻子总是天未亮就早早地起床,挑着筐子步行一两个小时,乘船到黄冈江边捡人家落下的黄菜叶,每次能捡几十斤,到下午四五点钟才饿着肚子挑回来。这些黄叶子加一点小米熬成照见人影的稀粥。那时每天的生活就是稀饭、玉米糊、青菜粥。程奶奶见董家生活太难,自己又不能出力,不好意思地对董开林说:“都怪我拖累了你们。”董开林怕程奶奶见外,连忙说:“您不要有多的想法,我就是您的亲儿子。”
1975年冬天,程奶奶肾炎发作,手脚浮肿,躺在床上不能下地走路。董开林叫村里的吴医生到家来给她看病,吴医生给她开了药方。因没钱买药,吴医生带着董开林的大儿子董昌友到十几里远的白雉山为她采挖草药。董昌友到现在还记得,那一天他们起得很早,带了一点干粮,走到那里腿都酸了,又漫山遍野地去寻找,大冬天里累得满身是汗,直到傍晚才回来。董昌友认识了草药后,后来又经常自己去采,这一采就是10多年。董开林的妻子将采回的草药细心地煎熬,一勺一勺地喂到程奶奶口里,又四处打听偏方给她治,照顾她每天的吃喝拉撒。在董开林一家的悉心照顾下,程奶奶患了几十年的肾炎竟奇迹般地痊愈了,从此再未复发。
1981年春,董开林患肺病去世。临终前,他将董昌友6兄妹叫到床前再三叮嘱:“你们的母亲有你们兄弟4人照顾,我放心。我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的程奶奶。程奶奶一生命苦,你们一定要好好待她。”他一再叮嘱与自己住在一起的大儿子董昌友,一定要像待亲奶奶一样照顾好她。
“我们就是要奶奶活得开心”
父亲去世时,董昌友32岁,他与妻子王冬娥于1972年冬结婚,已有5个孩子,家里也很困难。董昌友为了照顾程奶奶,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母亲送到三弟家赡养。夫妻二人受长辈的影响,对程奶奶非常孝敬。遇村里红白喜事去做客,他们自己舍不得吃,将菜一样样拣到盘子里,端回来送到程奶奶手中;到外地走亲戚或上街,他们也总是想着带一点吃的回来。
程奶奶自己不能在外做事,就觉得自己在家吃闲饭 ,从来不主动给自己盛饭吃。王冬娥刚开始结婚时,还不知道程奶奶自尊心这么强。一次正是农忙双抢时,董昌友在外面做木工活,王冬娥一个人在家忙里忙外。为了抢时间,王冬娥中午回来煮好饭后,自己匆匆扒了一口,喊程奶奶吃就走了。等她晚上摸黑回来时,锅里的饭竟然没动。从那以后,王冬娥再忙也要把热饭热菜端到程奶奶手里,有时自己顾不上吃饭,端着饭碗边走边吃。
董昌友家只有两亩多田地,粮食根本不够一家8口人吃,为补贴家用,王冬娥在村附近的砖厂找了份活干。1992年夏天的一天,王冬娥半夜三更起来割了一块稻田,天才蒙亮。因赶着去砖厂上班,来不及做早饭,王冬娥买了些包子送给程奶奶,自己却没有钱买吃的,饿着肚子去砖厂做苦力。中午回来后,王冬娥到畈里忙了一阵,回来将一点剩饭拌油盐炒给程奶奶吃,自己又饿着肚子去砖厂做事。晚上回来时,已饿了两顿的王冬娥晕倒了。
程奶奶有时像老小孩,性子特别倔。王冬娥记得有一次,将饭菜端到她手上给她吃,她不吃,将饭放到桌子上。最后猫上了桌子,将饭菜撒得满桌满地。王冬娥看着自己舍不得吃的粮食浪费了,心痛不已。但她没有发程奶奶的脾气,默默地收拾碗筷到厨房去洗。程奶奶有养猫养狗的习惯,家里粮食不够吃,她偏要将饭菜喂给猫狗吃,董昌友夫妇见了,也不多说,只要老人高兴。
程奶奶对董昌友一家的耐心照料深感不安,觉得自己拖累董昌友一家太久,几次想绝食自杀。1993年冬天的一天,董昌友夫妇俩照常把饭端到她手上,她不吃。董昌友以为是饭做得不好,连忙跑到隔壁邻居家借来两个鸡蛋,下了一碗柔软的面条,打上鸡蛋花,端到她手里,说:“奶奶,您就吃点吧,我们的饭菜不合您的口味,以后您想吃什么就说。”见程奶奶不动筷,董昌友试着去喂她,可是程奶奶将嘴唇抿得紧紧的。 董昌友急了,以为程奶奶生病了,冒着严寒跑几里路接来医生。医生仔细检查后,说:“身体还好。”不是身体原因,那是怎么回事呢?莫不是思想问题?董昌友夫妇劝程奶奶说:“我们平时如果对您照顾不周,您不要放在心里,以后我们改正。这饭您还得吃,不然会饿坏身体的。”程奶奶再也忍不住了,流着泪说:“孩子,你们对我太好了,我这一大把年纪,不能做什么,这么多年,我每天洗脸洗脚水要你们端,马桶要你们倒,头也要你们洗,指甲还要你们剪,甚至有时还要你们为我洗澡、喂饭,我活着你们太累了。”董昌友得知老人的思想顾虑后,安慰她说:“您好好地活着,我们做得再累也高兴,若绝食自杀,我们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父亲。父亲临终前说过,您就是我的亲奶奶。我们就是要奶奶活得开心。”怕老人思想没想通,董昌友夫妻那几天日夜守在她的身边。为使奶奶解开心中的结,过得舒心,董昌友夫妇专门用板车拖着老人到鄂州市区、西山公园等地游玩。程奶奶在董昌友夫妇耐心细致地照顾下,日渐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我真是太有福了”
2003年,泽林镇办起了养老院,孤寡老人住进养老院集中供养。但程奶奶和董昌友一家几十年的感情分不开,不肯到养老院。董昌友夫妇也舍不得送老人走,他们早已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奶奶了。今年,村里要为老人办低保和百岁老人优待证,可是,董昌友说什么也不肯。他说,我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老人还能活多久呢!最后在村干部的劝说下,才勉强办了。
董昌友为了照顾程奶奶,放弃去上海打工挣钱的机会,在村附近做短工。程奶奶现在精神和身体都很好,每顿能吃一碗饭,有时还能扫扫地,剥剥棉花,看看门。董昌友的几个女儿已出嫁,她们传承上辈的孝行,每次来,总要带些东西给老人。提起董昌友一家人,103岁的程奶奶连连说:“我真是太有福了。”
来源: 湖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