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安徽储木阳:山民心中的“袁隆平”(图)

发布时间:2018-06-07 14:4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1-03 | 查看:784次

  储木阳现为池州市东至县昭潭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30多年来,他始终托着一颗赤诚之心,扎根基层,推广农业技术,让原本闭塞的南部山区农民切身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先后成功主持了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技术,转基因抗虫棉中试示范、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数十个推广项目,使当地农民增收超过8000万元。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全国中华农业科教奖”,今年又拟定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的农技推广先进事迹已载入“东至县志”。他被当地农民、同行和县乡领导尊称为“东至的袁隆平”。

  昭潭地区俗称东至“南部粮仓”,虽然地处南部山区,却是良顷万亩,粮食生产是农业重中之重。1977年,储木阳成为该地区建国以来第一位农民农技员,从事水稻杂交制种技术,工作中他处处留心钻研农业技术,下田间记载、观察、摸索,纯朴的村民看见他真心传授农业技术,说得在理,行之有效,对他流露出了恭敬的眼神,他也从村民的眼神中读懂了村民对农业技术匮乏需求的强烈渴望。当年他蹲点的村民组水稻就由低产变为了高产。

  1994年,他由于业务工作水平相当突出,被东至县农牧局破格任命为昭潭镇农技站站长。新官上任三把火,95年他便在全县第一个争取到了水稻旱育稀植抛秧这个全国“丰收计划”项目。然而,万事开头难,昭潭地处山区,农民观念陈旧闭塞,人们并不相信他能改变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稻谷种植模式。“稻田减产谁负责?”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忍辱负重,没有气馁,在全镇培训大会上当众承诺,如果失败他本人承担一切经济损失。在河东村75公顷的示范片里,他与村民同吃同住,从育秧到栽插,80天的驻点,整个肥水运筹,技术实施,现场指导,一身泥一身汗,与群众风雨同舟,这一年,示范片不仅大幅度降低了种田成本,而且亩均增收50公斤。在事实面前,群众信服了,也为农技推广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他趁热打铁,运用组织参观、举办技术讲座、播放录像等手段,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把水稻旱育稀植的科技之种撒遍了全镇的每一个角落,到2007年底全镇累计推广旱育稀植抛秧面积达到6267公顷,增收节支500万元。1998年-2001年,他相继又承担了抗虫棉新品种——国抗一号中试和良繁,棉花“丰收计划”项目,他坚持驻点示范田,亲自细心观察,详细纪录,把这一点始终贯穿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从记录的上万个数据中去粗取精,写出了一篇篇内容翔实的总结报告。因而皮棉单产由1998年的64.3公斤提高到2007年底的120公斤,为推动全镇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总增皮棉4300吨,仅此一项,农民直接增收5590万元,同时,近几年推广水稻良种200多万公斤,应用面积1.5万公顷,增收稻谷1.5万吨。

  新品种,新技术在当地的不断是使用、更新让昭潭人民受益匪浅。然而,农民日益突出的盲目施肥情况又摆在其面前。这是制约农业增收的一大“盲区”,也是多年来他心中悬着的一块巨石。2006年,他好不容易争取到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这项工作野外作业范围广,难度大,他禀承对工作的刻苦钻研、严谨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率先垂范,带领全体技干跋山涉水,踏遍全镇140个村民小组,调查记载的数据汇集成长达6000页的测土配方施肥资料,因而在短短的不到三年中,测土配方施肥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昔日辛勤的汗水,如今已是春华秋实,三年累计推广配方施肥面积达3万余亩,平均亩增水稻30公斤,皮棉12公斤,农民增收节支321万元。

  在储木阳同志辛勤工作的背后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2006年3月的一天,他在朦朦春雨的陪伴下骑着摩托车到官营村讲课,殊料途中被一追尾摩托车撞击,霎时,几个跟头后人仰车翻,在赶来的群众的挽扶下,才勉强站起来。此时此刻,他并没有想到去医院,而是毅然赶往培训地点讲课,待中午赶往医院时,鲜血已沾满了衣裤。同年10月12日,在测土配方施肥取土工作中,车行至永丰村杨坂组的小径上时,被一杂草丛生的暗沟拌倒,摩托车重重地摔轧在其身上,然而,他不顾双腿的疼痛,忍着剧痛完成了随后4天的田间取土工作。此时再到医院检查诊断出腿部肌肉严重轧伤了,经过半年治疗后才痊愈。

  他曾有过多次从政的机遇、经商的便利、进城的机会,也有人劝他有这么好的技术,何不学习别人,开个农资商店,早就可以“发”了,但是他深深的知道质朴的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期盼,农技推广使农民受益的喜悦紧紧牵住了他的心,因而一次次放弃。30多年来,他对于上门求教的农户,无论路途远近,都能做到随叫随到,并能百问不烦地解答。自1983年被聘农民技术员以来,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午觉更不知是什么滋味,清晨常常被急促的咨询电话铃声催醒,晚上在夜幕中疲惫到家。30多年中,他累计接待咨询人数达3万人次,为农民免费修理小型农机具2000多台套,用脚板踏遍了当地的每一块田地,成了这一片土地上的“名人”、“明星”,在当地农村,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老远就能认出他就是“储站长”。储木阳用行动实践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用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用行动释放着自己的工作热情。

  来源: 安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