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6 14:1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1-04 | 查看:2696次
溧水“水上漂”张猛30年救起23名落水者
南京市溧水县建筑工程局职工张猛身怀“水上漂”绝技,从7岁救落水伙伴起,30年来他见义勇为,奋不顾身,拯救了23名落水者的生命,成为众多落水者的救星。对此,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南京电视台专题报道了他见义勇为的事迹,《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等多家媒体为他作了大量的宣传。“水上漂”张猛的事迹已经家喻户晓,他因此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目前,张猛与50多名游泳爱好者组建了水上救生队,并将“救人为荣”作为这支队伍的行动准则,以帮助更多的落水者,把“水中英雄”的护卫使命演绎得更加完美。
一
2006年3月17日夜晚7点多,当人们打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频道的时候,一个人们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荧屏上,“这小伙子不是张猛吗?” 人们惊喜地喊道,小小的县城沸腾了。
荧屏上的年轻人正是张猛。他的背后就是水域浩淼的中山水库,这是他多年来搏击风浪、强身健体的地方。面对记者的镜头,他说:“我最痛心的就是见到那些见死不救的场面,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在人的生命面临绝境的时候,任何人都理所当然挺身而出。”
这个剽悍的小伙子被人们誉为“水上漂”。他水性特好,能够平躺水面上8个小时不下沉。水是他的钟爱,游泳是他的“癖好”。他见水就想游泳,可以说是“嗜泳如命”。7岁时,一位12岁同伴落水,其他玩伴吓得四散逃跑,唯独张猛沉着地捡起一根树枝跳到河里,救出了同伴。他珍爱自己的生命,更呵护别人的生命,他把救护别人当作自己天经地义的使命。多年来,他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冒着生命危险,在水中拯救了23条生命。县城边有个中山水库,每到夏天总有溺水者,但当地人说,只要“水上英雄”张猛在,就感到安全。
二
2003年暑假,赤日炎炎似火烧,中山水库水天浩淼。
水库的近岸,有许多人在水中追逐嬉戏,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水面上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忽然,在离水库堤岸大约200米的地方,传来了声嘶力竭的喊声:“救命啊!”人们循声望去,只见有人在水中用两只手在拼命挥舞拍打着水面,在死亡的边缘在无助地挣扎。
水中救人是很危险的事,被救的人捞一根稻草也是好的,许多被救者紧紧地抱着救人者,常常会发生救人者与被救者同归于尽的惨事。几年前,这个县的一个小镇就发生过一位叫栾克平的青年因救溺水者而光荣献身的事。人们爱莫敢助,只是面面相觑而已。
这时,只见水面上有人箭一般地朝溺水者游去。“哗哗哗——”矫健迅猛的泳姿溅起串串洁白的水花。只见他机智地从溺水者身后包抄上去,一把抓住他的头发,朝他喊道:“别抱住我,把手搭在我的肩上,两只脚尽量轻轻划水,要配合我!”那人喘着粗气,但手不再乱扑腾。规规矩矩地趴在救人者的背上往岸边游去。
良久以后,当溺水者在同事的呼唤下回过神来,再去寻找那双救他上岸的生命之手时,却再也找不到了。救人者忽然“蒸发”了。
被救者周先生是江苏常州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的员工,打那以后,他一直挂念着不留姓名的救命恩人。一天,他看到一份《金陵晚报》,上面有一篇关于溧水县建工局的一位叫张猛的同志在水库中救人的见义勇为的报道,才发现恩人就是张猛。很是激动的周先生特地找上门来,要用重金感谢张猛的救命之恩。但被张猛婉言谢绝了:“别说我是党员,就是普通老百姓也不能见死不救,我不能接受你的钱,生命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后来,这位周先生为表示感谢,特地把《金陵晚报》的这篇报道张贴在公司的宣传橱窗内,并写上了一段文字,希望大家学习张猛的见义勇为的精神。
像这样的水中救人好事,张猛做了很多,而且一坚持就是30多年。
三
张猛是个热心人,无论何时他都把救助他人放在心上。2005年4月15日上午10时,溧水东屏镇建虹工业气体有限公司大门口,溧水建工局正在对该公司进行建筑市场安全工作大检查。一辆满载石子的四轮农用车停在大门口的斜坡上。
张猛开车来到该公司,忽然,他发现那辆农用车辆正在缓缓地向后挪移滑行,作为司机的他立刻断定这是该车手制动失灵所致。
这时,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正在该车后5米处玩耍,危险,间不容发;生命,危在旦夕。张猛哪里来得及多想什么?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狂奔到路边,使出浑身解数,搬来两块大石块,用力死死地抵住了车轮……
时间不长,但分分秒秒皆关人命,惊恐的张猛大汗淋漓。
旁观的人也捏着一把汗:“要不是这位细心的师傅手脚来得麻利,这小孩就没命了。”
一场意外的伤害事故被无声无息地避免了,小男孩依然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张猛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驾车默默离开了。
张猛还是个爱“管闲事”的人。2002年元月30日下午17时,开车经过永阳镇工农兵村村边的张猛忽见有一处楼房的旁边的草堆浓烟滚滚,原来是小孩放鞭炮不慎酿成了火灾。旁边的楼房危在旦夕,张猛迅速停下车,他首先拨通了119,随后奋不顾身地冲向最危险的救火第一线。他冷静地从隔壁的一户人家接出水管,为最易着火的楼房木窗降温,并及时提醒救火村民:“只要楼房的窗子不烧起来,火就不会进入家中,楼房就能保住。”抢救了半个小时,火不仅没有熄灭,反而越烧越大,浓浓火焰遮住了半边天,有些村民已经对救火失去了信心,但是张猛面对着喷过来的火球仍然面不改色心不跳,临危不惧,与烈火进行着殊死较量。草堆顶部的一个火球呼啸而来,张猛仗着体力好,一个弹跳闪了过去,仅几分钟,又一个火球飞来,张猛迅速闪身躲避,被迫把水管扔在地上,火球坠地后,张猛赶紧捡起水管,继续往窗户上喷水。村民们见张猛这样一个过路人都能够奋勇救火,都重新加入了救火的行列。经过一个小时的拼搏,大火终于被扑灭。
大火被扑灭了,张猛身上的羽绒衫被烧了几个洞,一身汗水的张猛面孔黑得像个煤炭工人。房主回来后,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要留张猛吃饭,并表示要酬谢,但张猛只是微微一笑,婉言谢绝了。
在张猛离开村庄的时候,全村的许多村民感动得亲自把张猛送到村口,并说:“亏了这位好心的师傅,不然楼房就保不住了!”
四
2005年深冬的一个傍晚,溧水县城南郊的无想寺水库。
无想寺水库附近有一个祝家山,祝家山有一个叫“农家乐”的饭店。一次,店老板向张猛吐露了一件事:自己的一艘快艇的螺旋桨前不久掉在了无想寺水库中。由于水域较广,水位太深,天气又这么冷,实在无法打捞。眼看价值数千元的设备将在水里烂掉,心痛不已。言外之意是想请他帮忙捞一捞,但想到天气这么寒冷,王老板又不好意思明言。为人热情的张猛听出了王老板的言外之音,主动表示帮其试着捞捞看。
这天他下班后,骑车来到了无想寺水库。在王老板的指点下,他憋足了气扎着一个个猛子一截一截向前摸,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摸出近一公里,终于将沉在水底2米多深处的螺旋桨摸上了岸。虽说张猛是个冬泳爱好者,但在这样严寒的天气里,他每天只游20分钟左右。今天,他在水中浸泡了这么长的时间,脸上冻得发紫,上岸后身体便不停地打着寒颤,牙齿“咯咯”打着架。王老板见此情景,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盛情留他吃饭,但张猛借口晚上要开会,笑着离开了。
五
张猛救人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知荣明耻”栏目宣传后,他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他看得很淡。面对荣誉,张猛并不认为他的救人行为是多“伟大”的事,他只是说,“在危难之际向他人伸出援手,我感到很光荣。”
第一次拿到见义勇为的奖金,他想也没想,就全部捐给了曾为救落水少年而英勇献身的栾克平烈士的父母。今年南京市委、市政府“见义勇为表彰大会”一结束,他仍旧把政府奖励的5000元见义勇为奖金作为特殊党费缴到了县委组织部。尽管妻子下岗,自己每月的工资并不高,但是他说:“我是党的一分子,我的一切荣誉都是党给予的,我把这笔特殊党费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向建党86周年表达的一点心意。”
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大广角”栏目主持人周涛在采访了张猛之后说:“第一眼看到张猛,几乎跟想象中一样:很实在,很坦诚,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活在我们身边的英雄。”张猛常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威胁时,一定要挺身而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危难者感到人间还有真情在。他说:“成绩和荣誉只能说明过去,我将不断努力,用我的微薄之力奉献于社会。”
个人简介:
如今,在溧水乃至南京,提起溧水县建工局的张猛,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赞,他的见义勇为的事迹广泛流传,有口皆碑。06年3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社会主义荣辱观”专栏用了三分半钟作了报道、南京电视台、《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重大媒体对他水中救人的事迹作了生动而详尽的报道。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专栏两名记者06年6月下旬专程到溧水,用了三天时间对张猛进行了拍摄采访,张猛被列为“全国百姓英雄”评比的候选人,2006年6月底被南京市委评为“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九月底张猛作为党员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南京市第十二届党代会;2006年4月被南京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见义勇为奖”;2006年8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共青团授予“江苏省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2007年元月被南京市公安局授予治安保卫个人“三等功”,2007年2月,被南京市文明委授予“第五届南京市好市民”荣誉称号;同时获得“2006感动南京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2007年9月,被南京市政府表彰为见义勇为十大先进分子,12月荣获南京市“十大优秀杰出志愿者”,2007年9月被评为“全国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超人”,2008年1月荣获南京市首届道德模范。
来源: 江苏省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