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6 14: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1-03 | 查看:877次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对灾区人民而言,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对党和国家而言,是执政为民、应急反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徐立堂作为沧一建安公司党支部负责人,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第一时间捐出500元,并组织员工捐款8510元,通过市红十字会捐往灾区。
5月22日上午10时,沧一建安接到市建设局关于赴川援建的紧急通知。他作为公司班子“领头羊”,站在讲政治、识大局、顾大体的高度,把赴川援建作为公司的头等大事,积极研究,周密谋划,并于当天上午12时委派分公司经理刘全忠同志先期去四川地震灾区踏勘。同时又紧急召开公司领导班子会议,成立了支援四川灾区重建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紧张而又有序的准备。
5月26日上午11时,他亲自率队,带领一部分管理人员驱车火速赴川。为了抢时间、赶进度,路上他与司机小石交替驾驶,歇人不歇车,饿了就在高速服务区趁加油的间隙吃顿快餐,渴了就喝随身携带的矿泉水,困了就轮流在车上打个盹。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到达灾区,早一天布置施工,早一刻让受难的四川同胞摆脱困境。他对随行的人员说,“我们无力挽回逝去的生命,但我们有责任让幸存的亲人们生活得更好!”。
到达四川后,目光所及之处是当地居民搭建的各色帐篷和简易房。由于公司负责援建的地点是都江堰市的龙泉村,该村受灾严重的聚源镇中学,从他们对学校建筑质量的质疑中,他深深感到了肩上的担子之重——作为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量不出问题,不仅仅只是企业荣誉和责任的问题,更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过渡房援建点是一片低洼的稻田,无路可通,加上四川的地质不同于河北的地质,它细密结实,渗水性较差,每逢阴雨天,场地变得泥泞异常,使得大型机械难以进入,施工难度超乎想象;与现场相连的村级公路窄到只允许单辆车行驶,大型机械根本无法错车;现场水源、电源皆无……在对现场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徐总马上召集现场人员紧急开会,成立了项目前线指挥小组,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逐个落实责任人员,并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距施工区约百米远处有一处略为平坦些的稻田被临时指定为生活区。仅有的几顶帐篷算是这片湿地上最为实际的“建筑”,施工人员在帐篷内铺上一块木板,便当做了休息用床。由于地面潮湿,气温高,帐篷内越发显得异常闷热。但灾情让援建队员们忘记了疲劳,他们顶着余震,冒着危险,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克服饮食、住宿及沟通上的诸多不便和困难,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接通水源、电源,清理土方、打通道路、填埋水坑,争分夺秒,一刻不停。饿了泡碗方便面,渴了喝几口矿泉水,困了就轮流到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眯一会儿,每天都要工作到夜间一、二点。往往是吃了早饭,中饭和晚饭就没了保证,什么时候收工,什么时候再吃。尽管如此,他们没有一人喊苦叫累,没有一个临阵脱逃。
由于环境、气候的不适应,晚上蚊虫的叮咬加上过度劳累,几天下来,队员们渐渐体力不支,个别同志出现了水土不服和过敏现象。他协调援建小组及时调配了厨师及生产、生活物资。援建过程中,他还特别注意与当地各级政府和居民的关系协调,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每天对口支建都江堰市的四川省郫县都有负责人员过来协助工作,施工所需的大型机械,如砼搅拌机、推土机等都能在当地借用或租用,不需要再从沧州调运,为顺利施工争取了时间。
虽然工期一变再变,任务一添再添,压力越大、动力就越大,动力来自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来自于沧一建安人的自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进场仅三天,我公司援建突击队就完成了施工现场土地的平整和现场施工道路的初步硬化任务,接通了水电源,具备了正式开盘浇筑砼条件。到6月4日,经过六个昼夜的紧张施工,基本完成了首批援建活动板房基础砼地面浇筑任务;6月23日,顺利通过省建设厅和当地政府的联合验收,并交付使用。
在他的带动下,沧一建安爱心在凝聚、热情被激发、合力在形成。前线的突击队员舍小家顾大家,挥汗如雨,后方的员工及员工家属也在为抗震救灾倾心尽力。5月23日,公司党支部组织开展交纳“特殊党费”的活动,徐总再次捐出1500元,其他班子成员各1200元, 22名党员半个小时内交纳“特殊党费”12634元;为抢运物资,支援一线,公司机关不论男女老幼,不分职务高低,头顶烈日,不辞辛苦,三个小时装运物资近30吨;少数家在农村的援建员工家属,更是高风亮节,在麦秋大忙季节,克服困难,不向单位和亲人叫苦,无私支持家人援建;分公司经理刘全忠的妻子被查出患有子宫肿瘤,却始终隐瞒病情未告知远在千里之外参加援建任务的丈夫,而是一人坚强地一边担负着照顾孩子上学,一边还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正是有了后方的大力支持,公司援建突击队才得以圆满完成援建任务。
来源: 河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