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4 19:5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0-01 | 查看:1358次
刘淑华,女,56岁,汉族,群众,高中文化,塘沽区大沽街华安楼社区居民。她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但是家属院里的每个人都认识她,她没有动人的事迹,也没有任何过人之处。她只是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朴实的母亲;一个孝顺的女儿、媳妇;一个总是面带笑容、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人。
她出生在重庆一个并不偏远的小村里,和那个年代的很多人一样,经历过极其艰苦的生活。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1973年她嫁给了一个军人,丈夫每年只有1个月的探亲假,夫妻聚少离多。老老少少一大家子全靠她一个人操持。上有体虚的婆婆、下有咿咿学语的孩子,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做农活。1976年的中国农村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由于在怀孕期间营养不良,大女儿出生时体重比普通婴儿低很多,接生的医生对她说这孩子恐怕养不活。望着这个娇弱的小生命,她暗下决心,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决不放弃这个生命。为了给老人和孩子补充营养,她还养了一些猪、鸡、鸭等家禽,可想而知担子有多重。女儿出生才七天,刘淑华的爱人就回部队了。有好几次,孩子半夜高烧至40℃左右,她独自背着孩子走十几里夜路去医院,每到这个时候,她心里都禁不住阵阵发酸,但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咬牙坚持着。
1980年她的小儿子出生了,生活的担子一下子又重了很多。但即便是这样,她除孝敬双方的父母之外,还经常接济、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村里的肖婆婆无儿无女,生活困难,多年来她经常去看望她,省吃俭用给她送去一些生活必需品。1985年她离开重庆时,肖婆婆依依不舍,老泪纵横,一直拉着她的手反复问:“我还能不能再见到你?”
1985年春节,她带着两个孩子投奔已转业在天津工作的爱人,本想一家人从此在一起过上幸福的日子,然而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来。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支付高额的学费。80年代,根据当时国家的政策,孩子的户口随母亲,因此孩子要在天津上学需额外缴纳借读费。那时本地学生每学期学费不过十几元钱,而外地学生每学期的借读费就达到了50元,在随后的几年里又一路攀升到500元以上。爱人只是普通的建筑工人,每月收入维持一家四口的基本生活已很勉强,根本支付不了如此高昂的学费,难道只能让孩子们辍学吗?她想起自己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贫困而被迫辍学,自己到现在还非常遗憾,一定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在孩子们的身上,无论多苦多难一定要让孩子多读书。为此,她开始尝试所有能带来收入的工作,甚至是根本不能称为“工作”的活儿,她到冰棍厂倒班、到冷库掐虾头、到废弃工厂拣铁镏子、到海边拾蚶子,还挤出分分秒秒给人织毛衣。当过装卸工、清洁工、厨师,摆过小摊、开过小店,每天4、5点钟就得起床,晚上夜深人静才能休息,有时候吃着吃着饭就睡着了。由于极度疲劳,又缺乏休息、生活不规律,先后患上了多种胃病。其中的艰辛、酸甜苦辣,无法想象,她却无怨无悔。现在在孩子们面前提起过去,她从未说过苦和累,也从未要求过孩子们报答,只是常说那时候太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心中充满了歉疚。
对孩子的教育除学校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她和爱人都很忙,文化水平也不高,不善言谈,讲不出太多的道理,对孩子们的品德教育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实现的。她从未给孩子讲过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但是当街上遇到乞丐,孩子向她要钱给乞丐时,她每次都很慷慨,并且常常笑着说,小“乞丐”要钱给大乞丐。其实那时家里很穷,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还常常为交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发愁。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善良、乐于助人,先后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硕士、一个学士,毕业后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内都有出色的表现。回想起抚育孩子的艰辛,她觉得两个孩子顺利成才是她一生中最欣慰、最自豪的事,是几十年来始终如一勤劳坚韧、自立自强的结果。
她的爱人由于工作关系,很少在家,她与婆婆长期生活在一起,婆媳二人相处融洽。到天津经济状况稍有好转后,又将婆婆接到天津长期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对自己的父母,她也尽心尽力。虽然在重庆农村有儿子赡养父母,女儿不必赡养父母的观念,但她时时记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难,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何况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尽力孝敬双亲,而从不与兄弟姐妹们计较应该怎样赡养父母,谁付出得多,谁付出得少等等这些琐碎的事。她先后两次将父亲接到天津小住,令她深感遗憾的是,直到母亲过世,她也未能将母亲接到身边尽孝。
在邻居眼里,她是一位性格温和、乐于助人的人。她与邻居相处和睦,友爱互助。而且她是个热心肠的人,不管谁有事向他求助,她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地提供帮助。她开过饭馆,会做一手好饭菜。周围邻居谁家有红白喜事,总希望她能帮忙,每次她都爽快地答应。虽然经常一忙就是一整天,可她却乐此不疲。
她还热心于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每当有什么捐款捐物活动时,她总是积极响应。尤其当知道有灾情发生时,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受灾的人们同情和帮助。今年5月12号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许多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当得知这一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拿出2100元捐给了灾区,希望能为受灾的人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接过这沉甸甸的2100元,居委会的主任们满含泪水,因为她们知道:对于别人来说,这点钱可能只是一顿饭或是一件高档服装,但对于刘淑华来说,却是她几个月的生活费,是她省吃俭用好长时间的存款啊!可她却说:我少了这2100元,可以少买两件衣服,少吃两顿肉;灾区多了这2100元,也许就能挽回一条生命,或是让一个孩子多一份重返校园的希望。
刘淑华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劳动者,一个兼具中国优秀传统的巾帼女性。
来源: 天津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