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安徽何志城:讲传统 育后人

发布时间:2018-06-03 19:2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0-01 | 查看:1858次

何志城是南陵县何湾镇丫山村人,生于1929年4月,1950年12月入伍,1956年入党,1958年转业,1983年12月退休。在部队提干,三次荣立三等功。1988年12月妻子退休后全家迁回原籍。从1974年9月他开始走向社会宣讲革命烈士事迹,到目前为止已到达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70多个县(市),260多支军警部队,360多所高等院校,7000多所中小学校,已宣讲7660多场,听众350多万人次。在安徽106个市县宣讲1380多场,听众达46万多人次。

一、革命先烈为国捐躯是我宣讲的精神支柱

1974年8月,何志城同志出差到江西省南昌市,在瞻仰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时,他被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事迹深深感动了,立志要把革命烈士的事迹宣传于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想法。一连六天,他早早地等候在大门口,进堂后,认真听讲,仔细观看,详细记录,到工作人员下午下班时他仍不肯离去。六天时间他用16K纸抄了83页约三万字,工作人员被他的专注精神打动,破例赠送了一套纪念堂内革命烈士事迹资料。他如获致宝,回家后就认真整理,学习领会。他妻子见他这般着迷,很惊讶。他说:“革命烈士的事迹太感人肺腑了,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主席一家先后牺牲6位亲人。江西省在战争年代共牺牲了25万多革命烈士,有的烈士连姓名都没有留下,这种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可歌可泣、可敬可学,我要让更多的人以及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在心。”经过一番准备后,他在单位附近联系了一所小学进行宣讲,由于缺乏经验,加上只有高小文化的他,只能照本宣科,第一次宣讲不太成功。为了提高自己的宣讲能力,他拜学校老师为师;为了学好普通话,他认真听广播,边听边学边练;为了能熟记资料脱稿宣讲,他利用点滴时间练习,就连平时走路也放开嗓门大声背诵,单位同事和路上行人都以为他得了神经病,见到他都离得远远的,经过反复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当他再次登上学校讲台时,终于能脱稿宣讲。看到学生们个个表情凝重,晶莹的泪珠不断从他们的脸颊滑落,他也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坚信,如果千千万万的人听了宣讲,定会倍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祖国,刻苦学习,勤奋工作。

二、传颂革命先烈事迹,他义无反顾

因为当初的执着,何志城同志从此将义务宣讲革命烈士事迹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30年来,为了宣讲,他所遭受的挫折和打击数不胜数,但他都一次次挺了过来,越挫越坚,越挫越强。

何志城同志的宣传方略是:充满信心、下定决心,培养毅力、研究方法,力争主动、理直气壮,坚持不懈、中华红遍。

刚开始宣讲时,邻居说他神经有问题,亲朋好友也不支持。他的女儿为了阻止他外出宣讲,先后数次将他的讲稿和资料隐藏起来。为了找到讲稿,他在家里撬掉了几把铁锁,一年冬天,大女儿何晓宁又一次将他的讲稿和资料藏了起来,他急得够呛,怎么求她们都没有用。情急之下,他硬是苦干一天一夜,将1万5千多字的讲稿默写出来了。“文革”期间,他因为宣讲,曾先后被公安机关关押、审查过10次,其中最长的一次是被南京市收容所关押了16天。当他出来后,又继续宣讲。他常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困难,应该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勇往直前,永不回头……

因外出宣讲要影响本单位的工作,单位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他先后七次失去了晋级增资的机会,还被扣发了6个月的工资。他安慰妻子说:“我家的生活和人家比是苦了些,但和那些为革命献身的先烈比,已是很幸福了,何况生活苦一点对孩子们来说未必不是好事。”他曾想去自己孩子的学校去宣讲,孩子们都极力反对,说我要去他们学校宣讲,他们就不去上学,原因是孩子们听别人说他是“政治疯子”。有人建议他妻子领他上精神病医院好好看看,还有的干部家属竟劝他妻子和他离婚。为了宣讲内容更充实、生动,他每年除了订阅一些报刊杂志,还想方设法到各地烈士纪念馆、烈士家乡、革命老区搜集整理有关资料,曾先后去过29座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过。在他家里看不到像样的家具电器,屋子里大都是革命烈士资料图片。随着宣讲场次的增多,宣讲内容的充实,他觉得应该到更多的地方去宣讲。一年四季,他都是身穿黄军装,脚蹬解放鞋,背着背包,手提资料书包,每年学校开学出门,学校放假回家,春夏秋冬30载,讲了一年又一年。一次在武汉,天下着小雨,为了赶路,一脚踩到塑料袋上,猛地一滑,跌倒在地。当时,头脑中第一件事就是寻找他的资料书包。还有一次在中国人民大学门前,因下班时间人多,他为了给自行车让路,绊倒在铁链上……饿了泡方便面,困了累了,打开行李包就地休息,住车站码头是常有的事。这些困难他都能克服,难的是单位无人理睬,常被拒之门外。1985年9月,他第一次到北京宣讲时,联系了18所中小学,只有6所学校同意接受他宣讲。有的以为他借宣讲搞推销,有的把他当骗子,就在这样情况下,他没有退缩。1988年他在北京宣讲时,突然接到家中的加急电报,说84岁高龄的母亲病危。当时,他已经在北京海滨区预约好了35所学校,他想,生与死是自然规律,不会因为我在身边,老人就能长命百岁,何况家中还有弟弟妹妹,忠孝不能两全。他坚持讲了29所学校,剩下6所时,家信说老母亲已经快不行了,他只能忍痛和这几所学校一一道谢致歉,匆匆赶到家中老人就与世长辞了。1997年正月初六,老伴在家中跌到,抢救无效也去世了。安葬完妻子后,他强忍着悲痛又踏上了宣讲之路。2004年11月4日,他唯一的儿子开货车路过宣城广德时,不幸遇车祸身亡,正值英年,才41岁。远在江西乐平市宣讲的他得知儿子“病重”的消息后,于第二天赶到宣城。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怎能不悲痛!家人和亲友都纷纷劝他,不要再到外面跑了,否则伤心还会伤身体的。他对他们说,天灾人祸,不可抗拒。妻子和儿子生前都支持我的宣讲事业,现在他们走了,我只有继续宣讲,才能减轻悲伤。很快他又重返江西上饶地区宣讲。

何志城同志总是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一次在河北省宣讲结束住旅馆时,服务员见他年岁已高不敢接待他,他对服务员说:“虽过七旬,岁数不大。留我住宿,不必害怕。去过新疆,到过北大(北大荒)。在世宣传,死了火化。”服务员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热情地留他住宿。

何志城同志拿95%的退休工资,大部份用于宣讲的路费、住宿费。30多年来用于宣讲费用已达5万余元,捐给希望工程、烈士纪念馆等公益事业11000余元。有人说他疯说他傻,其实他不疯也不傻,他只是为后人世世代代不忘革命先烈,不忘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使我们国家后继有人,牢记传统,自强不息。

三、掌声荣誉催我宣讲永不停息

几十年来,他越讲越觉得先烈伟大,党旗鲜艳。先烈们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却异常精彩,这正是我要学习的,也是我义务宣讲的动力源泉。无论在校园、部队、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我每次宣讲都能激起听众强烈的反响,都能听到热烈的掌声,都能看到感动的泪花,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激励和鞭策,这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位转业军人的人生价值所在。

1984年6月,在新疆昌吉州干休所宣讲时,三位老红军不顾年迈,激动地把我抬起来,连声叫好。1985年10月22日,北京海淀区六一小学校外辅导员、老红军李奎在留言中写到“学习你宣讲共产主义”。黑龙江省铁力市文化局的一位领导赵昕在信中写到:“20年前我还是一名学生时,就听过您的宣讲,多年以来,革命烈士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使我走上了领导岗位。如今,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上中学了,我多么希望您能再来铁力,给孩子们讲讲烈士们的事迹啊。”张思德生前所在的部队的一位战士听了宣讲后,深有感触地说:一堂传统课,使我终身受,今天若没听的话,不只今天后悔,而是一辈子的遗憾。

三十年的宣讲,他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表彰,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南陵县“精神文明十佳人物”,芜湖市“双拥先进个人”,“安徽省老干部先进个人”,“2004年度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等;被授予芜湖市“国防教育特别贡献奖”,南陵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贡献奖”。今年一月,中共芜湖市委、市人民政府、芜湖军分区又决定授予我“新时期红色经典宣传员”光荣称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防报》、《安徽日报》、《北京青年报》等60多家媒体报道了宣讲事迹,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把宣讲革命烈士事迹作为重大典型进行宣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为我做了长达25分钟的专题节目。

面对荣誉,他说我总是感到受之有愧。先烈们为了事业,为了祖国的新生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都奉献了出来,我和他们相比实在是太渺小了。我已经76岁了,将当初的“681工程”提升为“885工程”,也就是从1974年9月至2008年要到800个市县,宣讲8000场,听众达500万人,高等院校500所,军警部队500支。我想我是能够做到的,也应该做到。

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长期在基层工作,没有为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始终认为共产党员的一切作为都是和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党旗在哪里,我们就应该战斗到哪里。共产党员的生命有长短,但共产党员的生命每天都要精彩。只有这样才能防腐拒变、永葆先进性,才能为党旗增光添彩,才能无愧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我觉得健康,我觉得愉快,我觉得大有作为!

来源: 安徽省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