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1 19:39 | 来源:人民日报 2018-05-31 11版 | 查看:1035次
老高回村以后
本报记者 胡婧怡
高庆福在果园观察红南果梨生长情况。资料照片
在辽宁省海城市王石镇朱葛岭村,村民经常能看见村支书高庆福自己开着车去谈项目。马上70岁的高庆福,这几年平均每天要跑80多公里。
“村里得到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支持,但之前谈的南果梨深加工项目出了点问题,得赶紧再找个好项目。”担任朱葛岭村的村支书之前,高庆福是鞍山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长。怎么当起了村支书?这还要从2005年说起。
惦记
“现在梨要卖不出去,乡亲们不都得骂我”
2005年8月,高庆福提前退休了。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高庆福患上神经衰弱,单位本打算给他内部调整个岗位,但高庆福心里早有了想法,他婉拒领导好意,回到了老家——海城市王石镇朱葛岭村。
高庆福回乡可不单是为了养病,他心里一直惦记着一个事儿。
30多年前,高庆福担任当时朱葛岭村所属的什司县乡党委书记。原什司县乡是有名的困难乡镇,高庆福一研究,决定重点发展南果梨产业,每天骑着自行车转山号召栽树。不过近些年,果农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纯粹追求产量,费钱费力不说,结出来的梨皮厚、口感不好、没有香气,到市场上卖不出好价钱。
虽然已经离开多年,高庆福还是担忧,“那时候我让老百姓都栽树,现在梨要卖不出去,乡亲们不都得骂我!把南果梨的产业搞好,我有责任。”
说干就干,高庆福退休回村后成立了宏星南果梨专业合作社,乡亲们信任他,成立之初就有236户加入。“农民不懂技术,合作社成立,得先进行培训!”请专家培训的钱一年下来需要六七万元,高庆福全部自掏腰包。“我幼时丧父,靠着党的资助读了4年中学,才能有今天。现在我拿退休金为家乡父老做贡献也是应该的。”
一次培训结束后,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刘兴志来找高庆福:“光教农民技术还不够,得研究果树的选种提纯。我这有38棵优质优良种株,但是遍布辽宁,具体哪个品种适合你们这儿种还得试。”
采集接穗时,正值冰雪开化,山里都是泥浆路,高庆福拄着树枝就进山了,转了足足一个多月,跑了几千里。带回来嫁接,得砍树头。高庆福生生把自家果园里超过5年的果树锯了100多株,分成40组,做对比试验。砍的树都在盛果期,嫁接的新枝则要等三年才产果,这一砍,每年两三万斤的产量就没了。
有些人不理解,但高庆福不理会:“好的南果梨比普通的多卖五六块钱,我种好了,大家就能跟着复制。”
2009年,嫁接的南果梨树开始结果,其中一株不但色泽全红、果形端正,而且含糖量高于普通南果梨2个百分点。高庆福赶紧又去找源头买来500条接穗回来嫁接,优质品种需要批量化生产来验证。
接任
“当村支书能为老百姓做些具体工作,也算不忘初心了”
就在高庆福耐心培育红南果梨时,朱葛岭村委出现了问题,短短几年村支书换了好几个。王石镇党委开座谈会请干部和群众推荐,大家都说除了高庆福没人干得了。村路毁坏通车困难,学校楼顶漏雨操场低洼积水……朱葛岭村的这个村支书不好干。
王石镇党委也犯了难,“高书记在乡镇工作时是老前辈,从市里退下来时是副局级,让人家当村支书,他能愿意吗?”王石镇党委书记第三次请高庆福时,他答应了,“为了家乡,干吧!当村支书能为老百姓做些具体工作,也算不忘初心了。”
要想富,先修路。上世纪90年代修的柏油路早已破旧不堪,而公路大修需要大量资金。2009年,高庆福一上任就把计划报了上去,但当年计划已经列不进去了,拨款得再等一年。
“村民盼修路盼了这么久,绝不能再拖下去!”高庆福心急,先垫钱也要修路,于是四处奔走协调资金。几经周折,镇政府批了10万元,上级交通部门帮忙垫付50万元,群众每人拿300元筹了26万元,可还有近百万元的缺口。高庆福实在没办法,就以个人和家属的名义,用自己的住宅及亲属的资产做抵押在银行贷款100万元,路终于修上了。
2011年,村里两条路都修好了。果园里的红南果梨树经过两年挂果实践,优良性也得到了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的肯定,获得农作物品种备案证书。老百姓来讨接穗,高庆福就免费给,山上的南果梨一片一片红了起来。
但高庆福马上发现了新问题,全村8000多亩的果园没有作业路,肥运不上去,果运不下来,全靠肩挑人扛,生产成本高不说,还雇不到人。于是他又投资50多万元,修了42公里的果园作业路,家家的三轮车都能进果园。
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社发展都需要钱,高庆福凭着对政策的熟悉和丰富的人脉跑到不少资金。有时拨款慢一些,高庆福就自己贷款垫钱,最多的时候背了800万元贷款。家里人都反对,可高庆福还是咬牙坚持。
当上村支书后,高庆福村里事务和南果梨产业都放不下,鞍山市区的房子很少回去住,后来,他干脆在自己公司收拾出一间屋,长年住在乡下。过了几年,妻子实在拗不过,也搬到了乡下。高庆福说:“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村里就是我老家。”
带头
“大家支持,我又有精力干下去,信心还是很足的”
“提起高书记,村里老少没有不知道的。”朱葛岭村党支部副书记高庆刚说,“村里学校改造,广场着急喷油,高书记那么大岁数还亲自上去干,后来用大喇叭喊人来帮忙,一下来了100来号人,3个小时就干完了。有高书记带头,村里的党员也都愿意奉献,村里这几年变化那是立竿见影。”
除了朱葛岭村,原什司县乡的村民当年都是跟着高庆福栽树的。随着南果梨产业的发展,周边村民的生活都跟着好起来。如今,培训班已累计培训超过3000人次,合作社社员发展到536户,间接带动地区1000多户南果梨种植户。
“教技术,教管理,对咱农民来说是最实惠的,比给钱都好!钱给了,花了;技术学了,赚了!”小女寨村村民陈静是最早一批加入合作社的,“现在南果梨一年的净利润翻了不止一番,家里供了两个大学生。我儿子学的也是农业管理,他说高书记就是现成的榜样,以后干农业肯定有发展前途。”
成功选育优良品种,让高庆福在整个鞍山南果梨产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辽宁省示范合作社、辽宁省著名商标、辽宁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纷至沓来,也为高庆福的合作社带来更多的资金扶持。“今天上午的项目要是能谈成,把200万元的资金用好,村集体一年差不多能有20万元收入。”
如今,高庆福被聘为中国园艺协会分会理事、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理事、鞍山市众益南果梨专业联合社社长,要操心的事更多了,“没想到能做这么大,大家支持,我又有精力干下去,信心还是很足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