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5 13:4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9-01 | 查看:1251次
作为沧州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的一位普通动物学教师,多年来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第一线。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一直承担着学校生物系的主干课程《普通动物学》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学》两门课程的课堂讲授以及学生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指导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带领学生自制昆虫和鸟类等动物标本6000余件,既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于教学和科普工作,又为在条件成熟时建立“沧州生物资源博物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高校教师,把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既教书育人,又搞好科研,服务社会,为环境友好、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创建沧州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自筹经费抢救珍稀濒危动物
为了抢救伤病、中毒或饥饿受困的珍稀濒危动物,他多方奔走,积极呼吁,2003年经省、市林业局批准,在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以伤病鸟类救助和康复放归为目的、公益性的“沧州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几年来,在没有人员编制和经费的情况下,他自筹饲料费、医药费、接鸟、放鸟交通费、农民保护补偿费等资金,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学生和社会各界志愿者,义务救护丹顶鹤、大鸨、东方白鹳、金雕、大天鹅、灰鹤、秃鹫、雕�"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0余种、410多只,使260多只珍稀濒危鸟类康复后得以重返大自然。这些工作不仅没有任何报酬,而且在资金短缺时还要付出自己的工资以维持中心的运转。
2.自费开展湿地鸟类环志,为政府决策和国际间候鸟保护合作提供根据
自2002年开始,在没有任何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已连续6年,利用节假日,自费带领学生和社会志愿者,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义务到沧州沿海湿地进行鸟类环志回收工作。已环志以鸻鹬类等水鸟为主的湿地鸟类120余种、7000多只,鸻鹬类水鸟环志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回收澳大利亚、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外环志鸟类3种21只,回收上海崇明岛等地国内环志鸟类20多只。他们在渤海湾环志的鸟类,多次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回收,不仅丰富了这些鸟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资料,进一步证明渤海湾东南部沿海湿地是澳大利西亚与东北亚之间鸟类迁徙通道上的重要“中转站”,为政府决策和鸟类及其栖息环境保护的国际间合作,也为禽流感等鸟传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环志设备及志愿者和学生的食宿交通等所有费用都来自于他微薄的工资。
3.开展科学研究,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沧州沿海湿地是环渤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东部鸟类保护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这一地区鸟类资源的本底状况并不清楚,更由于缺少鸟类组成与分布的相关资料而无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为此,自2001年春季开始,他带领学生和社会志愿者在沧州东部沿海湿地开展了以鸟类为主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经过几年艰苦的考察工作,在海兴湿地发现270多种鸟类,20多种蜘蛛,200多种昆虫,6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和18种兽类。还发现了丹顶鹤、白鹤、卷羽鹈鹕、东方白鹳和小天鹅的迁途停歇地,以及遗鸥和黑嘴鸥的重要越冬地,积累了上万个数据,基本弄清了渤海湾东南部湿地鸟类的种群组成、生态分布和迁徙规律,取得大量的一手资料,填补了这一空白。于2004年完成了《海兴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与总体规划》报告及相关图件的制作,主持拍摄了“走进海兴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专题片,据此2005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海兴湿地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海兴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选编了《南大港湿地摄影图片集》,主持制作了“走近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专题片。
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野生动物和环保知识的科学普及与公众保护教育
经常通过科普展览、座谈会、报告会、播放鸟类声像资料、散发宣传画和图片资料、进行鸟类知识竞赛、爱鸟护鸟绘画比赛、湿地观鸟、鸟类环志、伤病鸟救助和康复鸟放归、爱鸟周活动以及报纸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等多种形式,宣传爱鸟护鸟知识和保护湿地及其栖息鸟类的重大意义。今年又与海兴湿地有关人士合作,创建了“沧州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科普展室”,以普及湿地鸟类知识,以唤起人们对湿地和鸟类保护工作的关注,公众的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沧州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走到了全国的前列。
来源: 河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