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给孩子“求投票” (2图)

发布时间:2018-05-24 10:43 | 来源:新京报 2018年05月24日 第A14 | 查看:898次

浙江:坚决杜绝 该省教育厅出台新规:涉学生个人荣誉评选原则不采用网络投票;专家称网络投票应有序、公平进行 

去年12月,一家幼儿园举办的“可爱小天使”网络评选活动中,家长发现在投票环节可送虚拟礼品刷票。图/视觉中国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发通知规范校园网络投票活动。浙江省教育厅官网截图

“感谢圈里朋友们,求给孩子投宝贵一票”,朋友圈的一句求助,折射网络投票“拼人脉”、“拼面子”的尴尬现实。面对日趋普遍的网络投票活动,以及背后带来的刷票、拉票行为,浙江省教育厅开始出手进行规范。

  新京报记者日前从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获悉,浙江省近日出台《关于规范校园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规定在涉及学生(幼儿)个人荣誉的各项评选活动,原则上不采用面向社会的网络投票。

  昨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无论是组织投票的教师,或是参与拉票的家长,大多对这种变味的评选形式不胜其烦。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活动仍然需要借助网络投票,扩大参与度,因此不能对网络投票一刀切的否定,而是将其置于教育主管部门监督下,有序、公平的进行。

  通知明确“慎用网络投票”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关于规范校园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中,将出台这一文件的背景表述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普及,社会各行业多样化的网络投票评选活动日趋普遍,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团体、社会培训机构和个别学校(幼儿园),举办涉及在校学生和幼儿的网络投票评选活动”。

  浙江省教育厅提出,由于拉票、刷票现象的存在,导致网络投票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容易诱导学生投机取巧、助长功利之心,与学校育人目标背道而驰。与此同时,网络投票过程中的拉票行为,严重干扰学生和家长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据此,浙江省教育厅称,在各级各类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中,务必考虑其全面育人的价值,在各项评选活动中加强诚信教育,坚决杜绝刷票、拉票行为。

  此外,上述文件中,明确提出“慎用网络投票”,并对网络投票的应用场景进行严格限制。对于这一点,文件中具体阐述为,涉及学生(幼儿)个人荣誉的各项评选活动,“原则上不采用面向社会的网络投票”;校内社团和班级自行举办的活动,为调动本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应只限于本校内一生一票进行网络投票。如确需采用微信、QQ等面向社会开展网络评选,必须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将出台配套措施保障实施

  在对学校、班级组织网络投票进行限制和规范之外,针对网络投票的另一“重灾区”,即由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牵头组织的网络投票,浙江省教育厅同样出手规范。

  《关于规范校园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中,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提出加强要求,并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团体组织加强沟通,涉及学生和幼儿的微信、QQ等网络投票活动,应事先征得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此外,学校(幼儿园)要引导家长和学生不参加各类社会机构组织的,面向学生(幼儿)的网络投票评选活动。

  同时,组织方需要加强对网络投票活动的监管,对投票来源和票数增长情况进行跟踪审查,确保投票行为真实有效。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文件于今年5月16日定稿,并于近期陆续印发,面向浙江省范围内各级教育局,以及省属高校。在浙江省教育厅看来,出台这一文件的背景,是虽然网络投票在提高相关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难以避免的刷票、拉票现象,对学生和幼儿带来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因此发文对网络投票加以限制和规范。

  新京报记者从浙江省教育厅获悉,通知印发至各单位后,即进入实施程序。作为规范性文件,各地教育局作为主体,将对下属学校、幼儿园及辖区内社会教育机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此外,浙江省教育厅也将配合出台细化措施,保障文件实施效果。

  ■ 追访

  家长:无论投票拉票都“不胜其烦”

  种类繁多、次数反复的网络投票,几乎成为朋友圈一道“风景”。实际上,无论是被邀投票者,抑或是拉票者往往不胜其烦,但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

  每当打开朋友圈,总能见到几个拉票链接,还有一些“求投票”的私信,这样的景象,令北京市民卫先生一度很是厌烦,“一般是不回,有些刷得太过分的,可能就直接屏蔽了”。去年9月份,卫先生的儿子入读小学一年级后,在参加校内外活动时,也往往被要求进行网上拉票,这让卫先生觉得有些哭笑不得,“现在才算是理解那些拉票的人也是没有办法,大环境这样,大家都在拉票。”

  实际上,作为组织者的教师,也并不愿意花费过多精力在网络投票上。南京一名小学教师告诉新京报记者,区里和学校举办一些评比活动时,往往将网络投票数量作为最终结果的重要参考,在一些时候,网络上的得票数,甚至会成为唯一标准。“一些活动本身参与度不高,推广经费也少,也是希望通过拉票扩大影响,成本比较低,效果又很好。”

  上述教师称,在这一背景下,自己往往不得不将任务压到家长和学生身上,对投票次数、总票数提出量化要求,“变成一种变相的家庭作业”。其坦承,无论是投票还是拉票,本不应是师生和家长的工作,但“如果其他学校、班级拉票,你不拉,就会被撇下很远,对班级和学校评比也会有影响”。在她看来,教育部门出台针对网络投票的规范措施,“不是太早,是太迟了”。不过其也表示,一些活动仍然需要借助网络投票扩大参与度,因此不能对网络投票一刀切否定,而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监督下,有序、公平的进行。

  ■ 专家观点

  保障实施别“纸上空谈”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昨日表示,浙江省针对网络投票出台规范性文件,是依据教育部相关精神,结合本省实际做出的。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1月,教育部就下发《关于规范校园评先选优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对网络投票进行规范:对于教育系统之外的其他组织和个人,针对在校师生所开展的网络投票活动,“除有特别依据,如国家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外,一般不倡导、不支持、不宣传。”

  教育部上述通知中,将出台文件背景表述为,部分网络投票活动,“在少数地方和高校呈现泛滥趋势,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师生工作、学习精力,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不利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养成。”

  教育专家熊丙奇称,教育主管部门针对网络投票出台规范措施,是一种应时之举。在此之前,部分地方和学校将网络投票作为开展评先选优活动的重要手段,广泛动员师生和家长拉票投票,原本自愿性质的投票,成为被迫的“推广”,一度引发不少人反感。此外,一些参与者被裹挟其中,在其他人都拉票的情况下,不得不“卖力吆喝”,客观上造成一种不公平,与投票竞选的初衷相悖。其表示,教育主管部门在文件背后,应当做好时时巡查,保证措施的实施质量,避免沦为纸面空谈。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煜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