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是谁设下的局(2图)

发布时间:2018-05-24 08:18 | 来源:解放日报 2018-05-15 12版 | 查看:1036次

  杨晓林

  一部伟大的作品,其意义具有多种阐释的可能性。《西游记》便是如此,其本身就具有多意性和开放性。书中许多“叙述断裂”之处、“语焉不详”之处、“自相矛盾”之处,往往被认为是有意为之的“曲笔”、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和有待揭开的“包袱”,给后人挖掘“潜在情节”“隐在故事”以及进行“完形填空”“接着说”“往圆里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其中,道家、兵家和儒家的三种解读视角最为经典,让世人得以领略《西游记》的三种不同面貌。

  道家的解读

  建立和维持三界秩序

  一般认为,众多《西游记》的衍生品实际上是在重构中国文化中的创世神话体系。

  道教的最高神是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他们“三号虽殊,本同为一”,作为鸿钧老祖的三个弟子,前后相继地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万物,尔后又建立了世界秩序与运行法则。

  在这个过程中,三位大神的作用是不同的。元始天尊作为创世天尊,在《历代神仙通鉴》中被称为“主宰天界之祖”。在宇宙诞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为元始。灵宝天尊(通天教主)遵循“有教无类”和“不分良莠”收徒方式,天地间诸种生灵都可投入他的门下。如果把《封神演义》看作《西游记》的前传,那么《西游记》中的羽(鸟族,如大鹏金翅鸟)、麟(主要是水族,如四海龙王)、毛(主要是兽族,如狮驼王、白象王等)皆可视之为他的门人弟子或徒子徒孙。

  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的主要功勋是建立三界的秩序。在后世演绎中,还曾“化胡为佛”,建立了佛教。他在人间的化身就是李耳,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著有《道德经》。这个三界秩序以道教的阴阳转化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运行。在《西游记》的世界观中,天上是天仙体系,以天庭中的玉帝为至尊,太上老君类似“太上皇”;地上的凡人体系,以皇帝为至尊;水中是水族体系,以龙王为首;地狱是以十殿阎王和地藏王菩萨共治的阴曹地府体系; 散布在名山大川之中的,是道教的散仙和以如来佛为首的佛教神仙。

  儒释道三家,其奋斗目标其实并不相同。道教讲修身养性,追求的是长寿安康,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佛教讲修心,追求的是内心安宁,是人内在的和谐;儒教讲治世,追求社会秩序的稳定,讲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世界中,生灵有法术而在天庭体系“无编制者”皆称为妖,妖有妖怪(丑)和妖精(美)之别。妖若在天庭有了“编制”则称为仙,有天仙和地仙之别。人类之妖,有妖人、妖道和妖僧等之称。

  《西游记》中,妖魔头上黑云笼罩,大多住在山洞里。就像占山为王的强盗,杀人越货是它们的常态。而神仙头顶祥云缭绕,常住在天上或仙山仙岛,基本不为生计发愁。

  兵家的解读

  “佛道争锋”与处处陷阱

  兵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争和斗,就是变不利为有利,就是通过“阴谋和计策”去战胜敌人。众多“西游粉”以兵家的思维模式来解读《西游记》,则《西游记》故事的构成自然就成了“佛道争锋”。

  如果说儒家文化代表中国文化“阳”的一面,那么兵家文化就代表中国文化中“阴”的一面。太上老君、玉帝和如来佛,就如“三国演义”一样,相互斗争又相互利用,以求拓展自己的势力。太上老君想跟玉帝争地位,争回在天庭的影响力,因此暗中较劲。如来佛想扩展佛教的影响,就跟玉帝联合起来对付太上老君。玉帝在联合如来佛的同时,也在时刻提防他、压制他,以防尾大不掉。

  孙悟空不但是如来佛造出来的,而且他的筋斗云及七十二般变化也是如来佛变成菩提祖师所传授的。看管蟠桃园和大闹蟠桃会,不过是玉帝故意设局利用孙悟空来解决有长生不老奇效的蟠桃供应问题。太上老君想搞清楚孙悟空的来历,所以才没有把他在炼丹炉里烧死。一般读者以为太上老君拿孙悟空没有办法,其实是误解。对于创造天地秩序的天尊级别大神而言,毁灭道行不过几百年的孙悟空,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太上老君纵容孙悟空偷吃仙丹,留着孙悟空而不是消灭他,只是为了利用他。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显得非常厉害,只不过是因为天尊级别大神都没有出手罢了。后来西天取经的时候,随便一个妖精就能把孙悟空玩得团团转。其中,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拿着老君的金刚琢,孙悟空无论请哪路救兵,都会被套走。连坐骑都如此厉害,他怎么会擒不住孙悟空呢?

  至于如来佛借着降服孙悟空之机,将其压在五行山下,与其说是不让他为非作歹,不如说是让那些想害孙悟空的大神没办法下手罢了。这实际等于把孙悟空变相保护起来了。

  佛教进入中国后,就和本土宗教道教发生了冲突,所以佛教一开始选择了妥协。“老子化胡为佛”,把佛教说成道教的一个分支,某种程度上也是便于佛教在中国传播的一种策略。很多地方的民间敬神,就有“佛道不分家”的现象,甚至寺院和道观建在一处,前面大殿里敬着“三清”,后面大殿里供着如来佛、弥勒佛、四大菩萨和十八罗汉。

  从兵家“阴谋论”来解读,太上老君、玉帝、菩提老祖、燃灯古佛、如来佛、观世音等玩的都是“惊天阴谋”,斗的是心计心术,是关乎道教和佛教此消彼长的大博弈。而唐僧师徒和天庭的文臣武将、仙岛仙山的散仙、取经路上的各路妖魔、阴间的各路鬼怪、人间的君臣、水族的龙王及虾兵蟹将等,基本上都是大天尊博弈的棋子。例如,在车迟国斗法中,代表佛教的唐僧师徒完胜羊力大仙、鹿力大仙和虎力大仙,“灭法国”最终变“兴法国”。又如,火焰山道教弟子牛魔王最终皈依佛门,也可视为“大佬们”暗中博弈和妥协的结果。

  从兵家“阴谋论”来解读,西游路上无处不陷阱、无处不心术,神佛魔妖个个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有一种解读认为,牛魔王、孙悟空和八戒是太上老君造出来以对付玉帝和如来佛的。这三人应该是同门师兄弟的关系,证据之一就是九齿钉耙、金箍棒、混铁棍皆为太上老君所赐。而佛派内部也并不安宁,过去佛燃灯古佛暗通太上老君,要对付现世佛如来;未来佛弥勒佛则是太上老君安排到西天的“东来佛祖”,受到如来一派的冷落和排斥。黄眉大王的雷音寺一场戏,就是弥勒佛在显示自己的存在感。

  观世音则被贴上如来佛手下“狠角色”的标签。为了让唐僧师徒按时组成取经队伍,她用尽了恐吓、威胁和欺骗的手段。一方面,胁迫泾河老龙违逆玉帝降雨旨意,致其被魏征梦中砍头,由此吓得唐王李世民魂游地狱。另一方面,又通过十殿阎罗吓唬唐王尽快派高僧去西天取经。观音菩萨的观音禅院更类似一个“土匪窝”,通天河的灵感大王则是奉命在用童男童女为观音造“长生之药”。

  唐僧师徒之间也是各怀鬼胎,明争暗斗不休。有观点认为,真假猴王一段就是悟空野心膨胀,化身假猴王教训唐僧,而拥有谛听的地藏王菩萨、拥有照妖镜的托塔天王等都不敢戳穿,甚至连如来佛也不得不凭空捏造个“六耳猕猴”来配合悟空演戏。最终,还不得不许诺悟空“汝亦坐莲台”。由此,悟空正式赢得了取经队伍的话语权和领导权。

  儒家的解读

  一段励志的成长之路

  《西游记》虽然充满神话思维、童话思维和喜剧精神,但在一些批评者看来,西游取经的过程隐喻着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都是犯过错误的人,而这种错误都带有童年或者青春期的特征。唐僧犯的错是“不好好听课”;悟空大闹天宫就像无知少年叛逆期的胡闹;猪八戒调戏嫦娥,就像青春期男生犯下的冲动;沙和尚失手打碎琉璃盏,也是毛手毛脚的无心之过;小白龙烧了殿上明珠,同样是少年的叛逆行为。后来他们西天取经、受尽磨难,最终成为佛、菩萨、罗汉等,类似举行了一个“成人礼”。

  具体来看孙悟空,在西天取经刚开始的时候,他动不动就跑回到花果山,后来才慢慢认可了成人世界的法则。刚开始遇到妖魔鬼怪时,一言不合即开打,最后他学会了到处请救兵。观音菩萨、如来佛、玉帝、太上老君都请过,而且说话越来越客气。取经途中,他先是各种不服,后来变得恭恭敬敬、忠心向佛,最终受封斗战胜佛。这个封号其实不是因为孙悟空能打,而是在于他把自己的心魔——心里的种种邪恶战胜了。

  这种自强不息的“励志论”读解,是一种儒家的解读方式,也是1986年版电视剧 《西游记》对原著的理解方式。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西游记》的“深度解读”“合理揣测”“揭秘解构”之文层出不穷。有些以只言片语的形式出现,有些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出现,有些则以学术宏文和专著的方式出现。其中,最为有趣和吸引世人的,恐怕就是难以计数的《西游记》同人小说和戏曲影视改编作品。它们重构西游的世界观和人物关系图谱,借《西游记》之酒或言志或抒情,形成了《西游记》成书之后的又一轮万众狂欢。

  《西游记》 的衍生文本,比较著名的索隐解读著作有吴闲云著《煮酒探西游》,比较有影响的同人小说有《悟空传》《大泼猴》等。就动漫改编而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过《大闹天宫》《人参果》《金猴降妖》,中国台湾地区导演王童执导过 《红孩儿大话火焰山》。就电影改编而言,比较著名的有《西游记月光宝盒》《大话西游大圣娶亲》《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还有《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西游记·女儿国》《西游记之真假美猴王》等。

  仅就道家、兵家和儒家的解读来说,它们折射的是解读者自身的生命境遇及其对世事人生的看法,可谓各有千秋。我个人比较偏向于充满乐观、进取精神的儒家文化解读方式。由此而言,《西游记》讲了两个“局”:一个是“太上老君的局”,一个是“如来佛的局”。

  在《封神演义》中,老子和元始天尊一起,在师傅鸿钧道人的帮助下,通过封神,建立了三界秩序。而在《西游记》中,三清、四御、四大天王、二十八宿、西方诸佛和菩萨罗汉、龙王阎王、人皇等,使这个三界秩序正常运转。其中,三十三天、天庭、地上、地下、水下各有主人,三界中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这就是“太上老君的局”,是他竭尽全力要维护的事。

  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世道人心遭遇了大危机,“如来佛的局”就顺势成了“安定人心的局”。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涤荡心魔、使人向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之路,充满着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充满着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自强不息精神;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功德圆满受封,既是太上老君安天理想的实现,也是如来佛安定人心理想的实现。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本文根据“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的演讲速记稿整理)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