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将心血化甘霖——记共产党员、芦溪县宣风镇司法所副所长杨斌圣(图)

发布时间:2009-11-01 01:10 | 来源:新浪网 2009年06月15日03:45 | 查看:2258次

图为杨斌圣(右二)在与村民亲切交谈。

  生活往往是不平衡的。人们往往因为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工伤事故等失去一些宝贵的支撑。然而在芦溪县宣风镇,镇司法所副所长杨斌圣,却总能在人们生活偶有失衡时成为支点。

  52岁的杨斌圣憨厚朴实,虽然因调解工作不分白天黑夜,过度劳累使他额头比常人多了一些皱纹,可他总是笑容满面,待人热情。他从1983年当上镇司法助理员的那天起,就以“严、慎、勤、德、公、廉、实、诚”八字自勉,26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司法调解岗位,用真情和汗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30起,为外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矛盾纠纷调成率达99.7%,没有出现一起上访和上升到诉讼程序。

  6月11日,记者走进“杨斌圣工作室”,只见玻璃橱柜里放着20多本烫金荣誉证书:“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江西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最近,他又被评为全国“我为和谐作贡献”人民调解员主题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杨斌圣用26年的人民调解实践,诠释着基层司法行政战线一名共产党员“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无声诺言。

  农民工利益受损时需要法律援助,我有义务为他们撑起维权的天空

  “困难中我陪着他们坚强地面对,成功时我陪着他们幸福地落泪,我感觉自己和他们就是一家人,这份情感始终装在我心中。”说起为农民工维权,杨斌圣的眼中满含泪水。

  2005年7月,吐霞村农民张建萍在辽宁大连某烟花出口公司打工时,因爆炸事故全身大面积烧伤。面对巨额医疗费用,原本困苦的家庭不堪重负,而厂家冷漠的态度更令他雪上加霜。看着面目全非的张建萍和孤立无助的张家父母,杨斌圣决定会一会这家公司负责人。首次见面,对方称事故是张建萍操作不当引起的,应承担全部责任,并拒绝任何赔偿。在大连9天时间里,杨斌圣一次又一次面对的是这家公司的推诿、辱骂,甚至是威胁,但他不为所动,仍然据理力争,并且依据工伤事故损害赔偿有关法律,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所要承担的责任。经过几次三番的艰难商谈,对方终于在法与理面前作出了让步,同意承担张建萍全部医药费116万元,赔偿伤残补助金24万元。得知这一结果,张建萍全家人喜极而泣。

  京口村农民李志勇告诉记者,去年3月6日,在广东惠州打工的妻子李家衷,去上班的路上被一辆摩托车撞死。肇事者害怕承担责任避而不见,交警事故处理部门也因为肇事者没有赔偿能力而束手无策。杨斌圣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赶到惠州,找事故处理部门,找政府信访部门,找肇事者家属。连续9天,协商赔偿事宜毫无进展。

  无奈之下,杨斌圣将李志勇3个孩子和老母亲一齐带到肇事者老婆面前。非常动情地对她说:“钱是赚得到的,人去了就没有了,你也做了妈妈,可死者孩子最小的才5岁,你想想,5岁的孩子就没有了妈妈,这是何等的悲哀啊!”肇事者家属被说得流泪了,负责处理事故的交警也感动了,最后肇事者家属借遍了亲戚和工友,凑足16万元赔偿款交到李志勇的手中,就业单位也补偿了8万元。

  多年来,杨斌圣为了农民工的利益,上辽宁、下广东、去福建,转战大半个中国,行程数万公里,调处农民工维权纠纷28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

  处理纠纷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灵活的方法是调处成功的关键

  采访杨斌圣,他谈得最多的是对群众要有感情,要讲究调解方法。他说,给人家讲理,你如果讲不出个所以然,谁信!剑拔弩张的时候你不敢站出来,谁服!

  宣风镇竹垣村与宜春市袁州区西村镇的庶桑村隔河相望,两岸村民因采河砂毁损农田纠纷不断。2003年的一天,两村村民又因驾船采砂引起争端,纷纷操起棍棒、扁担和渔叉准备械斗,杨斌圣闻讯火速赶到现场,望着黑压压情绪激动的村民,他知道,如果不立即控制事态,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冲进人群中,直接找到竹垣村领头的甘某,大喊一声:你们这是干什么,就不怕坐牢吗!正在气头上的甘某此时已经急红了眼,不仅不听,反而一把抓住杨斌圣的衣领,说:今天这事你不要管,否则棍棒无眼!面对甘某的恐吓,杨斌圣毫不畏惧。他用力挣开甘某的手,转身厉声喝道:“械斗是违法的,如果出了人命,你逃不出法律的制裁。难道你连老母亲和老婆孩子也不管了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甘某棍棒一丢蹲在地上抱头痛哭。事态平息了,可引发纠纷的祸根还没有拔除,杨斌圣当天又带着镇村干部、村民代表来到河对岸的庶桑村,共同协商解决办法。从此,两岸村民“化干戈为玉帛”,不仅再也没有出现过采砂纠纷,两村还共同出资加固了河堤。

  杨斌圣深知,人民调解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需要丰富的法律知识和灵活的调解方法。于是,他如海绵汲水一样地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写下了20多本读书笔记,先后拿到了法律服务执业证、省听证主持人资格证、市行政应诉资格证和行政执法等资质证。由于浸染法律多年,他也成为乡村“土律师”。

  去年9月,竹垣村村民陈文华外出打工时不幸从建筑工地高空摔落,造成瘫痪。杨斌圣接到求助后二话没说,当日就随同其家属赶到厦门协商赔偿事宜。当时承包商扬言,最多出三四万元钱,多了就跑人!面对耍横的承包商,陈文华的丈夫打算放弃。杨斌圣坚信法律的力量,他一边与承包商周旋,一边找到该承包商的挂靠公司,还联合当地劳动部门共同做工作。结果,经过12天的艰难奔走,最终为陈文华争取了33万元的现金赔偿。

  调解纠纷是个细活,要舍得花时间,要耐得住性子。26年中,杨斌圣走街串巷骑坏的自行车就有5辆,摩托车也换了2辆。妻子江金莲谈起这个“公家人”,既敬佩又埋怨。她说,为了调解纠纷,他几乎顾不上家,父亲病危时他也正在福建维权,没能及时赶回。父亲临终没能看儿子最后一眼。

  老百姓要的是“平”而不是“赢”,只有自己廉洁公正才能调处公正

  在宣风镇,不知道书记、镇长名字的人很多,不知道杨斌圣的人却很少。经他调解过的矛盾纠纷没有出现反复的,没有上升诉讼程序的,就连镇法庭庭长都说,如果司法调解都像杨斌圣那样,法庭都要失业了。

  公生明,廉生威。杨斌圣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他的朴实、公正、廉洁和无私。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自勉的“八字方针”。即:严——作风严谨认真负责;慎——谦虚谨慎处事细心;勤——善于思考勤于调研;德——思想纯洁品行端正;公——办事公正人人平等;廉——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诚——精心事业诚恳忠厚。在为当事人调解中,他坚持不坐卧铺、不住宾馆、不收报酬、不下馆子、不“打的”、不喝酒、不抽烟的“七不原则”,事事处处为当事人着想,不给当事人添“麻烦”。

  “八字方针”和“七不原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在宣风镇,群众亲切地叫他“乡村判官”。就在采访他的日子里,很多村民自发地来到镇司法所,动情地讲述他多年来所做的好事。

  吐霞村村民钟世海有个心愿,就是想请杨斌圣吃餐饭,可是这个心愿7年都没有实现。原来,他脾气不好,又喜欢打牌,妻子娘家人多次劝说也不听,结果妻子一纸诉状提交法院起诉与他离婚。眼看一个好端端的家就要毁了,杨斌圣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做他岳父母的工作,一次又一次地找他妻子谈话,一次又一次地给他敲警钟,最后他妻子到法院撤回了离婚诉状。如今,他不仅家庭和睦,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

  京口村的李志勇不会忘记,杨斌圣在为自己维权的日日夜夜,跟他一起住工棚,吃盒饭,每日步行几十里路找当事人,要回了20多万元事故赔偿金。杨斌圣不收取分文费用,还倒贴电话费。

  马堂村青年肖启元更不会忘记杨斌圣的宽容。那次为田边一棵古樟遮阴影响禾苗生长而与村民肖福胜发生争执,将其头部打伤被送进了医院,杨斌圣前来调解他还出言不逊,竟然晚上10点多钟带着刀闯进杨斌圣家恐吓。老杨不仅没有打电话向派出所报警,反而让座、递烟、泡茶,和蔼可亲地给他讲做人的道理,让他懂得了邻里乡亲和为贵的道理。肖启元心悦诚服,终于向对方赔礼道歉并承担全部医疗费用等……

  化解积怨,让纠纷双方握手言和;控制事态,避免流血事件发生;唤醒亲情,挽救濒临破碎的家庭;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平息邻里矛盾纠纷;依法依据伸张正义,帮助农民工讨回尊严。26年来,杨斌圣从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调解实践中,诠释了“人民调解”四个字的深刻含义。(江西日报记者 江河 文/图)

(责任编辑:曾永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