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龙 :好人“龙哥”

发布时间:2018-05-09 13:5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03-27 08:59 | 查看:1465次

  《好人“龙哥”》

  14年有据可查累计捐款47万元

  陈皓泽 本报记者 马田园 王浩

  他下过岗,也不是“大款”,捐款少则几百元,多时也没过万;他低调,很多志同道合者都不知他的全名,只是亲切地称他“龙哥”;他执著,自己捐款又组织了60多名“捐友团”,感召更多人投身慈善他叫王世龙,一个下岗再就业顽强打拼,14年捐款47万的好人,在哈市大大小小的数百次捐款活动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昨日,通过本报推荐热线,市慈善总会对好人“龙哥”进行了推荐。

  慈善,是无私相扶,是心的支撑,是雪中送炭、解人危难,世间大善莫过于此。好人“龙哥”的故事,则彰显着它另一面的伟大感动不在捐献多少,高尚无身份贵贱,只要真诚付出便可暖至人心。正如“龙哥”所言:慈善,不在多有钱,而在多有心!

  14年捐款成了习惯

  谈起慈善,王世龙连说自己是普通老百姓,能力有限,只是想“帮助别人”。讲起自己的“初捐”,“龙哥”告诉记者,那是1998年哈市全城总动员的“大抗洪”。一天,刚刚下岗再就业的他看到街上有人在公益募捐,当场捐出了身上全部的500多元钱当时半个月的工资。此后,王世龙参加过哈市各种各类的数百次捐助活动,由于也是普通收入,他单笔捐款的最高金额是8000元。赶上汶川地震,看着电视中一张张悲恸的面庞,一双双无助的泪眼,他前后7次前往市慈善总会捐款:2300元、3850元、8000元……每一次都是倾囊相助。

  数百次参与捐款,有据可查累计已达47万元。长年帮扶残障家庭、弱势群体,每年通过市慈善总会捐助高校寒门学子,每个月到残联帮扶中心资助1名特困中小学生……14年的慈善之路上,记不清遇到、帮助过多少人,也记不清获得了多少全国、省市各种慈善人士奖项,从青年走到中年的“龙哥”说,“做慈善,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热情与捐款同样可贵

  在王世龙的慈善人生中,没有“获助感恩而后助人”的桥段,而更多来自于他充满温暖和善良的家庭。“奶奶从小就教育我们,别占便宜,尽量帮别人!”“龙哥”说,他当时记住了,一直以来也是这么做的。他坚持捐款14年,奶奶常赞他“心眼儿好使”,也不忘提醒他量力而行。汶川地震时,年逾九旬的老奶奶甚至让“龙哥”送她到捐款现场,亲自捐出了数百元。

  谈起14年倾情捐助的感悟,“龙哥”说,许多和他一样的普通人都在坚持捐款、参与慈善,每次捐款的金额未必很高也未必固定,“但都是诚心诚意!”“龙哥”向记者介绍,他认识一位十几年来都在参与捐款的企业家,以前每次捐款2000元,后来企业因故破产了,他的生活不富裕,每次捐款也降到了200元,但至今没有中断,“圈子”里的朋友们都对他特别尊敬。最近几年,参与慈善的“80后”甚至“90后”越来越多,他们在捐助活动和志愿服务中更是贡献突出,在“龙哥”看来,这种热诚与捐助同样可贵。

  组团捐款温暖更多人

  对于哈市的许多慈善人士,好人“龙哥”无疑是一个“榜样”。从两年前开始,在他的感召和组织下建立起来的一支“捐友团”,也逐渐活跃在各项慈善救助活动中。

  捐款助人中,王世龙感到需要帮助的人很多,一个普通人、几个朋友的力量往往有限而分散,应该发动更多人贡献力量,才能帮扶、温暖更多人。于是,他开始在朋友聚会、亲属往来、业务洽谈中处处宣传慈善。两年间,一支由教师、学生、医生、个体业者等各行各业爱心人士组成、常驻成员达60余人的“捐友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他们通过“短信群发”相互告知,募集资金协力援助。

  对于“捐友会”的未来,王世龙的目标是感动更多人,引领更多人,温暖更多人。“龙哥”说,所有人都能关注,并以各种形式参与,哪怕“从1分钱做起”,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就得到帮助,也会有更多人相信慈善和公益的力量。

  来源:黑龙江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