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09 10:5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03-30 14:49 | 查看:1406次
几乎每天,他都行走在乡间小路,通往需要帮助的一户户家庭。他捐出的东西虽然不贵重,但很实用,每一件都是困难人家的雪中之碳。他从16岁开始献爱心,如今尚年轻的他已经坚持了17年的爱心长跑,他就是福清上薛村村民薛建波,一个对慈善事业乐此不疲的人。“不是要捐很多钱才叫做慈善,有心人人都可以做慈善!”薛建波说。
欠钱也要做慈善
2011年12月20日下午,福清龙田上薛村敬老院像过节一样热闹,500多位老人早早等在敬老院,上薛村老人会副会长薛章标安排几位老人准备好鞭炮,迎接薛建波的爱心皮卡车。薛建波不但给老人们送来了一车的生活用品,还给敬老院活动大厅添置一台三星40寸高清液晶电视机,换下使用十多年的21寸CRT旧彩电,这让老人们激动地个个喜笑颜开。村老人会会长薛章清说,这台大电视老人们盼了很久了,建波送的每一件东西都让我们很受用,他做慈善很用心。
在气温持续下降的寒冬,薛建波“送温暖”的脚步更紧了,连续几天,在龙田老体协常务副会长林康桐老人的陪同下,他给后面村、后林村的五保户、低保户送去生活必需用品。一周时间,他送出了大约2万元的慰问品和钱款。
到目前为止,薛建波通过捐赠生活用品和金钱救助,共支助300多个困难对象,单单去年至今,投入约30万助困资金。
走进薛建波的“爱心仓库”,就如同进了一间小型超市,里面的东西很是齐全:煤气炉、保鲜袋、毛巾、牙膏、棉被、大米、牛奶……薛建波幽默地说,每次订货,对方都以为他是开超市的。
然而,薛建波在当地并不算大款,他说,十几年来他都是一边创业、置业,一边做慈善,虽然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打拼,置办了一些家业,但手中宽余的钱却没几个。就在今年的八月中秋节前夕,他还欠朋友6万元的水饺款,欠着朋友钱的薛建波却想着捐钱给那些低保户和困难户,让他们过上“无忧”中秋节。矛盾之余,他给朋友打了电话征求意见。朋友了解他的为人,支持他先捐钱后还钱。第二天薛建波就把这6万元钱分发到后林村、东庭村等6个村的低保户和困难户手中。
慈善从一块糕点开始
从小家境贫寒的薛建波16岁辍学,刚离开学校的他一刻也没闲着,就被父母安排在自家的糕点店打工,不仅如此,父母还给薛建波仨兄弟分了家,从此,他和二哥、父母一起做糕点,开始人生的第一份创业。
除了凌晨跟父母做糕点,白天薛建波还得载着这些糕点游走于各乡村叫卖,薛建波说,他从小父母管教严,所以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对人有礼貌,特别是对老人十分尊敬和爱戴,当时,他骑着自行车串完附近各个乡村后,经常把糕点摆放在敬老院门前叫卖,临近傍晚收摊,他总会慷慨地把剩下的碎糕点分给敬老院的老人吃,每次他总会对那些老人说:“阿姆阿伯,帮帮忙,把我这些卖不掉的糕点吃了吧。”老人们看着眼前这位热心肠的憨厚小伙,心里都乐开了花。这样一来,薛建波和敬老院的老人很快就成了忘年交,为了答谢这位好心年轻人,每当薛建波生意不好卖时,老人们也经常掏钱买他的糕点,这时他就采用“买一送一”的方法促销:把好的糕点卖给老人,顺手搭上两块碎糕点。
20岁后,他学厨出师,开始承接乡村宴席的生意,并且很快出名。日子好些了,就开始向老人们赠送水果或者剥皮刀等日常生活用品,并且他的捐赠范围也扩大到低保户、智障人士和一些困难家庭,后来捐赠的东西也多了,根据受赠人的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09年,薛建波在自己家中建起“爱心仓库”,购买大量热水瓶、手电筒、煤气炉、电磁炉等生活用具,开始了他每日行善的历程。
薛建波的慈善捐助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敬重。上薛村村书记薛金发说,通过薛建波的行动影响,在村里形成了尊老、爱老、扶危的良好风气。
《福建日报》、《福州日报》、《福州晚报》等媒体日前刊载了薛建波的事迹。
来源:福建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