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自制药酒身亡 同嗜好者需谨慎

发布时间:2018-05-05 22:42 | 来源:新京报 2018年05月05日 第A03 | 查看:509次

视点

  私自配制药酒者,真别把自己当尝遍百草的神农氏,若有不慎,非但没法“补肾”,还可能丧命。

  近日,媒体报道,重庆某居民在饭店举行的生日宴上,带自配药酒在席间饮用。但没想到,宴席散后,15人中有5人死亡,还有5人正在被抢救。经当地公安、食药监等职能部门初步调查认定,悲剧系自配药酒导致中毒引起。

  喝酒为助兴,喝药酒更有保健之意,但没承想,喝下的保健酒,竟成夺命汤。这真是悲剧。

  药酒成毒酒,这不是个案。事实上,类似悲剧时有报道。

  药酒配制有历史传统

  中国人爱喝药酒,是有历史传统的。据2015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刊载的《药酒现存问题与建议》所述,有文字记载最早的“药酒”是殷商时期的萞(bì)。萞是以黑黍为酿酒原粮,加入郁金香酿成的。

  《素问·汤液醪糟论》云,“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糟,以为备耳”。“邪气至时,服之完全”。这就是说,古人就有为治疗疾病而酿造的药酒。

  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也提到红蓝花酒与麻黄醇酒汤,所指皆为能医治疾病的药酒。

  药酒在唐宋时期得到大发展,当时已经有医书介绍,药酒在配方数目、用药水平与应用范围等,都做了严格限制。

  唐朝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则全面论述了药酒的服法,“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本着“辑其简要者,已被参考,药品多者,不能尽录”的原则,辑药酒69种,使药酒的制备水平达到了新高度。

  此后,后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药酒有了更深入的研究,药酒制备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现如今,政府已发布药酒制作技术规范,以保证药酒质量和安全。

  由于长期的药酒文化流传,以及相对较低的制酒门槛,民众自制药酒并不鲜见。由此,也为悲剧多发提供了注脚。

  制作、饮用药酒有诸多禁忌

  药酒虽有保健功能,但制备也得遵循相应规范。所谓“是药三分毒”,药酒是药不是酒,制作、饮用不当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制作、饮用药酒有很多禁忌。

  譬如在饮用量上,有专家表示,少量饮用可以舒筋活血,有益健康,但长期大量服用却可能损害心肝肾以及神经系统。

  喝药酒也因人而异。北京某医院院长曾表示,一些患肝炎、肝硬化、癫痫、心脏功能不全的人不能饮用药酒。而所谓“药酒可以滋补助性”,也只是谬种流传,因为并没有哪项研究曾经证明这一点,健康的年轻人没有必要饮用药酒。

  最重要的一点,也可能是此次重庆药酒饮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不少自制药酒者,遵循自由心证,随意搭配药酒材料。

  从药理学上说,“中医学有‘十八反,十九归’的配药禁忌”。比如将性质相克的蝎子和鹿茸血配在一起,就违背了相关配制原则;未去爪和尾部的蝎子和泡前没有经过处理的蛇,都存在副作用和卫生问题;未经科学焙干的鹿鞭以及泡的时间过长,都会埋下中毒隐患。

  很多民间自制药酒者,并不了解这些基本的药酒配制常识。一些饭店在兜售自制药酒时,也往往忽视禁忌人群与剂量,给顾客健康埋下隐患。

  事实上,中华医学会2011年发布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药酒》,也从药酒原料的取用、配制及使用方法、存放保管以及相关禁忌等方面对药酒做了说明。

  这个规范事无巨细,除了药酒公司,恐怕很少有人会遵循该规范制酒。

  别盲信“土方子”、“江湖郎中”

  药酒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之一。若其保健功能得到发扬,对国人健康多多益善。

  可惜,由于民间高估了药酒的益处,对其危害却未有全面认知,由此导致不少悲剧发生。

  不少民间“土方子”与“郎中”,打着中医的旗号制作、推介自制药酒,但他们往往只是基于有限的经验与推理,而没有系统药理学的指导。至于效果好坏,只靠运气。这显然不科学。

  此次发生在重庆的药酒悲剧,或许能给民间的药酒配制与饮用爱好者提个醒:私自配制药酒者,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尝遍百草的神农氏,若有不慎,非但没法“补肾”,还可能丧命。

  □王言虎(媒体人)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