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晨鹭:诚实守信 扎根基层 助农增收(图)

发布时间:2018-04-30 15:5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03-02 16:1 | 查看:1047次

  诚实守信 扎根基层助农增收

  廖晨鹭,在工作岗位上,坚守诚信,爱岗敬业。他始终坚持“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的所能,为帮助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幸福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理想,在长年农业技术推广中,不断践行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承诺。

  在实际工作中,他持之以恒,服务于农民,始终本着立足实践、依靠科技、致富一方的志向,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兑现了为农民搞好科技服务承诺,干出了令人佩服的成绩;在个人名节上,始终保持廉洁自律、清白做人的作风,满腔热情、脚踏实地开展蔬菜科技推广工作。在单位上和广大产业农户中树立了诚实守信、有诺必践的良好形象,为贵阳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主要事迹如下:

  一、坚定信念,勤于学习,提高素质

  说到廖晨鹭同志,大家公认他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和较高的政治素质。首先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立志为农业科技推广事业而献身的坚定信念。该同志自从工作以来,一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人民,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不论走到哪里,不论在什么岗位,都为广大农民谋福利。模范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党的宗旨思想始终没有动摇;二是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第一位。该同志无论是在基层蹲点,还是在镇领导岗位;无论是在开展技术推广,还是做项目搞科研,都始终坚持学习政治理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十六大会议精神,细心领会党中央的有关农村政策方针,不断认真查摆了自己,提高其自身觉悟和政治素质,树立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三是作为委及挂职科技干部,他不断加强对党性的认识,提高自己执政能力。在基层工作中他常说:“我们平时对群众的服务不到位、不认真,群众对政府就会有不满,就会损坏政府的形象,就会动摇我们党的执政根基”。他这么说,也就这么做,特别注重加强与农民的密切联系,认真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

  二、诚实守信,扎根基层,乐于奉献

  廖晨鹭,毕业后坚持深入贵阳市“三农”第一线,从事着蔬菜科学技术推广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刚蹲点时书生气十足的“学生哥”,直到今天成为深受农民欢迎,被誉为科技财神的“老专家”。

  他自1990年毕业于贵州农学院植保系,分配到花溪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后,就主动要求到生产一线去,曾先后辗转于花溪区十多个农村蔬菜基地,搞蔬菜技术推广。2001年调入市蔬菜办后,又克服了个人家庭困难,放弃舒适工作条件,主动要求到基层蹲点,开展蔬菜基地建设。其中在息烽县及白云区的农村中一蹲就是七年至今。在工作的二十多年中,该他事业心强,不图名,不争利,工作兢兢业业。曾先后蹲点于花溪区花溪镇养牛村、青岩镇南街、思潜村;乌当区下坝乡下坝、岩山村;白云区麦架乡下堰村、沙文镇金甲、扁山村;息烽县养龙司乡新街、灯塔、幸福、高坡村;修文县、龙场镇;清镇市暗流乡,等众多地区、众多村寨,做技术推广。在众多的基地建设中,他常常为了地方作承诺,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产业;为农户作承诺,搞好技术指导,保证增加收入;为当地技术干部作承诺,搞好技术传授,提高业务水平。为了这些承诺,常常弃家而不顾、没有节假日,很少与家人团聚。面对妻子的埋怨,儿子的乞求,只能说“对不起了,没办法,农民太难了,比起我们,他们太苦了!”。因此二十年如一日地窜走于各村寨蔬菜基地之间,开展田间地头技术培训指导。一窜就是一天,一站就是几小时。只要农民打个电话,捎个信,就义无反顾下村,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产销中的困难。农民卖菜有困难了,就带农民跑市场,引客商,随时随地心里装着农民。曾经为荷兰豆、番茄跑市场,一连7天每天睡眠不足2小时。为建好白云、熄烽科技示范园,睡大棚,睡潮湿的工房里,住了五年,落下了关节炎、肩周炎等毛病。但只要农民亲切地叫一声“廖老师”,他就感到心满意足。

  二十年来,他没有激动人心的豪言壮语,没有在荣誉面前的沾沾自喜,而有的是到白云、修文、息烽、清镇、花溪的多个边远乡镇挂职或蹲点驻村,跑遍白云区、花溪、乌当、息烽、小河等7个区(县、市)20多个乡镇,近60个村的坚实脚印、送到农民手中的40多项新技术、新品种;有的是主持了乌当下坝、息烽养龙司等近万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开发建设,参与花溪思潜、养牛坡等11个,近1.5万亩蔬菜基地的开发建设;有的是主持了白云沙文、麦架等4个科技示范园的开发建设,开展了大量的田间试验,重点突出田间示范功能。并以此为载体,引着农民跟着看,跟着学,跟着干,引导了区域蔬菜品种结构调整,提高蔬菜种植水平;有的是爱农、亲农、助农、科技兴农的满腔热情。2000年至今,经他培训的农民已近2万人次。培养的科技“二传手”、科技骨干近百人。其中区县地方有20多人获得了中除级农艺师,他把把科学的火种洒播在农村广阔的田野里,把技术的能量注入农业的巨轮中,把增收的喜悦装进农民的心坎上,才能把科技人员的才能体现在农村基层工作中。

  三、勇挑重担,埋头苦干,获得硕果

  在科技发展中离不开诚信,诚实守信是完成科技项目的基本保证。廖晨鹭作为高级农艺师,他具优良的职业道德,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严格自律、履行承诺,在开展蔬菜产业生产发展项目中,努力完成单位下达的许多重要生产项目;作为蔬菜战线的科技骨干,他注重钻研业务,业务过硬,有较好的开拓组织能力,承担了市里、办里的众多重大蔬菜科技项目。近年先后主持有《贵阳市无公害农业投入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贵阳市外销蔬菜高效技术推广》、《贵阳市无公害蔬菜基地“三化”建设》、《贵阳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建设》;《白云麦架蔬菜科技示范园建设》、《息烽养龙司蔬菜科技示范园建设》、《白云沙文蔬菜科技示范园建设》、《下坝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养龙司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等多个重大科技、生产项目,有力推动了贵阳市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

  其中《贵阳市无公害农业投入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引进八茄果类、甘蓝类等蔬菜新品种218个,筛选出88个,推广53个。引进无公害新农药147个,筛选出70个,推广42个。引进无公害肥料99个,筛选出45种,推广34种。并举办各类培训班720多期,培训农民达5.6万人次,培养科技示范户1520户,发放技术资料4.5万份,大力推广了八大类29种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极大地提高了我市蔬菜质量安全,2005年经农业部检测,农残超标率降至2.8%,与项目实施前比降低了23.07%,保证了市民的食菜安全。

  《贵阳市外销蔬菜高效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促进产业向优势区域不断聚集,构建了以公路沿线和低海拔河谷为主线的七大产业带,形成了夏秋冷凉、反季(破季)特色贮藏加工、次早熟—延晚(省内市外外销)四大类型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区域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了外销产业带的形成。项目实施后,蔬菜外销量从2002年的11.49万吨,上升到2005年的55.11万吨。外销所占比例,由29.94%上升到63.3%,提高了33.36个百分点。

  《贵阳市无公害农业投入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贵阳市外销蔬菜高效技术推广》两个项目,分别创产值10.04亿元及17.35亿元,推广面积为55.66万亩及94.5万亩,分别涉及农户达7.12万户和6.125万户,促进农户增收达1.6331亿元及17.35亿元。经有关部门组织的省、市专家鉴定,水平分别达省内领先和全国先进。分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贵州省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及全国农业丰收三等奖。

  四、刻苦钻研,著述丰硕

  该同志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根据农村工作要求的变化改变思路,在蔬菜科技推广及蔬菜产业化发展上,探索总结出一系列符合适合我市农村实际的模式方法,通过以多个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为载体,打造地方蔬菜品牌、开拓市场、组建协会,改变了 “我们讲,农民干,我们指导,农民做”的单一技术推广方式,形成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解决农民难”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方式,形成科技示范园+协会+科技人员+农民+基地的科技推广模式。开办蔬菜医院,设立基地专家热线,引进蔬菜定单,为蔬菜产业建设提出许多的创新思路,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近年来,他参加了《夏秋反蔬菜 无公害技术标准体系》省地方标准及主持了《贵阳市无公害蔬菜 生产操作规程》和《贵阳市无公害蔬菜产品》地方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其中作为第一起草人的有:省标:《青花菜》《无公害食品夏秋青花菜生产技术规程》;市标:《无公害蔬菜 茄果类生产操作规程》、《无公害蔬菜 甘兰类生产操作规程》、《无公害蔬菜 多年生蔬菜生产操作规程》《番茄》《老南瓜》(市标)7个标准,参与制定的有省标:《无公害食品 夏秋花椰菜生产技术规程》、《花椰菜》、《无公害食品 夏秋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市标:《无公害蔬菜白菜类生产操作规程》等7个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有效地促进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取得较大的成效。他撰写了《菜虫灵防治抗性小菜蛾大面积试验初报》、《6%密达粒剂防治蔬菜蜗牛 蛞蝓药效试验》、《贵州花卉产业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等论文在《贵州农业科学》、《农村经济与技术》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来宝”防治蔬菜虫害实验》、《博农多功能发送器在大田莴笋莲花白上的应用》等在市蔬菜学会上学术交流。这些论文对指导生产,促进新技术推广起到了较好的作用。除此之外,他还主持起草了贵阳市多条产业带发展规划、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科技示范园建设方案、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总结。

  五、诚恳待人,团结同志,善于协作

  廖晨鹭同志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与人为善,是个豁达乐观、平易近人的人,与领导及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为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作为副站长及市蔬菜专家,注重发挥群体作用和团结协作精神,常常团结身边周围团结一帮人,充分发扬民主,发扬群体的智慧,重大事情集体研究,共同解决,完成各项重要工作任务。常常不计名利,经常把荣誉、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自己带头上;常常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小事讲风格,学人之长,容人之短,谅人之难,互相补台不拆台,互相帮忙不添乱。这种以诚待人的人格魅力。极大地调动了周围工作同事的积极性,促进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十多年来,他扎根农村,努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农增收,对蔬菜产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党和政府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除在科技上获得较多的科技奖项外,还先后获得(2004-2006年)市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05、2008年分获获贵阳市第一批、第三批“双千”工作优秀工作队员光荣称号;获得 (2004-2006年)市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08获2008年度贵阳市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贵州首届“青年创新人才奖”;以及先后5次荣获贵阳市蔬菜系统、花溪农业系统工作年度先进工作者,1998-2004年连续7年及2009年事业工作人员考核优秀;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贵阳市2004-2009年中青年科技骨干。被聘为(2006-2011年)贵阳市专家咨询团成员。

  如今他仍坚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战于一线,奔波于助农增收,辛劳于新农村建设的事业之中。他始终坚持诚信待人,踏实工作,为和谐农村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来源:贵州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