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9 21:5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02-28 09:36 | 查看:1868次
今年60岁的杨烈禹,是河南省济源市教育局一位退休干部,也是一位长期义务从事笛子、葫芦丝等民乐教育的志愿者。
2002年杨烈禹退休后,看到社会上西洋乐器流行,而民族音乐却逊色。他觉得自己作为一名老艺术家,一位民乐爱好者,有责任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使我国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和发扬。
从此以后,济源市的广场、公园、文化城便会经常响起悠扬的笛声,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倾听。慢慢地,很多人都要求向他学习。杨烈禹老人来者不拒,志愿义务教这些人,他不厌其烦手把手教学的场景,成为济源市的一道文化风景线,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由于很多学生找他学笛子、葫芦丝,他开始办民族乐器培训班,志愿教笛子和葫芦丝,为中小学生和社会上培训了很多民乐演奏人才。学生耿若蕾和刘盼于2008年参加“未来之星”中国优秀特长生推选活动河南赛区比赛分获金奖和铜奖,并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总决赛分获金奖和铜奖;2010年学生姚远获全国总决赛初中组金奖等等,杨烈禹也多次获全省、全国“优秀辅导老师奖”、“优秀园丁奖”。
杨烈禹意识到,要想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光靠小打小闹,培养一小部分人是不够的,必须普及笛子教学,才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于是,杨烈禹受邀成为了济源河苑街小学的笛子葫芦丝专职教师和名誉校长。为了使笛子教学规范化,杨烈禹主编了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笛子基础教材》作为学校的校本教材,使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学习竹笛的相关知识,引领学生进入艺术之门。他为各班上笛子课,有时一天要上6节课,在放学后还为全校教师培训笛子,他手把手不厌其烦的认真教练,一天教下来嗓子哑了,疲惫不堪,但他没叫苦,从没耽误过笛子课。经过近两年的普及教学,从校长、教师到700多个学生全会吹笛子,有不少学生能吹奏难度较大的笛独奏曲。2011年1月河苑街小学的学生参加“魅力之星”第三届河南省青少年文艺英才活动决赛,3个学生获笛子合奏金奖,1人获笛子独奏银奖,2011年8月参加第四届河南省青少年才艺展评活动比赛有18名学生分别获小学A、B组笛子组合和独奏、二重奏金奖。全校师生免费学习一门艺术特长,使民乐笛子葫芦丝在学校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赞成和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受到了省和国家部门的重视,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教授、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亲自为小学题词“赠河南省济源市河苑街小学:‘普及笛艺文化,搞好特色教育’”,河苑街小学被命名为“河南省竹笛葫芦丝学会指定教学基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几年来,杨烈禹义务培训中小学生、部队官兵5000余人。他培养的学生参加省、全国比赛,获全国金奖3人次、银奖1人次、铜奖3人次;获全省比赛金奖28人次、银奖4人次,铜奖3人次。杨烈禹也先后获“全国优秀园丁奖”和“优秀辅导老师”奖。党的十七大会议期间,杨烈禹和济源市教育体育系统老年艺术团代表河南省特邀晋京参加中宣部、中国老龄委、国家文化部、中国妇联的等八部委主办的文艺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1年11月受到济源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被评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志愿者”。
杨烈禹的名气大了,经常参加全国、省、市文艺交流和演出多了,还要在学校志愿教笛子,还要举办“笛子葫芦丝小名星”培训班、成立民乐队训练等,比上班还忙。找杨烈禹学笛子葫芦丝的人也络绎不绝,小到6岁,大到86岁各年龄都有,来者不拒,毫不保留,志愿传授,有口皆碑,活动更多了,也更忙了,但他忙得高兴,累得值得,很欣慰自己在培养下一代做了点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民乐演奏爱好者。他说,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笛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醉心于笛子葫芦丝等民乐演奏,把笛子、葫芦丝等民族乐器的演奏艺术发扬广大。
来源:河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