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河北唐秀兰:爱心撑起“幸福院”

发布时间:2018-04-28 09:0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8-05 | 查看:824次

在金夕托老院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墙上挂着的那一块块牌匾。这些全是住在托老院里的老人或家属赠送的,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大家对金夕托老院院长唐秀兰的感激之情。

唐秀兰,63岁,在道东办事处退休,2003年办起了金夕托老院。她给了住在托老院里的老人们家庭式的温馨、儿女般的呵护,她用爱心、热心、责任心使每一位老人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心愿:倾注心血办起托老院

说唐秀兰办托老院的事,还要从10前说起。10年前的一天,一个邻居突然找到唐秀兰:“唐姨,有一个老太太想让你帮助她做饭。”原来,在唐秀兰家附近住的一位老奶奶由于自己上了年纪行动不方便,就想找个人帮助自己做饭。因为唐秀兰在居委会、办事处干了多年,是个热心肠,老人觉得唐秀兰的心眼好,就相中了唐秀兰。唐秀兰虽然谢绝了老人,但她的心里逐渐有了想法:现在,因疾病造成瘫痪的老人越来越多,独居的老人也越来越多,而子女们都因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来照顾老人。能不能办一个托老院,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难题?

2002年,她在铁路机务段大修厂租下了一排300平方米的厂房。为了节省费用,她从老家叫来亲戚拉着土来垫院子,房子也装修了,床铺也买来了,电话、有线电视也安上了,牌子也挂了起来。唐秀兰将开业的日子选在了正月十六。

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的想法受到了家人的反对。

面对母亲的苦劝,家人的反对,唐秀兰心软了,她含着泪,打电话让女婿连夜把托老院的牌子摘下来,选择在晚上摘牌是因为唐秀兰不想让别人笑话自己虎头蛇尾。

但是,唐秀兰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这个想法。慢慢的,办养老院的冲动越来越强烈,她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开始了第二次筹备。这次她让两个女儿每人拿出3万元钱,一共投资8万元,终于建起了金夕托老院。

2003年3月,托老院迎来了第一批11位老人。但是好景不长,这一年的雨季,连续的大雨使托老院的院子里严重积水。唐秀兰担心房子塌了砸伤老人,雨下了一天两夜,她坐了一天两夜。雨停后,她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新的房子,几经周折,她在铁路机务段旅馆找到了12间闲置的房子,她当即租了下来。第二天,金夕托老院便换了新地方。

热情:一切为了老人们着想

从托老院搬家起,唐秀兰每天都住在托老院里,一直没有回家。直到前几个月,她才回家住。回家住之后,唐秀兰每天早晨6点半准时来到托老院,晚上7点多才能离开。每次回家后,唐秀兰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这些老人:被子盖好了吗?窗户关上了吗?可别让老人们受凉。她总要往托老院里打几个电话,这才能把心放回肚子里。

这些年的每个春节,唐秀兰都是在托老院里度过的。大年三十,她带领儿女给老人们包饺子;初一早晨,唐秀兰带着全家给老人们挨个拜年,送去祝福。“韩大爷就爱吃发糕,不吃米饭,不爱吃面食……”提起老人们饮食上的个人喜好,唐秀兰说起来滔滔不绝。

有的不吃鱼虾,有的不吃香油,有的吃鱼只吃海鱼,还有的只吃河鱼,每个老人都有着自己的“禁忌”。这些,唐秀兰都记在心里。老人们每天的饭食都是唐秀兰精心准备的。

“老人比小孩还难伺候”,这话对唐秀兰来说,体会最深。一些老人之间为了一点琐事就有可能闹起了矛盾,唐秀兰这个调解人不知要对双方说上多少好话,陪上多少个笑脸,才能让双方重归于好。

托老院里住着一个朱奶奶,人上了年纪,有事没事总爱喊唐秀兰去她屋里,多的时候一天喊20多次。每次去了,唐秀兰都要笑着问老人:“朱奶奶,您好啊。您老有什么事情啊?”老人的回答却让人哭笑不得:“我没事儿,招呼着玩会儿。”即便这样,唐秀兰也没有烦过,她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只要老人一声招呼,立即赶到老人面前,带给老人的仍旧是那张笑脸和亲切的问候。

盛情:不是亲人胜亲人

住在金夕养老院的老人,全部当成了唐秀兰自己的亲人。

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精神不正常,在送到金夕托老院的第一天晚上,就把房间的玻璃给砸了,不睡觉来回地走,嘴里还不断唠叨着要“打死你。”碰上这样的人,唐秀兰便和护理人员给予她更多的照顾。有时,这位老人拉尿在裤子里,大家看到后马上就给她换上干净的衣裤,对她悉心照顾。在唐秀兰的照顾下,这位老人对唐秀兰有了特殊的感情,只要唐秀兰在,她就不会乱骂人,乱砸东西。现在,这位老人病情稳定,在金夕托老院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2005年2月,金夕托老院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此人是我市某厂的一名职工,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又无家可归,他开始了到处流浪的生活。得知唐秀兰的托老院,他们找到唐秀兰。当唐秀兰看到这名“流浪汉”时,不禁吃了一惊:张家春头发又长又脏,身上的衣服穿了有六层,而且和皮肉粘在了一起。由于受到冻伤,他的脚已经肿胀化脓,一脱掉鞋子,脓水立刻流出,并发出难闻的气味。

“收下他,我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奉献爱心。”唐秀兰立刻让人给他洗澡、理发、换新衣服,并找来医生给他治疗脚上的伤。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这名曾在街头流浪的汉子恢复了健康。

由于这个流浪汉没有亲属在沧州,于是唐秀兰就对他多了一份关爱。她从自己的家里给流浪汉拿衣服、鞋子,让他穿得干干净净。为了感谢唐秀兰的爱心,流浪汉的姐姐和单位领导专门将一块写有“温馨如家”送到金夕托老院。

深情:临终关怀献爱心

对于一些住进金夕托老院的老人来说,他们重病缠身,生命就像是微风中摇曳的残烛之火,随时有可能熄灭。对于这样的老人,唐秀兰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的人生在微笑中终结,让生命有尊严地逝去。

今年2月,一位生命垂危昏迷的老人被送进了金夕托老院。原来,老人因脑出血住院治疗,在医治无效的情况下,亲属无奈把老人从医院接出来,送到了唐秀兰这里。他们给老人带来了寿衣,想让老人在金夕托老院走完短暂的最后一程。

看到这种情况,唐秀兰心里很难受,她让专人护理老人,自己每天也去看望照顾老人。每天老人都要拉尿六七次,护理人员每次都给老人及时换下,并用热水给老人擦洗身子,老人下着胃管,每天都要喂五六次。

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老人在金夕托老院里一直呆了近两个月才去世。

刘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在金夕托老院里,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病重时生活已经不能自理,唐秀兰安排一名男护工照顾刘大爷,给他喂饭,接屎接尿,擦洗身子,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刘大爷去世前,已经不能说话,他用颤抖无力的手在纸上吃力地写下了一行字。

唐秀兰仔细看才分辨出这几个字是:“感谢金夕托老院对我几年的照顾,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唐秀兰含着泪水,问老人写的是不是这几个字时,老人吃力地点了点头,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淌落。

这些年,在金夕托老院里去世的老人一共有60多个,都是安然地走过生命中的最后一程,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世界。许多老人去世后,都是由唐秀兰带着工作人员为逝者洗脸、擦身、梳头、整理遗容、穿上寿衣,做了一个儿女该做的一切,让老人走得干干净净、体体面面。

在金夕托老院住过的老人一共有160多位,每一个老人都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记者在采访中,一位姓高的老人高兴地说:“这里哪叫托老院啊,这里应该叫幸福院。”

来源: 河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