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山东张道函:生命在17岁定格(图)

发布时间:2018-04-28 08:4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8-06 | 查看:1336次

考全校第一 可恨身患绝症
捐遗体角膜演绎人间真情

人物档案张道函,17岁,莘县一中高三毕业生,因患骨肉瘤辞世。休学半年后应试,成绩仍为全年级第一;聊城捐献遗体、角膜第一人,身后不忘泽被社会。好读书,能操琴。直面惨淡人生,始终乐观坚强;顽强抗争病魔,终生不屈不挠。莘县骄子,感动水城。

7月3日晚上,我们期盼的奇迹终究化为泡影。当晚9时许,带着无限的留恋,张道函走了。而再过108天,就是他18岁的生日。

他离去得让人无限伤感,因为完美得近乎无懈可击。他坚强得让人不可思议,所以留下了一个人生的传奇。闭上眼睛,仿佛听见道函说“要坚强”;睁开眼睛,就能看到他的留言:不抛弃别人,不放弃自己。

“病人”张道函

奇迹没有出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还没有亲手将人生的第十八根蜡烛点燃就要走了,生活为什么要那么美好,让我割舍得那么痛心,不忍心走也好,无能为力也罢,将一切都定格在十八岁这个本应该是阳光明媚的人生时刻下吧……

——摘自道函日志2008年6月9日12时28分38秒(入院前最后留言)

骨肉瘤多发于青少年,是恶性极高的肿瘤,道函得的偏偏又是骨肉瘤中最恶性的一种。由于发病率极低(仅有十万分之二),国内只有上海瑞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极少数医院设置骨肿瘤科。命运就这样残酷地戏耍了道函,死神随时都在向他发出召唤。

2006年9月20日道函被确诊患上骨肉瘤;2006年10月14日左腿截肢、随后化疗;2007年7月发生肺部转移;2007年8月又进行3周期化疗;2008年6月13日因病危住进医院(此前一直在家保守治疗);7月3日去世。

病情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5月12日应晚报之邀水城一游,道函的父亲张洪启说,此前的一个月之内,孩子肺部肿瘤竟然增长了42倍,心肺衰竭症状已现。

然而,记者面前的道函实在不像个病人。清秀而羞涩,柔弱却刚强。化疗后的头发不掉反增,浓密黑亮;挂在脸上的笑容,淡定从容。谈起病情,他客观冷静,像是在说别人一样,带着一丝轻蔑与戏谑。他甚至建议,秃顶的男人,应当试一试化疗,效果或许上佳。

“我治疗过很多肿瘤患者,可从未见到有人像张道函那样从容!”莘县人民医院普内科大夫赵宪伟坦言。生命的最后关头,道函冷静地同大夫探讨治疗方案,临去世前几分钟他还给大夫打气:“昨天病魔被我制服,这次它还会败掉的!”生病以来,道函居然都是跟爸爸以男人的方式商量治疗方案,让爱哭的妈妈“靠边儿站”。

弥留之际,望着父母,他无声地说:“好爸爸,好妈妈,病都这样了我们避不了不如坚强面对!你们看开点,我走得安心些。”而就在几天前,他为安慰母亲还算起了账:“把我养育到现在加上治病花去了40多万,随后还要上大学花钱,还要买房子娶媳妇。真不想再难为你们啦!”

懂事的孩子让人疼。看到他入院前的最后留言,姑姑写下了这样的话:孩子,你是苹果树上最大、最红、最甜的那个,尽管我们有万般的不舍,可是我们无法阻挡上帝的手,把它摘走!姑姑永远爱你,全家人都永远爱你,你永远是我们心中最优秀的孩子!!

“能人”张道函

一个人如果各个方面都出色,足以让上帝嫉妒得发狂。——记者注

道函学习之好,令人匪夷所思。“他自己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在校期间时常传授给同学。”班主任陈德生这样评价爱徒。病发后他一直坚持自学,休学半年后的一次考试还是全年级第一。作为尖子中的尖子,谈及理想中的大学,清华、北大不是答案,“麻省理工”,道函脱口而出。

但他不赞成眼下的教育模式。“现在学习竞争太厉害,把孩子竞争得都体弱多病,一天天病怏怏的,班里有一个人感冒,很快就能传染一遍。”道函说。尖子班的学生一天要做8套题,他一周不去上学,卷子会攒一大摞,根本做不完。班里最爱玩的孩子是道函和他的同桌。其“爱玩”的表现,不过是课间出去玩玩而不是像别的同学那样埋头做习题。由于确实无力完成极为繁重的学习任务,他只能选择在家休息,并梦想能参加高考。成绩证明道函是应试教育的奇才,而张洪启则对儿子充满信心,“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其实更适合他”。

这条硬汉的信心同样来自儿子的全面。虽然不情愿学琴,不过幼习二胡的他如果不生病,正准备在高二那年暑假考十级。“要考级就直接来最高级别,一级一级既烦人又费钱啊。”说这话时,道函很轻松。因为玩游戏而爱好电脑的他,是个“初级黑客”,能编程,会制作网页;博览群书的他,爱好各种新鲜的科技资讯;爱画阿衰、帅哥美女、哆啦A梦;喜欢周杰伦、张韶涵的歌……

尽管获奖无数,但道函把奖状和荣誉证书都压在自己书橱的最底层。他知道,那些只属于过去,不代表未来。面对媒体的追逐,道函极为平静:“我只是在做自己应该面对和应该做的事情。”

“强人”张道函

妈妈说人是苦痛的寄存所,我信,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风雨后并不见得总有彩虹,但不经历风雨就一定见不到彩虹。为了藏在心中的种子开花,乐此不疲地汲取知识浇灌稚嫩的芽儿,踏过人生的低谷,将迎来又一个高峰,我信故我在,我做故我赢,克制自己,支配灵魂,穿越坎坷,记忆温存,翼护、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GOGO加油……

——摘自道函日志2008年1月20日16时25分2秒(此时已经肺转移)

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像是炼狱:吃不下,极度削瘦;睡不着,剧痛不止。去世前两个月时,1.78米的他体重只有50公斤。10元一片的止痛药,无效果,怕父母难受,他蜷缩在床上,默默忍耐。在QQ上,他总是以“强人”自称。

能经得起炼狱考验的,绝对配得上坚强二字。道函不仅意志坚强,而且内心强大。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能始终保持理智和冷静,实在令人费解。“坚强是被逼出来的”,道函静如止水。

但他毕竟是个17岁的孩子,不安和脆弱也会戳疼他心里最软的角落。他也很担心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怕父母承受不了;他也反复作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体味过希望与绝望;对于大家编织的美丽谎言,他心知肚明却绝不说破……因为,他的处世原则是“能笑就不哭”。不过,道函也有哭泣的时候。没能参加高考,当同学们聊天时谈及考试成绩、报考学校时,因病重不能说话的他紧紧捂住自己的胸口。同学走后,截肢都没哭的道函流泪了。

道函很需要帮助。但是,他想得更远更深的却是如何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知道发短信可以捐款,道函毫不犹豫地捐了10元(当时预存话费仅剩11元);随后张洪启按照儿子的意愿把300元善款通过网银汇给了绵阳救灾办公室。“其实,震后我挺气愤。你说,中国XX那么大一个公司就捐1000万,盛X就捐100万。他们这些知名的企业,怎么那么麻木呢?中国的首富,干什么呢?”比捐款更可贵的,是他对社会责任的追问。

得知病情后,经过父母同意,道函表示如果去世他要捐献自己所有有用的器官。经过多方奔走,遗愿全部实现:角膜捐献给山东眼科医院,可让两人重见光明;遗体捐给山大医学院做医学研究;假肢也捐赠给鲁西骨科医院用于转赠给需要的患者。他也因此,成为聊城捐献遗体、角膜第一人。

尾声

《告别天才少年张道函》一帖在百度莘县贴吧被置顶。到记者发稿时,已有很多网友留言悼念道函。张洪启夫妇的跟帖(2008-7-617:14)格外引人注目:

衷心感谢县人民医院普内科全体护士及赵主任对道函的关心与照顾!同时也感谢道函的所有老师、同学、校友、莘县吧吧友,我们的同学、同事以及所有关心道函的社会热心人!正是你们的帮助、关心与支持,他才有活下去的坚强信心,也才有报答社会的愿望。再次感谢你们!我们会保重的,新的生活从今天开始!

短评:有爱容天下寸草报春晖

把形容好学生的褒义词列一列:无外乎品学兼优、好学上进、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这些上等好词,用来形容张道函,都不算过分。但用这些词来形容道函,就显得很假很难看。17岁的他,让人难以捉摸:为什么他冷静乃至冷酷的外表下面,藏着如此乐观坚强的心?

道函天资绝佳聪慧无比,令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这是大家学也学不来的。但他有希望国家富强痛恨社会不公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有浩瀚如海的胸襟与回报社会的爱心,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句话,不知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道函素有大志,如非重病,成就必不输前人。而那些为政不廉、为富不仁者,却素为道函深恶痛绝。眼高手低者,纵志大而才疏;志存高远者,虽少年而无敌。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话,用在道函身上,恰如其分。

最让人称道的是,他能主动捐献遗体、角膜和假肢,用自己最后的光和热,使有缘人重见光明,让病友们觅得生机,令肢残者作别拐杖,给大家做出榜样。

学习道函,就要学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公民意识,不盲从于歪风邪气,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之富强而努力;就要学他“关爱弱势群体”的博爱精神,不以权压人仗势欺人,时刻不忘百姓疾苦;就要学他“主动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不自私自利,在利他的过程中品味付出的快乐。

道函若在,必不同意我的观点,他会说“咱这点事儿,还算事儿吗?”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能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那么如果人人都像道函一样献出所有,世界岂不美得一塌糊涂?

来源: 山东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