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有个古稀老人通讯组(图)

发布时间:2009-10-15 08:35 | 来源:新华网河北频道 2009-09-01 11:03:19 | 查看:2912次

通讯组的成员范文杰(右)在采访平山籍退休干部郄化南。(中国好人网配图)

  在革命老区平山的大地上,活跃着一支年逾古稀的老干部通讯组。该组自1997年组建以来,人员有进有出,但他们奋笔耕耘的精神却薪火相传。现在的7名老同志,虽然平均年龄已达72岁,但他们每年在报刊发表文章就多达三四百篇。

  披露多篇“独家新闻”

  西柏坡是我党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之美誉。该组成员范文杰,退休后致力于西柏坡革命史料的研究。为了更加深入地挖掘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细节,他经常带着干粮,骑着自行车,下乡采访。一点一滴地收集考证,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由于超负荷工作,范文杰因劳致疾,一度住院。他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毛泽东在西柏坡的农家小院》、《西柏坡中央大院今昔》等几十篇比较有分量的文章,披露了许多“独家新闻”。进一步丰富了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弘扬了西柏坡精神,并纠正了过去宣传中的一些错误,受到了专家和有关部门的好评。

  推出一批老有所为先进典型

  平山现有3200多位离退休干部,这些老同志根据各自的专长,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余热。通讯组不失时机地跟踪采访,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通讯员何庆祥等采访离休干部左振国后,将其离休后不在城里享清福,却回乡带领乡亲们苦干十多年脱贫致富的事迹,写成稿见报。后来,左振国还被评为全国和省市县老有作为先进个人。赵连祥等则挖掘出了一个承包6000多亩荒山、苦干16年的“绿化大王”、退休干部康志明。后来,康志明还受邀参加了国家六部委召开的“全国老有所为奉献金奖”表彰大会……

  挖掘整理一批文史资料

  平山建党早,老干部多,典型事件多。通讯员们抓住这一优势,积极挖掘宣传平山的光荣历史。

  王昭是一位从平山走出的优秀领导干部,任64军政委时曾率部入朝作战。通讯组成员康清祥不顾年迈体弱,亲自到保定军休所采访了王昭当年的同事,并于2006年在《文史精华》上发表了3000多字的《王昭在朝鲜战场》一文,引起较大反响。

  此外,康清祥搜集整理的《开明士绅齐学韶》、《抗日英雄韩增丰》,范文杰采写的《下口砸盐店》、《土岸借钱》,吴琪的《晋察冀日报在滚龙沟》,王文华的《撒传单》等文章都从不同角度,让读者重温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平山不寻常的历史。

   为老百姓办实事

  该组通讯员阎振芳,是个集散文、楹联、摄影等于一身的“多面手”。

  他经常骑着摩托,上驼梁,下平川,进石家庄,是个高产作者。更可贵的是,他还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他曾制止解决过安徽阜阳杂耍团在当地演出中残忍虐待小孩的过激行为;曾为因连降暴雨校舍坍塌的大米峪小学争来了建校资金;曾通过报刊呼吁救助过贫困儿童;曾为449个村从“电老虎”手中追回了多收的194万元电费……

  不断推出新书新作

  该组成员除了坚持写短篇外,还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专长,抓住时机,自我加压,著书立说。他们除集体出版了反映老干部余热生辉的《金秋颂》外,每个通讯员也各有千秋。

  其中张泊川出书5部,阎振芳、范文杰、王文华、康清祥各3部,赵连祥、郝光宗各1部。阎振芳编著的《张果老传奇与驴山神旅》一书先后获得了河北省民俗文化精品奖、石家庄市文艺繁荣奖和平山县繁荣创作创新奖。范文杰的《红都西柏坡》、张泊川的《可爱的平山》、王文华的《管窥集》等书,均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作者: 朱 坨 范江龙 )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