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天津邓素英: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片天(图)

发布时间:2018-04-26 22:0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7-02 | 查看:1075次

  邓素英,女,1948年5月生人,群众,天津市塘沽区大沽街道华安楼社区一个普通社区居民。十多年前,她的丈夫不幸去世,在之后的岁月里,她用柔弱的肩膀担当起抚养两个女儿的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她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邓素英的家乡位于四川偏远的山村。她23岁那年,与当时在部队服役的丈夫结婚,可新婚才三天,丈夫就返回部队工作,从此聚少离多。邓素英一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庭重担,她既要在家种地,又要照顾年迈婆婆的生活起居,她一直像亲生女儿一样伺候老人,从无半点怨言,直到婆婆去世娘俩儿都没有红过脸。后来添了女儿,她更是起早贪黑忙里忙外,村里人人都夸她是能干的女人。 

  邓素英的丈夫转业后,邓素英和两个女儿从四川来到天津与丈夫团圆。他们夫妻二人互敬互爱,彼此尊重和体谅,相敬如宾。但谁都没有想到,幸福是如此短暂。1994年丈夫突然被查出患有癌症。为了那渺茫的康复希望,邓素英终日守候在丈夫床前,精心伺候,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感动上天,让这个好不容易团圆的家幸福更长久一些。眼看着丈夫被病痛折磨,身体每况愈下,邓素英甚至比丈夫更瘦、更憔悴,体重降到70斤,简直就是皮包骨头。  

  丈夫最后还是走了,生病两年多,家里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还欠下了4万多元的债务。当时邓素英没有工作,也就谈不上任何生活来源。两个女儿要生活,要上学,想到丈夫临终前对她的不舍,对两个孩子的牵挂,邓素英咬咬牙,凭着自己不怕吃苦的劲想到了一条出路。  

  “邓素英拣破烂了”,这个消息在1000来人的家属大院传遍了。了解她家情况的人们起先猜测:这娘儿仨肯定得回四川老家,因为再怎么难,老家有亲戚、有土地,只要种地就有口饭吃。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她为了女儿们的前程,竟然会咬牙留在这里。  

  就这样,每天天不亮邓素英就拿着编织袋和棍子,到路边、垃圾堆开始拣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只要能卖钱,她什么都拣。两个女儿也极懂事,她们不觉得母亲丢人,反而认为妈妈拣破烂维持生计是自力更生,除了心疼之外,总是争着多帮忙。大女儿在骑车上学的同时将破烂捆扎好带去卖,小女儿也总是帮着整理拣回来的破烂。除了母女三人的生活开销,两个女儿上学还要交纳学费、书本费,日子过得极其艰难。有好几次女儿做好饭菜后还没见邓素英回来,姐妹俩就去外面找她,当看见邓素英拖拉着大袋子、小袋子吃力往前走时,姐妹俩就赶忙上前接过来,虽然三个人什么都不说,但母女三人都在情不自禁地流泪。  

  生活的艰辛,使孩子们早早就成熟了。  

  两年后,大女儿初中毕业了。周围的人们看到邓素英家的情况都劝她“上班挣钱吧”。邓素英与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谈,最后决定学还是要上,她掏出丈夫死亡时单位发放的抚恤金让孩子交了中专的学费。这么多年了,在多么困苦的时期,她都没舍得动用这笔钱,但是这一次她相信丈夫会赞成她的意见,毕竟孩子的前程比什么都重要。女儿报考了法律专业,当她在垃圾堆里把录取通知书给邓素英看时,邓素英喜极而泣。     

  大女儿高兴的上学去了,但由于在市里住校,费用又增加了,生活更是紧张。当初大女儿在时都是她骑自行车去废品站卖破烂,现在她上学去了,邓素英只能硬着头皮学骑车,虽然很费劲,也很危险,但为了生活她什么苦都能吃。转眼间,小女儿也要初中毕业了。她成绩很好,毕业考试名列年级第一。老师希望她上高中,但孩子不知道怎样向向妈妈启齿,因为她很清楚高中的花费和妈妈肩膀上沉甸甸的担子。但是邓素英当时的态度很明确,“只要孩子能上高中,我就供她上,我累点没有什么”。邓素英知道这话说出来容易,但要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可她知道孩子是读书的材料,就要支持她。那一年,小女儿顺利考取了塘沽一中。

  家里的经济本来就很拮据,小女儿在塘沽上学需要坐车,中午还要在学校吃饭,开销自然更大。这么些年邓素英从没有添置过一件衣服,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大女儿到市里上中专三个月后,从自己本来不多的生活费里挤出钱来给妈妈买了一件衬衣。     

  2005年小女儿考取湖北一所名牌大学,邓素英心里高兴极了,虽然要面临更大的开销,但是她决定,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就让她上。从那以后,她能省则省,经常连早饭都不吃,每个月的花销都控制在200元以内,为的就是女儿能上得起学。     

  一晃丈夫走了14年了,邓素英凭借自己的劳动支撑起一个家,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将两个孩子先后培养成材。回顾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哭过、笑过,苦过、甜过,了解邓素英的人都知道,虽然她不爱说笑,但内心十分豁达,虽然她身躯瘦小,但意志坚强,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去求人。这么多年来,周围的人一提起邓素英,总是微笑着说“好人有好报”。    

  这些年来,各级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帮助邓素英一家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这使邓素英更加坚信,只要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积极面对人生,生活就会更美好。

  来源:天津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