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员姚汉祥:10万棵树都是我的儿女

发布时间:2009-09-14 12:50 |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2009-08-03 | 查看:1476次

姚汉祥老人的身后,是他花34年开垦出来的青山。记者陈亮 摄

  武汉晨报消息(记者詹琦 实习生潘海 万晓航)“时间长了,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就有了感情,我舍不得这里……”

  1975年,29岁的姚汉祥因其为人憨厚、能吃得了苦,被当时的黄陂塔耳公社(今黄陂木兰乡塔耳社区)调进红树坳林场,当了一名护林员。说是护林,其实当时上千亩的林场只零星长着一些小树。

  那年一同进林场的有10个人,但其他人不到一年都相继离开了——没有人相信荒山上能种出树来,更何况生活单调得很,交通也非常不便,一年难得下山回几次家。

  此后,又调进不少护林员,但都是来一拨走一拨,后来,空荡荡的荒山里只有他一人在守望。

  人们不理解他、不相信他,甚至有人挖苦他:“别人都走了,就你一个人逞强,你在山上挖金子啊!”

  这些话也把性格倔强的姚汉祥骨子里好胜的斗志激发出来了:“你们不信我能种树?我就种给你们看看……”

  “30多年过去了,我真的种出树来,真的把荒山变成了有树有鸟的地方,我问心无愧,我做到了。”望着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树木,姚汉祥老汉布满皱纹的眼角洋溢着自豪。

  老人回忆说:“刚开始那会儿,生活真苦呀,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红薯,每天挖坑种树。时间长了,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就有了感情,我舍不得这里……”

  提起往事,姚汉祥的情绪有些激动。他声音洪亮地唱起了《植树歌》:“植树造林好处多,绿树丛里唱山歌,喜看风光真秀丽,四季都有花果香……”老人仿佛回到了当年战天斗地的岁月,双眼噙着泪光。

  战天斗地,倔强摸索植树经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积德”

  “说句实话,我也动摇过、彷徨过……可古人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积德,这大的山总不能老是荒着没人管呀!”姚汉祥告诉记者。

  他白天上山挖坑种树,晚上在油灯下准备第二天的干粮,睡觉时为防野狼,把镰刀放在枕边;没有水喝,就用瓮缸接雨水。时间一长,接的水长了小虫子,过滤一下再喝;没有路,他搬石填土,用双脚踩出了一条羊肠小道,那时候,每年光军用胶鞋就得磨破七八双。

  他在荒山坡上挖了一道道反坡台,种上松树、杉树、板栗等。由于天旱,山上缺水,树是种了死,死了种。他从两里以外的水库挑水浇灌,他不信这里不长树。他冬不怕三九,夏不怕三伏,挖坑植树,挑水浇苗,锄草施肥,除虫治病……一年年过去了,在与大自然的拉锯战中,干涩的荒山上终于披满了绿树青苗。

  “34年来,姚汉祥栽种树苗累计千余亩。如果按棵推算,应该超过了10万棵”红树坳林场场长陈全修告诉记者。

  除了植树造林成片,护林防火也是姚汉祥的工作。“这多年来,姚汉祥率先报警,处置山火有千余起,近在咫尺的木兰山景区未曾受到过火情威胁,他功不可没。”木兰乡党委副书记万来疆介绍。

   战胜孤独,听广播成生活常态

  “常年与孤独和寂寞为伴,是否有‘苦行僧’的感觉?”记者问。

  以前他爱看书,能背诵许多唐诗,后来视力下降,他就听收音机,听新闻、听政策,听外面世界的精彩故事。从收音机里,他知道了板栗、梨树等果树的防虫知识;从收音机里,他知道了生态平衡和水循环的原理;也是从收音机里,他首先听到退耕还林、再造秀美山川的消息。

  改革开放后,村里不少人靠打工、做生意发了财,姚汉祥还是每月拿当初定的100元,不少人笑他傻。

  “虽然他的生活很清贫,但他是一个有情义的人。”村民陈正云这样评价。

  1981年,因放心不下儿子一人在山上,姚汉祥的母亲也搬到山上和他一起生活。姚汉祥巡山种树归来就给母亲弄可口的饭菜。1989年,他和附近村民李国霞结婚,婚后不久,妻子就患病丧失了行动能力,一家三口靠他。

  1995年,母亲去世;2002年,妻子因病也离他而去,孤身一人的他与山相依、与树相伴。

  每当傍晚时分,附近村民们时常看到姚老汉孤独一个人在山上沿着羊肠小道打转。

  “常年与孤独和寂寞为伴,是否有‘苦行僧’的感觉?”记者问道。

  他的表情有些怅惘,停顿了片刻,说:“现在好了,各级领导尽心尽力改善我的居住条件、工作条件,包括给我办理了低保、配备了手机,还修理了山腰的房子。如果身体能够坚持,我还要多干几年呢!”

  也许,在停顿的片刻,他想起了含辛茹苦的母亲,想起了病重逝去的妻子,想起了战天斗地的艰难岁月,想起了他种下漫山遍野的树……

  姚汉祥,男,现年63岁;黄陂区木兰乡红树坳林场资历最老的护林员,从29岁起,这个工作成了他的终身职业和事业。

  上世纪七十年代,黄陂木兰乡红树坳林场是一片荒芜,如今却是鸟语花香,满山绿树!

  这是姚汉祥老人34年的汗水和心血。有关部门推算,他种的树,已超过10万棵!

  34年里,他整天与荒山打交道,与世隔绝,吃的是自种粮食和蔬菜,穿的是粗衣简衫,与外界沟通的只有一个收音机。

  母亲14年前病逝,老伴7年前也撒手而去,老人无儿无女。34个年头,将当年的壮小伙变成了63岁的佝偻老人,岁月给他留下的是粗糙的双手、满身的病痛——今年4月,他不幸被确诊为直肠癌。

  6月28日,刚从医院化疗出院的姚汉祥,在红树坳林场的林间小道,佝偻着背,挥动着裂着口子的粗糙双手,用略显沙哑的本地话向记者说:“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虽然我无儿无女,你看到冇——周围的大树小树都是我的儿女!”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