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8 20:02 | 来源:凤凰网 2018年03月12日 09:16 | 查看:2152次
作者:何欢欢
“你对世界善良,世界也会对你善良”这是陈余文二十三年来公益路上的坚守。他是一名公益圈众所周知的热心人士,在合肥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中我们常能看见他瘦弱的身影。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1月1日,他连续参加两场志愿服务,时常36小时,不要说一位年近六旬的长者,就是20岁的小伙子也不一定可以坚持下来,不由让人想起清郑板桥《题墨竹图》中的诗句,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活动现场
二十载公益路一直在路上
陈余文,一位来自浙江温州籍的商人,瘦小的身材承载了二十多年的公益路。他也是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致敬行善者项目部主任,带领众多志愿者致敬全省好人60余次,致敬足迹踏遍了江淮大地,仅2017年11月-2018年1月,自驾车行驶2000多公里,早出晚归,走乡入户为每一位需要致敬的好人带去温暖,并了解他们家庭的真实情况,确定后续致敬活动。
“1995年,第一次接触到公益,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关于孩子有白血病的新闻,当时觉得孩子很可怜,就骑着摩托车去邮局给他寄钱。”他说道,自己清楚的记得当时身上只有50元钱,除去买香烟的5元,摩托车的保管费0.5元,他把身上的所有的钱都捐了出去。“回来的路上,一路走一路想,自己既帮助了别人,又觉得有所收获,从那时起就开始了公益之路。”
此后,20多年来,他并没有停下公益的脚步,而是越走越远。从致敬宣城唐瑞香和苏兰英两位老人,到走访怀远县白莲坡镇茆塘村留守儿童之家顾云美,再到寿县看望好人顾正清,他感到了快乐,感到了公益的力量。他说:“每年花3—5万元做公益去帮助孤寡老人和儿童等。”
志愿服务
善互相传递,爱相互感染
公益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着令人想像不到的困难和艰辛,时间、精力、家人等都是一道道难题。陈余文却这样说道“我觉得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公益没有困难。”简短的一句话透露着他对公益道路的坚守。他说道,之前从报纸上看到安农大附近有一位老太太经常只喝稀饭,连一碗3元的馄饨都舍不得,就打电话到报社去求证,让记者带着他一起去,当时去的也很匆忙,仅给老太太带了很多旧东西,后来有几次路过附近,还特意去看看老太太,给她一点资金救急。对陈余文而言,公益已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的状态,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着快乐。
在2016年,一篇《兄弟情深!8旬老人终身未娶照顾残疾弟弟50多年》的新闻,触动了他的内心。陈余文得知新闻中的哥哥希望有一辆轮椅,推着弟弟出门看看外面的阳光。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发起了满足老人的重阳心愿活动,他便叫自己的太太去买轮椅。在告知店家轮椅是献爱心的后,1500多的轮椅,以900多的价格卖给了自己的太太。“善互相传递,爱相互感染,这些事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印象非常非常深刻。”他说道。 也就是从这件事起,他成为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的一名志愿者。
志愿服务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事公益
陈余文回忆到,当时专门看每天媒体报道需要帮助的事迹,自己就前去看望报道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捐助物品。他说道,当时自己还是一个人,后来在公益的道路上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士,一起从事公益。一个人做公益很孤单,一群人做公益却很快乐,而与智者一起做公益,更是一种幸福!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陈余文说道:“在公益的道路上收获了很多,帮助别人,提升自我,快乐自己,既结交了很多新朋友,又学到了新知识,这是件开心快乐的事情。”他建议道,在学校里,大学老师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爱心志愿者到学校讲解有关公益知识,让大学生了解公益的同时,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从事公益,这对每个青年大学生以后的人生之路都有很大的帮助。
“做公益要有一颗善心,有爱的公众人物,有善的企业家和志愿者们排队一起走,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集更多的力量于一体,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人,利益大众。”陈余文说道,我们在致力于弘杨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仁德、仁慈"之心的同时,以公益为机缘,来启发人性美和善的本能。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一同踏上这条充满爱的道路。
志愿者合影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