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22 21:0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2-19 | 查看:1647次
“幸福工坊”成了众多外来工的“娘家”。
春节过后,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返穗,位于广州开发区东区街春晖一街100号的“幸福工坊”又热闹起来。“幸福工坊”是一个为外来工提供各类服务的公益性社工服务机构,由一名外来工自掏腰包创办运营。
在这里,有的外来工摆脱了备受困扰的心理问题,有的外来工在志愿服务中收获快乐,有的“留守儿童”有人照看而不再留守,还有外来工创业成功……
前不久,开发区东区街获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幸福工坊”项目作为为外来工提供“共生存、共生活、共故乡”的免费服务平台,备受世卫组织官员青睐。
18日,记者来到“幸福工坊”探访。一进门,只见室内装修讲究,干净舒适。在一字排开的整齐书橱前,几个小朋友正在嬉笑玩耍;大厅一侧有厨房、娱乐室、“心理咨询室”、会议讲座厅。新家园生活体验区里,几个操着各种口音的阿姨正乐呵呵地围着一张大圆桌包饺子、做糕点。
“希望给异地务工人员家的感觉”,王盛虎说。今年38岁的王盛虎来自安徽宿松的偏远乡村。2003年初,他揣着大学毕业后打工积攒的3万元积蓄来广州闯荡,在广州开发区创办了一家人力资源公司。
王盛虎说,在广东十多年时间,他接触了大量的异地务工人员,对他们的酸甜苦辣感受至深。“心安处即故乡,我觉得外来工最需要的是归属感。”2010年底,王盛虎拿出准备换房子的150万元,在东区社区员工楼旁租下400平方米的临街黄金铺位,聘请了专业的社工团队。2011年7月,“幸福工坊”正式投入运营服务。
面向外来工的服务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走心?王盛虎带领团队利用吃夜宵、扫楼等机会,对来自不同行业、地区、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的外来工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大家五花八门的需求进行综合、甄选,为“幸福工坊”确定了“身、心、灵、群、育”五大类30多个服务项目,向外来工提供生理心理、文化健康、团体成长、社区融入等服务。
同时,王盛虎团队还带着外来工的需求信息,与周边企业沟通。“大家都希望有一支稳定的务工队伍,所以往往一拍即合。”“幸福工坊”为企业组织的员工生日会、婚恋交友活动等服务大受欢迎。开发区某大型日化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刘文峰坦言,刚开始抱有戒心,“接触下来发现他们很专业,可以成为企业队伍建设的一种补充”。
“幸福工坊”还为想创业的外来工量身定制的培训项目,尽管推出时间不长,但在工坊的帮助下,已有几个外来工创业初成,办起小型加工企业。
600多外来工当志愿者
王盛虎团队调研发现,外来务工者的业余生活相对单调,多数只有老乡群、同事群,下班后不是喝酒就是打牌。在为外来工本人、子女及父母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幸福工坊”同时积极发动他们参与服务,当志愿者。
社工小赵表示,不少做生意的老板都赶来报名当志愿者,有人说在家打麻将既浪费时间,输钱了还很郁闷,做义工后整个人都阳光开朗起来。“加入义工队,懒觉不想睡,从此不喝醉”,王盛虎笑言,外来工编的打油诗生动说明志愿服务让他们的生活充实、快乐。如今,“幸福工坊”孵化的异地务工人员志愿服务队已有注册队员600多名。
已服务近7万人次
现在,“幸福工坊”已成为外来工心目中的“娘家”,每日到场接受服务的外来工达60人次,月服务近2000人次。成立四年多时间里,“幸福工坊”已累计服务外来工近7万人次。
广州开发区安监局执法分局局长谷林向记者介绍,政府部门也关注到“幸福工坊”,并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前不久,东区街获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幸福工坊”项目是让世卫组织官员很感兴趣的内容之一。
截至目前,王盛虎投入的资金已超过300万元,每年个人还要投入60万元资金维持运营,这么做究竟图个啥?王盛虎答得干脆:“钱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开发区给了我生存的机会,我在此安身立命,所以我要报恩,回馈开发区的外来工群体”。
“外来务工人员群非常庞大,广州仅纳入本市人社部门实名登记就业的流动人员就有400多万人,相比之下‘幸福工坊’的力量微不足道。”王盛虎说,他最大成就不是帮助了多少外来工,而是“幸福工坊”的理念与模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及支持,形成辐射。他透露,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在企业内部成立更多的“幸福工坊”,希望能够被企业批量复制,让“幸福工坊”变成“幸福公司”、“幸福工厂”。
心理干预为小伙解开心结
2013年7月的一天,一个瘦小伙子多次来到工坊门口张望,见到义工迎出,却快步离开。第三天早上,义工在大门口贴了张小字条:“老乡,也许我们有同样的经历,也许我们能帮帮你”。终于,小伙子一阵犹豫后走进了工坊。
“这是我接触过比较严重的‘迫害性’假想症者”,义工陈老师说。原来,小伙子来自贵州,从小父母去世,由外婆带大,性格内向。他年初跟着老乡来广州打工,因“总觉得别人在背后嘲笑自己”,多次没干多久就离职换地方打工。王盛虎以一个农村过来人的身份跟他拉家常,聊家庭、生活、外出打拼的孤独……工坊还为他联系工作,帮他适应新环境。半年后回访发现,他虽然还有点腼腆,但已完全解开心结。
“小孩多少钱一斤”催生“四点半学校”
“幸福工坊”开设的“四点半学校”为打工父母解决了孩子放学无人看管的后顾之忧。而这个项目来自一个“小孩多少钱一斤”的故事。有对菜贩夫妻3岁的孩子没人照顾,只好带到市场。有一天,孩子在台面上的青菜堆和价格牌旁睡着了,熟人走过,开玩笑问“小孩多少钱一斤”,母亲听了先是一愣,随后流下眼泪。
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义工们,不久便有了“四点半学校”项目,深受欢迎。该服务还升级出“开心暑假营”项目,针对7~12岁暑假来穗外来工子女的日间托管,让候鸟们不成为“再留守儿童”。(文/广州日报记者汤南 图/广州日报记者庄小龙)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